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的情调》读后

(2025-01-24 18:15:15)
分类: 阅读痕迹

教育的情调

[加] 马克斯·范梅南,李树英 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年10月版)

2024.8.25

“京东”对这本书的介绍是:“这不是一本教育技巧指南,而是一段寻找教育情调的旅程。”“在这本书中,你能通过一个个教育小故事,看到真正的教育者应有的样子——敏感而机智,知道什么对孩子合适、什么不合适,知道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关注孩子的独特之处,关注孩子的个体生活世界,懂得如何‘看’孩子和‘聆听’孩子。只有真正的教育者,才能读懂孩子的内心,把准教育的基调,让教育和成长变得更加美好而充盈。”读完后,深以为然。这本书不厚,仅八万字,但读起来很有味道——可以说是“一口气读完”。诚如本书编辑的推荐语所说:“全书语言通俗、亲切,可读性强,阅读它就像听一位充满智慧的长者在月光下、茶桌旁为你讲述那些蕴涵层层哲理的故事和故事背后的教育真谛。”

仅看一下本书的“目录”,就可有这种体会:

教育的敏感和机智”,用小故事,呈现“教育者”“心理医生”“父母”不同身份对孩子的不同态度。

了解孩子充满可能性的世界”“孩子好奇的体验”“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孩子”“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到’”四篇,从如何看“孩子”的各种表现的角度,为我们呈现“教育现象学”该怎么做。

表扬和肯定的重要性”“课堂教学中的教育学面面观”“纪律的教育学意义”“孩子对秘密的体验”“孩子们怎样感受我们的‘在’”“气氛的作用”则从常用的教育教学举措可能对孩子们的影响的视角,讨论了如何才能有效。

孩子教会我们心怀希望和保持开放”“孩子是天生的宽恕者”“教学的情调”“发展教育的机智”四篇,从师生有效互动的视角做了描述和讨论。

教育现象学是一门探讨成年人与孩子如何相处的学问”则是全书的总结,同时对“教育现象学”的要点做了概括性的梳理。分为三大部分——

其一,什么是教育现象学”。作者界定为“探索教育生活现象及其体验的学问”,“它以日常生活为原点,让我们始终对教育的生活世界和生活体验保持一种敏感,一种好奇之心”,“它驱使我们去探究日常生活体验的教育意蕴”。具体概括为“关注课堂的显性情况,更关注其隐性方面”“关注课堂内的情况,更关注课堂之外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教之‘学’,更关注教之‘育’”“关注教师工作的技术层面,更关注教师的实践智慧,即教师的教育机智”“关注现象学哲学理论,更关注现象学方法在教育实践中的实践”等。

其二,教育现象学做什么”。作者归纳为“彰显教育中的人文关怀”“恢复和增强对生活的敏感性”“让成年人生成一种特有的教育机智”等。

其三,教育现象学如何做”。作者提了两个方面:“按照教育现象学的方式从事教育”,从“保持对生活的好奇和开放”“形成反思力”入手;“按照教育现象学的方法从事教育研究”,从“对生活现象保持关注”“对话式的访谈”“描述式的写作”入手。

“教育现象学”的术语早已知道,也浏览过范美南的专著,总觉得有点“高大上”,但这本小书不同,生动、形象,简洁明了。值得推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