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集连续剧《春风化雨》观后
(2024-10-01 16:53:48)| 分类: 对教育的思考 |
故事大意为:2002年,刚毕业的安颜被分配到长治县和平中学教书。出身城市的她,起初对乡村学校的教学环境和理念难以适应。但随着与学生的相处以及家访的深入,安颜逐渐认识到乡村教育的重要性并感受到了“被需要”的价值感。她在老校长于阗、现任校长符胜治的感召下,领悟并传承了“守”和“孵”的教育理念,成长为一名远近闻名的优秀教师。2012年,安颜出任和平中学分管后勤的副校长,推动“营养午餐”落地实施。2016年,安颜被启用为易地扶贫搬迁学校的校长。面对薄弱的教学基础和复杂的生源情况,安颜带领一批优秀的乡村教师将问题逐一解决,为孩子们创造了优质的学习环境。以安颜为代表的乡村教师们,步履不停、躬耕不辍,帮助一批批山村学子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这部片子深深吸引并打动了我。其实同类题材的作品真不少——《追光的日子》《龙鸣少年》等等,那些剧集也不乏感人的点位,但观后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总的感觉是:正面歌颂教师的精神事迹多了一点,在那些剧中的那些教师,不能说没有缺点和不足,但整体而言,都是“高大上”的正面形象,这不能说不对,但离我们真实的教育现场,总觉得有点“隔”,而且,即使面对教育现场的“问题”,也总是“绕”开,或者说并不触及要害,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而这部《春风化雨》却不同:教育现场的问题基本没有回避,而是给出了解决的思路和办法——固然,这些思路和办法,未必都对、都有效,但至少没有回避,例如:“注重升学率和考试分数”“生源危机及其办法”“家长的执念对学生影响”“各怀心思的学生如何帮到他们心里”“尊重学生自尊心与帮扶的到位”“如何处理各种关系管理好学校”等等,真正体现了什么叫做、怎么真正做到“师德在师能中闪光”实实在在。其中的任务、故事,尽管未必“高大上”,但或许这才是“教育家精神”在平常学校、平常人身上的体现。9月9日《文汇报》发了对这部作品的评论文章,题目是《<春风化雨>:用心用意谈教育,入情入理话人生》,将这部剧“从乡村泥土带来的乡村教育的真现实、真问题、真情感”,作为“亮点”和“难点”,并归纳为“‘守’与‘孵’的姿态”“‘教’与‘学’的互动”“‘人’与‘仁’的交织”三点,真好。9月11日《文汇报》又发了《教育题材的新景观与新思考》为题的评论,侧重讨论了《春风化雨》将教育与社会等等有机融合的特点等,说的也不错。总之,我更期待幽能与之媲美的城市教育题材剧集的问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