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荷兰北部欣德洛彭希特霍伦弗拉讷克斯内克 |
小镇最著名的建筑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市政厅和悬在运河上的白色厨房。这片16世纪的临水建筑,早期是作为仓库使用的,17世纪被改建成私人住宅后,由于内部空间不足,人们急中生智,纷纷加建外挂式厨房。朋友说:那时候的主妇多惬意呀,直接下河淘米洗菜,洗碗水从窗户往外一泼......我估计她们不能这么干,否则运河早成臭水沟了。居水之人应该都有一套比较完善的排污系统吧。
凭借蜿蜒狭窄的街道、桅杆如林的游艇、手绘彩图的墙壁,和阁楼上欢快的渔夫、屋顶上断腿的海盗、屋檐下警觉的黑猫,人人可以在这里找到各自心水的场景。
持“荷兰威尼斯”之誉的希特霍伦,拥有尼德兰最经典的景色:风车、奶牛、运河、绿地、芦苇房。
靠近河道浅滩的红砖墙芦苇顶的锥形屋,原是本地传统民居,现在已全部辟为客栈。前门有古雅的拱桥通向陆地,门后有清新的码头供你遨游。在纵横交错的水路网络里穿梭容易迷失方向,请睁大双眼,盯牢每一杆迎风招展的旗帜吧——那上面,有确定你行驶方向的最要记号。
话说回来,希特霍伦虽长得很童话,却有点让人提不起精神,就像面对一束完美的塑胶花,始终找不到感觉。
务农为主的北部村庄弗拉讷克,是著名的黑白奶牛原产地。我们入住的鲁杰劳伦民宿建在以灌溉渠为分割线的乡间小路旁,周遭规划良好的格子式圩田,把这座金字塔形的农舍衬得颇有些不同凡俗。
不过,这里是真实意义上的远离尘嚣之地,什么都没有。没有邻居,没有超市,没有饭店,没有咖啡馆。朋友拉住正在奋力捣鼓壁炉的本鱼宣告:我们也什么都没有了!汽车后备箱的食物水果零食皆已告罄!如果不想饿肚子,必须去二十公里外的斯内克补足粮草。现在。立即。马上。
从斯内克的AH超市出来,大家推着满载汽水薯片华夫饼的垃圾食品,满脸幸福地查看大众点评,居然在这偏远小镇搜出了一家中餐馆,不禁齐声欢呼。
小店老板炒得一手好菜,人气蛮旺。老板娘说他们是福建人,在这里已经住了十几年。问她生意好吗?她说过得去,特别在夏天,有大帮德国人开着私家游艇过来,一住就是两个月。
估计德国人钟意此地是因为语言相通。这里是弗里西亚的一部分,拥有自己的方言“西弗里西语”,而德国沙特兰人使用的,正是西弗里西方言。
晚上八点过从中餐馆出来,几缕久违的豆沙红晚霞让斯内克显得格外妩媚。虽然气温已低至6度,我还是穿着单薄的裙衫快速浏览了一遍市容。
公元10世纪,这里是河道交汇处一片凸起的沙质岬角。1492年,便利的交通,成就了斯内克重要的贸易地位,他们修起了护城河及城墙;1550年,建起市政厅;1613年,筑立水门,荣升为弗里斯兰省最繁荣的城镇。
返回弗拉讷克的路上,原本已然暗下来的天空突然回光返照,一边乌云翻卷,一边白得像即将消失的月光。驾驶者体贴地放缓速度,让大家好好欣赏地平线上那条撩人的亮带。
有肥硕的鸟儿急促扇动翅膀呜哇掠过,河水的寒气混杂在潮热的地表上,形成一层飘逸的纱幔,它笼罩着油润如缎的麦田,让原本平庸的乡村公路看起来宛若仙境。当灿黄的车灯打出树木和丘陵的剪影时,倾泻的白雾愈发汹涌;它们离地半尺,急慌慌吞噬麦田,颤危危淹没农舍。
天已经完全黑了,一阵柔和的晚风轻轻追逐着聚散不定的雾气,天地一片苍茫,除了偶尔擦身而过的车灯,什么也看不见,我们像是驶进了永恒。前方的鲁杰劳伦民宿,恰似沐浴在宇宙彼岸的漫天大雪之中,不可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