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特里赫特的传说


标签:
圣母大教堂圣瑟法斯教堂圣施洗者约翰教堂双朔面包坊 |
教堂内部庄严肃穆,穹顶的马赛克镶嵌画是宝座上的基督和手捧花环的天使,十二使徒分列两旁。
三面墙都留有中世纪的彩绘玻璃,吊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和手持塔楼模型的圣芭芭拉在幽暗的空间里,更显神秘玄妙。
大殿后面的管风琴音管装饰得相当华丽,两位天使正吹响号角,多幅蛋彩画在讲述圣母的一生。
维德霍夫广场上的圣瑟法斯教堂离我们住的宾馆只有几步路。不要把它同旁边的圣施洗者约翰教堂混淆了哦,另一座属于新教徒的圣殿。
传说瑟法斯生于亚美尼亚,是耶稣和施洗约翰的远房亲戚的后辈,曾担任过耶路撒冷圣墓教堂的牧师。在一次去罗马为圣彼得墓守夜时,他得到神启:把主教辖区移至马斯特里赫特。传说圣彼得还把天堂大门的钥匙交给了他,使他有权决定是否要宽恕人的罪孽,并对叩门欲入者打开或关闭大门。
瑟法斯离开罗马后,立即依命前往马斯特里赫特。到达这城市数天后,他突然 离世。时为公元384年。
当地人尊瑟法斯为马斯特里赫特的主保圣人,并在他的墓地上修建了这座圣殿。从公元750年到1798年,这里都拥有大批神职人员,除了在圣瑟法斯的棺墓上重复神圣的礼拜仪式,他们还要照顾络绎不绝从欧洲各国赶来的朝圣者。1232年,这些神职人员(包括几百名为他们服务的俗人),搬进了围绕教堂而建的独立房间,在马斯特里赫特城中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独立领域。
1798年,马斯特里赫特被法国军队占领,神父和神职人员遭到迫害、逮捕和驱逐,圣瑟法斯教堂被征为军事堡垒。
荷兰独立后,圣瑟法斯教堂从19世纪到20世纪,花费了5000万荷兰盾进行修复,教会出大头,小部分款项由国家、林堡省、马斯特里赫特市及其他官方机构补贴,许多市民也主动做了奉献。
前面说过,圣施洗者约翰教堂是一座新教徒的殿堂,为施洗约翰而建。洗礼是基督教徒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受洗这事儿又因施洗者约翰而起——或者说,施洗者约翰根本是为施洗而生——以他的名义修一座为洗礼而用的教堂,最是理所当然。
圣施洗者约翰教堂的正殿建于14世纪,15世纪又增建了洗礼堂。不知为何,在近代的一次修复过程中,它79米高的塔楼被涂成了令人侧目的血红色,传说用的是牛血(我猜是为了辟邪,让雷公火神躲远点)。传说这里的牧师,平时对隔壁天主教堂的弥撒响铃太过频繁颇有抱怨,认为打扰到了他的布道,所以复活节这天,他们的洗礼场面搞得特别隆重,唱诗班从早到晚高歌不停,几乎要把圣瑟法斯教堂的塔顶掀翻,而邻居家的神父,也只好一笑了之。
踏着铺砌讲究的千年石板路,去追一家古早面包坊。传说从前这面包坊用来驱动粉碎机的动力是来自它后面从公元7世纪就开始转悠的这台水车。
传说这家面包坊内所有的食品原料全部使用当地种植的自然谷物。传说面包师将这些宝贵的谷物用祖传手法精心加工,烘焙成任何人吃了都停不下来的樱桃派、杏仁派、苹果派、各种面包。好吧,我要说的是,虽然食材新鲜,品种丰富,卖相不错,但是,味道一般。
我有一种狭隘的观念:太甜的甜点不是好甜点。换句话说,我以为:一甜遮十美。我姐夫甜品做得不错,唯一的缺点是太甜。我每次说如果少放点糖会更完美他都会笑个不停,他说甜品就是要甜嘛,少放糖成何体统。我不知道怎么才能表达清楚其实不那么甜却依然好吃的甜品才是好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