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油画课.1

(2014-02-07 13:57:40)
标签:

临摹

创作

     习画入门之际,对我帮助最大的应该是M老师。她身上有东北女子与生俱来的豪爽豁达,大约是在上海呆久了吧,又夹杂了几分江南人的圆润通融。M教给我的,不仅仅是绘画技巧,还有为人与处事的诀窍和态度。
    她从三岁开始学画,儿时对着一只苹果可以翻来复去画上俩月,成人后对一切物体烂熟于心,只要你说得出来的东西,毋需范本,举手就得,惟妙惟肖。这个酷爱马蒂斯的女子,对古典油画也造诣颇深,我临摹的画无论多笨拙,经她之手略为改动,立刻变得灵动起来。
    学生不多的时候,M会在一旁画些小品,这张精巧俏皮的面孔就是她的课间习作。

油画课.1


     自认M对我是有偏爱的,不是我画得最好,只为我心无旁骛。
    画画的时候,我常常忘了时间,从早到晚,日升月落,全然不知;不觉饿,亦不觉渴,甚至都不需要上洗手间。骨子里的完美主义症结在绘画时暴露无遗,尚有一点不如意,必然刮掉重来,如是三番,突听虫鸟啁唧,原来夜过昼来,已是隔天清晨。
    比我年轻得多的M经常扮演温暖小姐姐角色,强迫我站起来活动一下,喝点水。在欣赏我勤力专注的同时,M其实并不赞成我纠缠细节,常催促:这幅画画得太久了,不能迂在里面,得跳出来。
    或者:再磨下去没意义,赶紧结束,重开一张!
    这是我在2009年春天创作的第一幅风景画。M说透视有问题,人物和牦牛的距离没拉开,背景过度太生硬。她说:临摹是最好的老师。沉下来,多向大师学习。还没走稳就开跑,指定摔跤。

油画课.1

   按老师意见修改后。

油画课.1

      这是我创作的第一幅人物,当时还没学过肖像,只敢画个背影。M耐心地教我如何处理衣服和木门的质感,过程相当有趣。
油画课.1

     有人说“大多数艺术家从根本上来说都满怀伤痛,很难被安慰,这也是他们为什么一直在创作。”M也承认:只有在绘画时最快乐。
    于我而言,绘画是平静。没有快乐,没有悲伤,甚至很少感怀,只是一种空山幽谷般的静,静到能听到自己的心。我很享受那种状态。
    M离开上海后,我再没去过画室,只偶尔在家里练一下素描,临一下风景。

油画课.1


      去年三月,为系统学习人物肖像,重新踏入画室。

    上课第一天,迎面碰到Q老师。
    Q中等个子,不留长发,不着异服,温和寡言,完全没有所谓“艺术家气质”。但他表现得很优雅,优雅得很自然,每一个动作都不慌不忙,稳定自信,是一种迷人的舒适色调——高级灰,犹如他喜欢的莫兰迪。
    第一次听他讲课,讲着讲着他突然说:我今天耳鸣。整天都是。不清楚为什么。
末了,他面无表情对着画板寡淡地来了句:“情绪比较低落”。
    大家都笑了。
    他讲肖像技法,边讲边用一只半秃的铅笔麻利地勾勒面部解剖图,然后在骨骼上填充肌肉,画出五官,自始至终没换过笔的型号,亦没削过笔尖,这男人的头像就这样从那只烂笔头下鲜活地跃然纸上。
    技艺超群的Q老师将身体向后半仰,眯眼瞄瞄作品,边把鼻底的阴影加重,边喃喃自语:细节,细节很重要。

油画课.1


     素描五官令人厌倦,尤其痛恨石膏,憎恶令人发指的希腊卷发。
    Q默许我跳过这个坎,直接进入色彩班。他说:你不高兴,画面不会好看。

    从严格意义上说,这是我临的第一幅肖像。选择伦勃朗,是因为一直喜欢他的玫瑰金光线。

油画课.1

 


      一开始,我笔法颇潇洒,大约心底深处还回响着M嫌我太“磨”的责备声,一心想改掉这个“坏习惯”。
     Q显然不同意。他强调:古典油画细节很重要,大刀阔斧之后,细节还得要自己去收。他说:你开场这样豪迈,笔触这么粗放,最后的细节怎么办?只好用砂纸去打磨了。
    他意味深长地停顿了好一阵,才又开口:别急,慢慢来。伦勃朗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也要好几个月才能完成一幅画。细节很重要。但你要记住,细致不等于死抠,在深入刻画的同时,笔触要松动。绘画如弹琴,得有节奏感。如何掌握这个度,很难。   
    我听了心下欢喜:无论如何,此后可以名正言顺地“磨”那些深爱的细节了。

油画课.1


     四十个课时之后,我拎了幅自己比较满意的画去见Q。他看得很仔细,表情严肃,我局促地把身体重心从一只脚移到另一只脚,忐忑。

    终于,Q转过头,温和地问:你来这里学画的目的是什么?

    我说:好玩。

    他拍拍我的肩,笑了:你玩得不错!真的,很不错。
    接着又问:这幅画画了几天?
    我有点不安:七天。是不是太慢了?
    Q一本正经:不慢。我要画十四天。
    按捺住内心雀跃,我恳请:老师你提点具体意见吧。
    他说:没意见。在这么多精致细节的对比下,缺点已经可以忽约不计。你不用再来上课了,就在家里自己写生。选一张你喜欢的桌子,摆一块你喜欢的布,放几件静物。注意光线,四分之三的亮面,四分之一暗面。大量写生,然后创作。
    我没再去上课,也没写生或创作,甚至连画笔都没再摸一下。一半是杂事耽误,一半是因为懒惰。
    写生或创作都是要动脑子的,动脑子,就不好玩了。
油画课.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品味
后一篇:油画课.2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