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进入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老城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宗教信仰而举世闻名。 
圣殿是古犹太人最高的祭祀场所,是敬奉上帝的崇拜之圣地,也是以色列民族的象征。耶路撒冷摩利亚山(圣殿山)上曾有一座极尽富丽繁华的圣殿,人称第一圣殿。
第一圣殿模型。
公元前586年,巴比伦王国入侵耶路撒冷,第一圣殿被毁。犹太人在公元前537年回到耶路撒冷后重建圣殿,人称第二圣殿。
第二圣殿模型。
公元70年,犹太人反抗罗马帝国暴政,罗马军队围攻耶路撒冷,第二圣殿被焚毁。如今,仅存的残垣断壁无声地向世人展示犹太民族所经历过的悲惨历史。
耶路撒冷哭墙。
橄榄山因其遍植橄榄树而得名,它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圣山,在《圣经》及以后的宗教文献中屡见记载。
当年耶稣由橄榄山骑着驴进入耶路撒冷,众门徒砍下橄榄树枝来铺在路上,一路欢呼赞美神说:奉主名来的王是应当称颂的!在天上有和平!在至高之处有荣光!


耶稣初次从橄榄山走向耶路撒冷的时候,震惊于摩利亚山上第二圣殿的美丽,并预测到其将来的毁灭和犹太人的离散。他禁不住当众痛哭:“你的仇敌必筑起土垒,周围环绕你,四面困住你,并要扫灭你和你里头的儿女,连一块石头也不留在另一块石头上。”
耶稣的预言在四十年后得以应验,圣殿被罗马军队焚毁,以色列人被残害或遣散。

第二圣殿遗址。
哭泣教堂又名主哭耶京堂,建在橄榄山当年耶稣为耶路撒冷哀哭的遗址上,教堂外形似一颗泪珠,象征耶稣为第二圣殿即将毁灭而流的眼泪。


教堂内虽信徒众多,却一片沉寂,几乎每个人都在低着头默默垂泪。从他们眼前镂空的窗棂看出去,正是当年第二圣殿的位置。
第二圣殿被罗马大军焚毁后,公元637年,伊斯兰教占领耶路撒冷,在圣殿遗址上建立了奥玛清真寺,又在毗邻兴建了阿喀萨清真寺。


从橄榄山看圣殿山,只隔着一条窄窄的汲沦谷,古老的金门就在眼前。根据犹太人的传统,救世主将经过金门进入耶路撒冷。1541年,奥斯曼帝国的苏莱曼大帝封闭了金门以防止救世主弥赛亚由此进入。后来,穆斯林又在金门前修建了一个墓地,因為他们相信救世主的先导以利亚是一位祭司,而祭司无法通过不洁净的非犹太人的墓地进入金门。

耶稣进入耶路撒冷老城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洁净圣殿,他在愤怒中将一切不敬神的贪婪商贩驱逐出去,对他们说:“经上说我的殿必作祷告的殿,你们倒使他成为贼窝了。”
耶稣天天在殿里教训人,祭司长和文士又恨又怕,都想要下手杀他,却一时想不出法子来,“因为百姓都侧耳听他。”


自此,耶稣每日到耶路撒冷的殿堂里去对百姓传道讲福音,每夜出城回到橄榄山居住。因耶稣所论之道深得人心,令文士和祭司长越发想要下手拿他,只是怕惹起众怒,“因为众人以他为先知”。

十一,最后的晚餐
有美丽的拱形线条的马可楼,拉丁文原意为饭堂。逾越节前夜,耶稣在这里和他的十二个门徒享用了最后的晚餐,并立下“新约”。


据《马可福音》及《约翰福音》记载,逾越节前夜在马可楼,耶稣已经预见到自己将被捉拿和钉死,晚餐中他掰开饼子递给门徒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又拿起葡萄酒说:“这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是为你们流出来的。”


接着耶稣为门徒洗了脚,并对他们说:“我向你们所作的,你们明白吗?你们称我夫子,称我为主。诚然我是。但我尚能为你们洗脚,你们也应当彼此洗脚,我给你们作了榜样。”又说“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

十二,西客马尼园的祷告
耶稣从马可楼出来,照常往橄榄山去,门徒跟随着他。到了一个叫西客马尼的果园,因为预见了将要到来的受难时刻,耶稣内心极其傍惶伤痛,他离开门徒,汗流如血,俯伏在地向天父祷告,请求万能的神能将他的痛苦撤去。



经过一夜的内心挣扎,坚定的信念最终战胜了软弱的肉体,耶稣将自己交托在神至善的旨意中,坦然无惧地接受了即将到来的死亡。他说:“我父啊!这杯苦酒若不能撒开,必要我喝,就愿你的旨意成全。”
最后,他对平静地对门徒说:“时候到了,人子被卖在罪人手里了。起来!我们走吧。”

西客马尼园里的橄榄树据说是与耶稣同一时代的物种,这些神奇地存活了两千多年的树木如今依然枝繁叶茂,树干粗壮得要两三人才能合抱,还有一种名为“记忆”的迷迭香,据说是耶稣生前所种,它们曾见证过耶稣被捕前夜所发生的一切。不知为何,这里总让我想起梵高笔下的橄榄园。强悍的精神与无助的肉体纠结扭曲,挣扎的结果不是涅磐,便是毁灭。


苦闷大教堂位于西客马尼园旁边,于1924年为纪念耶稣由十六个国家出资而建,因此又称万国大教堂。这是一座具有多个圆顶的拜占庭风格建筑,正面以三道拱型门为装饰,代表耶稣三次悲痛逾恒的祷告;构成三道拱型门的四根柱子上,安放四个人物雕像,分别代表福音书的作者。
苦闷大教堂正面顶部是一个类似五角形的艺术图案壁画,显示耶稣正向父神祷告,愿意奉献出自己为全人类背负罪债的苦难。正面有一排列柱,上面是现代的镶嵌图案,描绘耶稣基督的形象,象征上帝与人类之间的连接。


教堂内的顶部由十六个起伏的拱形圆顶组成,每个拱顶代表捐资建造教堂的一个国家,圆顶和壁住上,刻有出资国的国徽。四周玻璃窗上的浅蓝色花纹,使教堂内部光线昏暗,气氛凝然,以表达耶稣当时的苦闷和哀伤之情。

教堂的祭坛用有红色纹理的石灰石板制成,代表耶稣的汗水有如血一般的红。祭坛前摆有一块被合金锤成的荆棘冠冕所围起来的古旧石头,据说那就是主耶稣趴伏着祷告的石头,来自世界各地的基督徒在这块石头旁久久葡伏长跪不起,惟愿以己卑微之身换取基督万分之一的痛苦。

十三,被捕
对耶稣早就怀恨在心的祭司长和文士派了许多差役在耶稣门徒之一犹大的带领下拿着刀棒,在西客马尼园捆绑了耶稣,一路吆喝推搡着,到了大祭司那里。
这条古老的石阶路,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顶。千百年的岁月侵蚀,千百年的纷乱战火,物是人非——当年耶稣在西客马尼园被抓,就是沿着这石阶被带到大祭司的府第的。这些已经风化残缺的石阶上留有耶稣脚印和汗水,感受过他的脉搏和体温。


鸡鸣堂依山而建,面向橄榄山。这是当时大祭司该亚法的府第,耶稣在这里接受了审讯和临时监禁。
据《新约》记载,耶稣最信任的门徒西门彼得,在耶稣被捕后因惧怕恶势力,三次否认与之有关系,醒悟后痛悔莫及,后人以此为鉴,建立“鸡鸣堂”以示警醒。

耶稣曾在最后的晚餐上对彼得预言:“今夜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彼得当即坚决否认:“我就是必须和你同死,也总不能不认你。”
鸡鸣堂外墙,耶稣呼召彼得的马赛克拼画。

耶稣被带到大祭司的府第时,彼得远远地跟着。文士和长老们坐在在大祭司的院子商量以什么罪名治死耶稣,彼得也混在他们中间坐着,有一个使女认出彼得,指认他和耶稣是一伙的,彼得却因惧怕否说:“我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过了不久,又有一个人指认彼得说,彼得仍不敢承认。又过了一会,第三个人前来指认彼得说:你真是和他一党的,彼得却起誓说:“我真的不认得那个人”。
正当此时,鸡就叫了,耶稣转过身来看彼得,彼得便想起主之前的预言和自己当时所表的忠心,惭愧痛悔不能自禁,跑到外面失声痛哭。
鸡鸣堂内最高层的大厅就是当年大祭司该亚法的宫室,耶稣被捕后在这一层接受审讯。


鸡鸣堂最下层的地牢是当年大祭司的府内囚室,墙上石孔据说是为以钩链吊起犯人实施酷刑所用。耶稣在这里度过了临刑前最后一个无眠之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