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利亚从圣灵怀孕
在加利利的拿撒勒城,谦卑敬虔的童女马利亚特别蒙神喜悦,神差遣天使加百利对马利亚说:“马利亚,不要怕,你在神面前已经蒙恩了。你要怀孕生子,可以给他起名为耶稣。”
马利亚对天使说:“我没有出嫁,怎么有这事呢?”
天使回答:“圣灵要降到你身上,至高者的能力要荫庇你;因此所要生的圣者必为神的儿子。因为出于神的话,没有一句不带能力的。”
马利亚说:“我是主的使女,情愿照你的话成就在我身上。

天使报喜堂是拿撒勒最瞩目的建筑物,建于1966年。这是在同一地点上建立的第五座教堂,是当今基督教世界最神圣的礼拜堂之一。
考古发掘表明,早在公元3世纪,基督教徒便在天使加百列向玛利亚报知她圣灵感孕喜讯的地方建起了第一座教堂,成为基督教早期一处基督徒的朝觐地。在此后近两千年时间里,人们又在“天使报喜遗址”上先后建立过三座教堂。现在的“天使报喜堂”,是在原遗址上建起的第五座教堂。

报喜堂的正面造型有如洁白天使之翅,进入教堂的大门上有一组浮雕,讲述耶稣出生于马槽、做木匠、约旦河受洗、加利利湖传道、受难升天的一生。

报喜堂分为上下两层。下面一层显得较为古朴,报喜洞及早期教堂的遗址均汇集于此。教堂四周的墙也建在原有的旧墙上,新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体现了此处历史的连续性。

报喜堂的顶部极为高大、华美和明亮,其外形酷似一朵头朝下盛开着的百合花,而百合被视为圣母玛利亚的标志。“百合”共有16片花瓣,每片花瓣又分成两个表面。在这32个表面上镌刻着醒目的英文字母M,象征着圣母马利亚。根据犹太数法,数字32代表22个希伯莱字母以及上帝在创造世界时发布的10条禁戒。

二,耶稣降生伯利恒
伯利恒位于耶路撒冷以南,现属巴勒斯坦地区。每一个清晨,不变的朝阳都会慷慨地为这座充满传奇色彩的小城的每个角落抹上迷人的橙金色。黄昏,太阳一点点收敛耀眼的光芒,变成一颗美丽的火球,绚烂地沉入伯利恒的山峦之下。


主诞生教堂建在伯利恒耶稣出生的马槽所在地遗址之上。公元4世纪,罗马君士坦丁大帝的母亲海伦娜为纪念基督降临人间,在耶酥诞生时的“马赫德”山洞上方修建了这座教堂。过去的近2000年间,教堂屡遭战火洗劫,历史上先后被罗马人、波斯人、阿拉伯人、欧洲十字军和土耳其人等占领,多次毁坏,多次修葺,多次改建。

教堂内部长
52米,宽24米,屋顶与地板皆呈十字架形状,昏暗光线下,惟有四排斑驳的熟褐色石柱非常抢眼,每排11根,共有44根,石柱上方,是悬挂在空中的一串串古色古香的吊灯。缕缕阳光透过墙上的拱形窗户,映衬着星星烛火,严谨的对称显示出一种神圣的唯美。

耶酥诞生时的“马赫德”山洞长12.3米,宽3.15米,洞内地面上有一颗闪闪发亮的银星用来标识耶酥诞生的地方。“伯利恒之星”中间为圆口,外部呈齿轮状,上刻拉丁文字:“在这里,圣母玛利亚诞生了耶酥”。络绎不绝的基督徒长跪于地,亲吻抚摸着这颗银星,热泪盈眶。

两千多年前罗马皇帝下令普查全国人口,临产的马利亚和丈夫约瑟到伯利恒申报户口,因城中客店已经满员,他们只好在一间马厩里过夜,就在这天夜里马利亚生下一个男孩,她将婴孩用布包起来,放在马槽里。这位男婴就是上帝的独生子,道成肉身来到人间的救主——耶稣基督。 
三,逃往埃及
公元前40年至公元4年间,统治加利利和犹太地区的希律王以残暴而闻名,他听说了救世主耶稣出生的事后,
担心王位会葬送在刚出世的新“犹太王”手里,于是下令把伯利恒城内两岁以下的男孩统统杀光。
主的使者在圣母马利亚的丈夫约瑟的梦中显现,说:“起来!带着小孩子同他母亲逃往埃及,住在那里,等我吩咐你;因为希律王必寻找小孩子,要除灭他。”约瑟就起来,夜间带着小耶稣和他圣母往埃及去,住在那里,直到希律王死去。

埃及百分之九十六的人口生活在尼罗河边,尼罗河上世上最长的河流,其下游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

圣母马利亚教堂位于埃及首都开罗老城科普特区,这是开罗唯一的基督教区,约瑟和马利亚曾带领幼年耶稣在此躲避希律王的追杀。阳光下,这座哥特式教堂教堂外部雪白色塔楼和典雅的彩绘散发着独有的基督光辉。

马利亚教堂又称为悬空教堂,因为它是盖在以前的开罗城墙南门上,好像是悬吊在半空中一样。主殿下面,是雕刻精巧色泽典雅的拱券木门,富丽而明亮的色调令人眼花缭乱。
教堂正殿上方是拜占庭风格的彩色玻璃窗户,上面镶嵌着以《圣经》故事为内容的图画,阳光照耀时,把教堂内部渲染得五彩缤纷,光彩夺目,有如天堂的景象,烛光中教堂内镶嵌象牙的黑檀桌椅和大理石造的讲坛精美无比。
耶稣曾在此避难约四年。


四,定居拿撒勒
拿撒勒是以色列北部的一个小城市,它高居于海拔一千一百米的斜坡上,房屋周围多有无花果树、橄榄树、及香柏树,峰峦起伏,景色绮丽,这里是圣母马利亚的故乡。

希律王死了之后,约瑟和马利亚带着小耶稣从埃及回到以色列加利利境内。“到了一座城,名叫拿撒勒,就住在那里(马太福音3:23)”。耶稣在拿撒勒城附近的萨福利亚村度过了童年时期。
拿撒勒因地处偏远,在两千多年前,是为犹太人所轻视之地。因此“耶稣是拿撒勒人”含有双关意义:
一,他生于贫寒的普通人家,成长于被人藐视的边远小城;
二,他看起来是如此的低微,因而他能贴近所有软弱的人,体会所有遭遇患难之人的处境,怜恤一切遭受痛苦之人的心情,他传教的声音因而更能被广大民众所接受。

五,受洗
《新约》中记载:有施洗的约翰出来,在犹太的旷野传道,说:“天国将近了,你们应当悔改。”那时,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并约但河一带地方的人,都出去到约翰那里认罪,受洗。
约翰对他们说:有一位在我以后来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弯腰给他解鞋带也是不配的。我是用水给你们施洗,他却要用圣灵给你们施洗。

当下耶稣从加利利来到约旦河,见了约翰,要受他的洗。
耶稣受洗后从水里上来,天忽然为他开了,神的灵仿佛鸽子降下,落在他身上,天上有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

约旦河源于叙利亚境内,向南流经以色列,在约旦境内注入死海。约旦河在汇入以色列的加利利海后,河流变窄,河道也变得蜿蜒曲折,河水幽幽流淌不息,两岸绿树成荫,景色幽雅,四周一片静穆。这就是耶稣当年接受约翰洗礼的地方,也是全世界基督徒们一生所向往的圣地。

每天都有无数基督徒来这里接受洗礼,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肤色的弟兄姐妹们,身着白色长袍,静静地向河中走去,将身体慢慢浸泡在水里,以耶稣曾用过的河水来洗净自己凡世的罪孽,于是,旧“我”死去,新“我”重生,无一例外地,所有从约旦河中走出来的受洗者都容光焕发如释重负有如新生。其实,我认为洗礼本不在乎除掉肉体的污秽,只求在神面前有无亏的“良心”。



六,开始传道并呼召门徒
加利利海是以色列最大的淡水湖,总面积166平方公里,最大深度
48米,它低于海平面二百多米,是地球上最低的淡水湖,其湖水湛蓝,游鱼如织,海岸线上万木葱茏,生机勃勃。这里曾是耶稣传道的舞台,种种神迹在此发生,环湖四周有许多神迹遗址。


耶稣在加利利海开始传道并呼召四个门徒:彼得、安得烈、雅各和约翰。他在海面上行走、在各会堂里教训人、传天国的福音、医治百姓各样的病症;他使癫痫者康复、瘫痪者行走、瞎眼的看见,各项神迹流传四方,就有许多人从各地来跟随他。 

迦拿天主教堂,为纪念圣经记载的“迦拿的婚礼”而建。
据新约圣经中《约翰福音》第二章记载,耶稣和他的门徒及圣母玛利亚一起参加在迦拿举行的一场犹太婚礼。婚礼中途,主人的酒用尽了,耶稣就命仆人将空石缸盛满水,他们照此办理,耶稣又让他们舀出一些水来,送给首席侍应,当侍应品尝时,水已经变成了上等的美酒。
以水变酒是耶稣所行的第一个神迹,用以展示他的荣耀,并使他的门徒就此信了他。


“迦拿的婚礼”这一事件对于基督教相当重要,由于耶稣受邀参加婚礼,并使用他神圣的能力将婚礼从灾难中挽救出来,被用作他赞成婚姻和世俗庆典的证据。
迦拿天主教堂旁边设有专门的小礼堂,方便随时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基督教伴侣举行免费婚礼。

七,耶稣上山论八福
八福山原本是加利利湖北岸不远处的一座不起眼的山丘,因《新约》记载耶稣当年曾在此向追随他的信徒讲解“八福真谛”而得名,进而成了漫山遍野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基督教圣地之一。


八福堂是一座造型优雅的建筑物,用当地的黑色玄武岩建成,周边的圆拱用拿撒勒的白色岩石所造。八福堂四周环绕着一圈用罗马的石灰石制成白色石柱,站在石柱围就的回廊上,可以欣赏下方漂亮的花园,眺望附近的加利利湖。

八福堂内,八扇钟形拱顶的窗棂上,镂刻着耶稣在此传教的文字。
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
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土地。
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
怜恤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
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耶稣的这次布道,被称为“登山宝训”,在基督教历史和耶稣的传道生涯中被认为是一次十分重要的活动,自此,“八福真谛”就成了基督教徒们一生所严格恪守的的做人准则。

耶稣向门徒和百姓传道,论法律、论仇恨、论奸淫、论起誓、论爱仇敌、论施舍、论祷告、论禁食等,并告诫信徒们“不要论断他人,免得你们被论断。”他激励门徒祷告要恒久恳切,“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

八,在迦百农治病
迦百农是圣经中的地名,系加利利海附近的一个村庄。据《新约圣经》记载,主在自己家乡拿撒勒不受欢迎,就下到迦百农去,他称此处为“自己的城”,是他传道、事奉的一个中心,有不少神迹和重要的事情在这地方发生。

1968年至1986年,两位法国考古学家在迦百农发现一座建于公元四世纪的犹太会堂的遗迹,他们相信这座会堂就是在新约圣经上所记载的、当年耶稣在此教训人的遗址。

古老的犹太会堂残存的石柱上雕刻着着各种精致的犹太图案,向世人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迦百农人虽得到耶稣的许多恩惠却仍不以为然,甚至对基督和他的门徒说三道四恶语相加,他们不思悔改的行为使耶稣失望地仰天长叹:迦百农啊!你已经升到天上,将来必坠落凡间。此后,基督的预言得到应验,繁华一时的迦百农渐渐走向衰败,以至一蹶不振,如今只余下荒草败土中的残垣断壁。

离犹太会堂不远,有一座现代风格的不规则环形教堂,那是在耶稣门徒西门彼得的家之遗址上所兴建的。教堂下,精心保留着耶稣时代的建筑残垣,就是当年西门彼得家的废墟。据《新约》记载,耶稣曾在这里治好百夫长仆人的瘫痪病和彼得岳母的热病;“日落的时候,凡有病人的,不论害什么病,都带到耶稣那里,耶稣按手在他们各人身上,医好他们。”

九,“五饼二鱼”神迹
“五饼二鱼”是一个重要的神迹,四卷福音书都分别把它记述下来:一天,约有五千男子在野地里聚集听主耶稣讲道,到黄昏吃饭的时间,却只有一个孩童带着五个大麦饼和两条鱼,明显是杯水车薪。耶稣却淡定地吩咐门徒去请众人成排坐下,每排大约五十人,然后他拿起五饼二鱼来望天祝谢后掰开递给门徒,再由门徒分给众人,待众人吃饱之后,竟还剩下满满十二篮食物。
耶稣基督使微不足道变成丰盛的饱足,使慷慨奉献得到满满的回报。
这是耶稣行“五饼二鱼”神迹的原址塔布加。
拜占庭帝国时期,在耶稣行“五饼二鱼”神迹的原址塔布加建起一座教堂,被称为五饼二鱼堂。此教堂在历史上几次被毁,又几次重建,奇妙的是教堂大厅地板上,公元6世纪时期以彩色马赛克镶成的五饼二鱼图,却始终色泽饱满完好如初。


塔布加在希伯莱语中意为“七泉”。因这里泉水众多,其水温又比加利利湖水低,故而海藻丰盛,吸引大量鱼类汇集,古今都是渔民喜爱之地。

正午,来此地朝圣的基督徒和游客们可以坐在提比利亚海边阴凉的无花果树下,品尝一份美味的烤全鱼大餐。

他泊山位于加利利南端,拿撒勒以东十公里处,它拔地而起,景色壮丽,是“耶稣变像”的发生地。

据《马太福音》记载:一日,耶稣和门徒在他泊山上祷告时,在他们面前改变了形象,“脸面明亮如日头,衣裳洁白如月光”,“且有声音从云彩里出来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他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