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罐是要罐

标签:
药罐要罐陶制品不能送还打破 |
分类: 疑言析语 |
药罐是要罐
中药的主要原料是草药,熬制汤药的工具叫药罐。因其形状像汲水用的瓦罐,所以叫药罐,俗称药罐子。药罐是陶制品,用料类同于砂锅。上半部伸出一个把儿,微向上斜,同一水平线90°夹角处有一个嘴儿,用来向外倒药汤。药罐圆筒形,平底,下细上粗,也有的腰部略粗,圆口,顶部有盖儿,盖子中间有一个小帽儿。(如图1)
药罐这玩意儿,一般家庭很少有。现在人们治病多服用西药,即便是中药也是成药比较普遍,所以基本用不着药罐。过去农村里大多都比较贫穷,生了病强挨着的多,即便是治疗,也是先用土方自医,如小儿得了腮腺炎,用蛇蜕炒个鸡蛋吃,胃疼炒一点儿粗盐捂一捂,甚至发烧了也只是用井水蘸个毛巾冷敷一下等等。不到万不得已,人们很少看医生,也就是很少吃药,药罐这玩意儿也就很少见,一个中等的村子里也有不了三两个。病有个重的时候,重了还得吃药,熬药没有药罐怎么办?这就需要向人家借。中国农村一向民风淳厚,邻居间借东西是常事儿,张开口一般没有不借的,就是说没有人好意思打人家“手腕子”,何况是药罐这种治病救人的物件呐!所以,只要这个村子里有,哪怕是全村只有一个,也能够借出来。药罐这东西,用完了是不能送还给人家的,直接送还给人家,就等于是把病送到了药罐主人家,对人不好。药罐不送还但主人知道它在何处,这是因为借家用过了会主动告诉主人家,说是病好了,或者第三家要用,也会到所有者家里借,主人家告诉他在谁谁家,他再去拿,尽管他知道药罐在哪一家。过去家里有药罐的人,多数是日子过得相对好一些且家里有病人,知道借家不用了,也会主动去要回来。这就回到题目上来了,要等人要,所以药罐是要罐。
说药罐是要罐还有一个证明。药这个字过去有两个写法,草药的“药”繁体字写作藥,药罐应写成藥罐。另一种写法是草字头下一个约定的“约”,有两个读音,第一个读Yue,特指白芷或花中雄蕊生出花粉的部分;第二个读Di,表示缠裹的意思,现在已很少用。也就是说,写作药的这个字,都不是共性药字。山东话至今不区分,一概读作Yue,如中药读作中Yue,药品读作Yue品等。但在涉世尚浅的人提出要给别人送药罐的时候,老人们就会说这是药(yao)罐,要等人来要,不能送。但是,一旦说到长期生病吃药的人,依旧会称他是药(Yue)罐子,事情就是这样有趣。
有意思的是,打破了药罐会认为是好事,兆示着病就要好了,用不着药罐了。至于这药罐要不要再买,就看是不是迫切需要,或者看损坏者和所有者之间怎样处理了,如果两家(或者是自家)眼下不需要,不再购买也是可能的。
过去民间的药罐大多制作很粗糙,太精致的人们买不起或者舍不得花那个钱,但那种粗糙的药罐却是十分的有用,因为人们一旦用到药罐,都是救急救命的时候。如今,生活好了,药罐也做得很精致(如图2),可它的作用却不大了,几乎到了没用的地步。不是人们不生病了,而是中医中药已经不再那么受重视了。
图2:烫煲也可作药罐
其实,中医能够存在几千年,还是有它的独到之处的,象近来屡屡提起的滥用抗生素问题,个别人最终导致了无药可用,中药就不存在这个问题。还有中成药,总不如汤药那个效果,更何况现熬制的药剂量可以增减,方子也可以调整。
真希望药罐能更多地发挥点儿作用。
今日平度采用(2014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