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造假与打假

(2012-06-02 14:23:47)
标签:

打假

造假

不知真假

无名之辈

艺术大家

分类: 时话照说

造假与打假

 

眼下有些圈子里有一种怪现象:特别有名的人忙着打假,想成名的人忙着造假,稍微有点儿名气的人不知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先说造假吧,冒用别人的名字是最常见的事情。但这种事情只能带来金钱利益,不仅不能让自己出名,多少的还有点儿风险,在知识产权制度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经济上的风险还在其次,随着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名誉上的风险却是极大的。也就是说,这类造假更多的是给名人、“大家”制造麻烦,因为要冒充,谁也不会冒充无名之辈,要用就照着“大个儿”奔去,谁名气大冒充谁!不过,这种造假毁坏的是别人的名声,与自己出名成家没有多大关系,所以,更多的造假是在别的方面。首先是文凭造假,管他有没有这所学校,弄个毕业证书就成。中国的学校容易搞明白,那就弄个外国的。人们不是认为外国的制度严格吗?我就给你整上一个,谅你不会再怀疑了吧!其次就是傍名人,领导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和他站在了一起,照片一挂就是“专门”为他干什么来了,他一定是得到了领导的“高度赞扬”,非常谦虚的人也会是得到了“充分肯定”。这些是外在的东西,只能糊弄外行,要想在业内让别人认可,还得傍圈内的真正的名人。于是,“得到了××大师的亲自指导”、“××大师的嫡传弟子”、或者是“××大师为他而重新开山”等等不一而足。当然,仍然是有照片为证,究竟这照片怎么来的,那就难说了,反正现代科学技术这般发达,有的是办法。这又不是那张所谓的“华南虎照”,难道谁还会去搞一个司法鉴定!这一条有点儿靠近“内”了,但还是不能说明真正的“自己”,要想出名,还必须要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于是,“名人录”入围了,某种展获奖了,会员会长的头衔成堆了,大师的称号当然也随之而来了。要说这些东西有多少是货真价实,您自己想去吧。

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多少有一点儿名气的人,可能也有这些东西,但个人并没有拿出来宣扬,有人替他吹替他擂,他也没有否定,所以就是难辨真假了。人一旦到了这个时候,市面上往往流传着很多早期作品,那时候为了出名,见了有点儿身份地位的人就送,给个纸墨钱就卖,这种近乎倾销商品似的东西能少得了吗?当有点儿名气时回头看看,那种青涩的东西多少会让人有点儿羞涩,于是就出现了另外一种现象,当下的作品忙着向外推销,早期的作品悄悄的向后回收。回收的方式据说也不一样,可以是买,也可以是“以新换旧”,正因为这事儿不能大声张罗着进行,我们就难以辨别那个才是真正的卖家了。所以,无论是作品、交易还是头上的光环,或许都是真的。

等到有了大名气,作品成金人成家,地位得到了确认,麻烦也会来了,其名义常被盗用,市面上造假作品泛滥,其内心被搅扰之苦不是常人能够体会的。于是,不少名人不得不拿出一部分时间和精力来打假。名人的作品被冒充,是因为社会需求量实在是太大了,这种造假行为几乎有点儿野火烧不尽的意味,所以打假也就需要不断地进行下去。

按理说,艺术大家的作品和仿冒临摹之作是会有区别的,喜欢某项艺术门类应该对该项艺术有所研究,真品还是赝品应该能够分辨出来才对,可惜,有的人拥有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品位,有的人购买是为了收藏日后增值,由于他们的推波助澜,艺术品变成了赤裸裸的商品,这就让这个领域变得不再清白和清净。这一方面说明了社会富裕人群多了,人们在追逐精神享受的脚步越来越快,同时也说明,附庸风雅之人在满足虚荣心的也同时成了造假者的“猎物”。看来,人呐,要提高自身的品位,不仅仅是拥有多少位名人的作品,更重要的在于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否则,一个满屋子赝品之人只能赚一个贻笑大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