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害无穷的内举
(2012-02-18 11:15:18)
标签:
公务员招考内举祁奚太后贵妃回避杂谈 |
分类: 闲话照说 |
贻害无穷的“内举”
新一年的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又要开始了,不知道还有没有“量身定做”、“指定院校”毕业之类的现象出现,如果有,背后的猫腻一旦被揭露,可以肯定的是,旁边一定有一个强势的人物同时出现。这不由的让人想起了古代的那个祁奚。
祁奚举贤的故事,历来都被文人政客所称道,因为他“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所以是只有像他这样自己具有美德的人,才能举荐跟自己一样的人,是任人唯贤的典范,是像《尚书》里说的“没有偏袒不结党,王道政治坦荡荡”的君子。后世之人往往都会以他为榜样,推崇有加,效法不已。
实在说来,祁奚这个所谓的举贤榜样,自始至终就没有起到什么好作用,原因在于他有一个虚伪的铺垫,即以“外举不避仇”为前提。
先看看《左传》的记载。
祁奚 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也可。”于是羊舌职死矣,晋侯曰:“孰可以代之?”对曰:“赤也可。”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羊舌赤左之。
试想,如果祁奚不举荐他的仇人,直接举荐他的儿子,人们还会把他捧得这般高吗?正因为他设了一个“外举不避仇”的局,以至于世人和后人都被他装进了囊中而浑然不觉。只有那些明白个中机缘的人每每拿来使用,得逞时窃喜暗笑,失手了也会把祁奚搬出来,告诉你我这是“内举不避亲”。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⑴祁奚请老。也就是说他只是提出辞职养老(退休),而实际上还在位;⑵将立之而卒。祁奚举荐了仇人解狐,晋侯准备任命他,解狐却死了!⑶又问焉。因为他还占着这个职位,所以,晋侯只能还是问他,这时候他顺势推荐了自己的儿子,而话又说的比较委婉:午也可(祁午也可以);⑷于是羊舌职死矣。他的副手羊舌职也死了。
继续追问,会看到,祁奚提出退休的这个时机真是玄妙!早一点,解狐是能够接任的,到那个时候晋侯还会不会征求他的意见?很难说。晚一点,他的副手羊舌职也死了,这时候他需要推荐一个副职,肯定不是他的儿子。一支军队的正副职是父子关系肯定不行,就是行,他赤裸裸推荐自己的儿子,这样的举荐还能够值得称道吗?假若他推荐的是羊舌赤,等到他再提出退休时,是推荐一个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羊舌赤,已经是军队的副统帅了),还是推荐一个晋侯并不知道他究竟有多大能力的人(祁午,只能是也可)?如果羊舌职刚死他接着提出退休,这时候他可以推荐自己的儿子任正职,羊舌赤任副职,但没有了解狐这个“铺垫”,总会让人有点儿要挟的感觉,你心里痛快得任命,不痛快也得任命,谁也看不到一点儿“坦荡荡”。这个时候羊舌职是可以继任的,但人家祁奚就是不推荐,为什么?人家晋侯没问,因为那是对祁奚的不信任不尊重,如果现在把祁奚拉出来问一问,人家也会告诉你,羊舌职也老了!
关键是,祁奚知道解狐会在短时间内死吗?应该会。解狐既然是仇家,这个家族的一举一动,都会在他的视线之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有恩的人不能忘记,有仇的人不会忘记,所以才会有“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忍隐,也会有“此仇不报枉为人”的咬牙切齿。祁奚不是阎罗殿判官,不可能知道晋侯准备任命解狐解狐就得死!但解狐这阶段是“活跃于上层社会”,还是“很少露面”应该不是秘密。解狐能不能上任是个问题,上任能不能理事是个问题,理事能理多久更是个问题。我们现在一切都是设想,恐怕当事人比我们清楚。
其实,春秋时期各国的官职人选,大多是以家族的地位财产来决定,祁午既然是晋献公的后世子孙,地位高于羊舌家族,直接提出来任命儿子祁午就可以了,何必来些虚着套着的。可怜的是那个晋悼公,被人装进套子里还浑然不知,人家不但安排了自己的儿子,连儿子任职后的“班子配备”也安排好了。羊舌赤,人家老爹推荐了咱,不好好配合人家儿子,能对得起人家老爹吗?也许晋侯知道这个机缘,大家都是先国君传下来的人,原本就是一家,你要想给儿子要个官职,没有问题,我本来就是征求你的意见的。可怜的倒是我们,人家稍微玩了一点儿手法,我们就拼着命的唱赞歌!还有人添枝加叶地再给他描画,说晋侯问: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奚说:您问的是谁能任这个职务,没有问谁是我的仇人!晋侯问: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奚说:您问的是谁能担任这个职务,没有问谁是我的儿子。像不像俗话说的,让人卖了还在帮着人家数钱!
有了“内举”这个恶劣的先例,国家民族都为此而遭殃。太后称制,吕氏封王,汉王朝摇摇欲倾;贵妃得宠,国忠为相,唐明皇凄凄西行,难道这不是“内举”之祸吗?
如果有人说,你这是吹毛求疵,那我只能说,只要现实中没有祁奚这样的人就好!只可惜,我们总能看到公开的,隐蔽的、大言不惭的,遮遮掩掩的祁奚不断出现。某地有个县烟草局,中层以上干部无一例外都是自己人。怎么就能形成这种格局?“内举”的结果。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有的笔试、面试得了“双第一”,硬是不被录取,不是体检不合格就是政审不过关。没有给你寄几千元钱过来,然后把你当诈骗犯抓起来算你运气。这样有点儿太露骨了是吧?那好,人家来个“含蓄”的——量身定做,什么“必须本地局级干部子女”、“必须有国外学历的”、“必须本地城区户口”,连“必须某校大专学历”都出来了。这不是杜撰,都是见诸媒体的报道。你如果能撩开面纱,去看一下事件的庐山真面目,那一定是有一个现代的祁奚,正在向当今当地的“晋侯”举荐自己的儿子或者外甥。那些没有见诸媒体的呢?那些笔试第一,面试却不够资格分数线的呢?还有那些几个人报考同一个职位同班同学,一个连毕业论文都不会写的同学,怎么笔试就第一了呢?普通人家的孩子忍忍也就过去了,没人会说什么,都知道,说了也没用,谁让咱没有一个能“内举”的爹呐!
谁愿意给祁奚唱赞歌尽管唱去吧,我们现实中不需要这样的“内举”,公务员法、干部任用条例都要求的是回避。我们更希望这些回避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能够更加细化一些,任何形式的“内举”都要严厉地追究责任,让任何形式的“祁奚”都没有立足之地,那才真正是有才学子之福,也是普通百姓之福。否则,你如果不是一个有权有钱人,赶上你的孩子要考公共职位,你就只能祈祷,千万不要让我们碰上能够内举的祁奚,即便他是一个坦荡荡的“君子”,也不要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