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组巡的季节,这次我有被安排到上海、海南和广东。因为要去深圳讲课,所以没去海南,而是直接到了广东。在深圳挑战了一把自己的极限,一天讲了六个小时的NGBOSS,虽然辛苦,但是看到深圳公司同事们的重视,以及对NGBOSS的热情和关注,就是自己辛苦些,也愿意。
去深圳的次数已经数不清了,但还记得那次从湖北去深圳,在武汉喝得稀里哗啦,待到了深圳已经真的不能再喝。同行的一个同事,以前没有喝过酒,被深圳公司劝道:“你看宁处喝了这么多,你就没想法替他分担一下?”同事实在挡不住,喝了一杯。结果马上又被倒满,敬酒的人说到:“喝酒就象充电,第一次一定要充满,充得越多,容量就越大。”当时就被雷倒了,被这么一说,能不喝到“现场直播”么?
酒量是否能一次充满,我不知道;对于电池的使用,我还是有心得的。让电池的充放科学些,会延迟电池的寿命和电量。我的笔记本电脑用了4年多,还能维持3个多小时的时间巡航时间,所以说充放电的节奏和方法是很重要的。
我们往往把学习比喻为充电,仔细想来,确实很有道理。不充电如何放电?但是如果不放电,充电又有什么意义?如果电没充满就放,那么电量所限,放的时间就不会长;如果知识简单地将把自己当成一次性电池,那么无论之前有多少电,也只够放一次的;如果具备充电电池的能力,让自己不断重复充电和放电的过程,才能更多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和价值。知识的积累实实在在,作为个人,什么时候该充电,什么时候放电,既是对自己的一种培养,也是对社会的回报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