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寨机的前生

(2008-09-30 11:11:00)
标签:

杂谈

    停了几天写VGOP,发现该明白的明白了,搞不明白的,再多说也无济于事,所以转移话题,趁着国庆假期,先说说山寨机吧,后续的VGOP如果大家还有兴趣,我再写。要不移动互联网的话题怎么说呢!

    我没有去过深圳华强北,但是被网上传的照片所震撼;我没有买过山寨机,但是被山寨机的图片所雷倒;甚至以前没有研究过终端的我,因山寨机的事情而着力下功夫,与同事们一起在网上、在电话中了解个中滋味。我认为山寨机和很多互联网时代的产物类似,并非精英阶层策划出来的结果,而是在实践中自行发展起来。只是成了势之后,精英们返回头来,希冀用精英的理论、规划和判断,拿出对现象的合理解释。今天去书城里转了转,看到了很多热门的书,以及热门话题的书。特地找山寨机的主题,发现只有杂志谈了些山寨机的话题,但正式的关注山寨机的书还没有面世。关于山寨机的解释和分析,既有道理,有没有道理,若真如精英所说之合理,那么这些理论和判断应该有可复制性。那么山寨机的特点可以复制么?假期里就按照自己的理解,把山寨机的前生和后世说说吧。

    个人认为,山寨机的发展不是某个单一因素形成的,是很多很多只蝴蝶翅膀一起扇动,结果造就出了山寨机的辉煌。

    原因之一,联发科。如果没有联发科将手机制造的门槛降到这么低,是无法想象这么多资源投入到这个产业中去;而这些资源将成本降到低得不能再低的程度。如果没有联发科,手机研发的主导权还掌握在那些高成本、大研发、不断制造出技术壁垒的高科技精英企业手里,山寨化的手机可能出现么?所以我一直称联发科是山寨机之父。

    原因之二,广东地区旺盛的产能和完善的产业链体系。产能的建立不是一天的,要消失则需要更长的时间。这么大的产能,价值链前后的企业就象洪水,总要找个出口渲泄出来,即使不是手机也会是别的,只不过让手机赶上了。千万不要以为山寨机都是作坊做出来的,是小打小闹,规模化的产能如不加以正确引导,或者自发找到新的出路,则是既可载舟亦可覆舟的。

    原因之三,创新的终端“产销”体系。山寨机的创新主导者主要是渠道,相对于诺基亚、索爱、摩托这样的企业,相对于自认为掌握客户属性的运营商,他们离客户更近,生存的压力更大,因此更能发掘商机,更有动力推动体系的快速响应能力和高效率产销机制。从创意产生到终端出手,是以天为计时单位的,有多少精英企业能达到这种产销效率?薄利、多销、周期短是这些企业的关注点,这些特征也说明了山大王们是如何在夹缝中获得生存权的。

    原因之四:生产管理政策和入网等政策。我不能说哪个政策好,或者批评哪些政策有问题,如果感兴趣大家可以去研究具体条文。总之作为政府不同的主管部门,根据自身管理目的的考虑,在出台和调整手机生产和入网两类政策之间,存在一些不匹配,而深谙解读政策的广东同志找到了机会。客观来讲,如果从顺应时代发展的角度看,当前实行的终端入网政策是否可以在降低检测成本、提高检测效率等方面提升一下下呢?

    原因之五:运营商资费降低,低价终端的需求爆发。前面的几个原因都是网上很多人分析过的,只有这项鲜有人提及。试想,若不是运营商资费降低,让越来越多的人能用得起移动通信,那么移动电话的产业如何在草根中发展起来?当然反之的推动作用也是显著的,对于运营商来说多功能的高科技手机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对于业务发展来说也不是坏事。

    我找到的是五只蝴蝶:如果没有联发科降低技术门槛,如果不是广东通过多年的发展积累起来的制造业产能和产业链,如果不是渠道商对手机研发的创新,如果政策没有空间,如果移动通信资费还是高高在上,恐怕山寨机都无法成气候。这五个因素中,我很难分析和判断出先后顺序和关联关系,也没法证明他们是相互独立的事件。所以从经验可复制的角度看,恐怕什么时候或什么产品能同时出现这些条件,才可能重现山寨机的景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