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奥运后的思考(上)

(2008-08-30 15:23:00)
标签:

杂谈

    网络上已经开始炒后奥运经济了,而我也在思考奥运给我们带来的一些启发。其实很多观点在奥运期间就有了,只不过没有到说话的时候,现在呢,有了一定条件,就说一些吧。

    记得网上有朋友列举过奥运冠军的“穷爸爸、富爸爸”们,本意是说中国的奥运冠军很多都是家境贫寒,于是吃苦受累地去练体育,最终成名;而国外的很多奥运明星都是家境殷实,纯粹是玩票似的,就把竞技体育的最高奖励——奥运金牌拿在手里。中国当前的体育管理以竞技体育为主,实行目标管理,所以“穷爸爸”只是有意思的现象之一,其他还包括:中国获得的奖牌中金牌比例高,非奥运项目发展不好,海外兵团现象等等,如果深入思考,都多多少少与“竞技体育”、“精英体育”的思想有关。据说日本当年举办奥运会之前,也是突出地发展竞技体育,而到了奥运会之后,平民体育、群众体育则成了主题。我觉得无论从摊销体育场馆运营成本的角度,还是缘于本届奥运会中国的竞技体育成绩已经到了空前绝后,或是保暖之后的发展模式来分析,这都不失为好的方向,所以我觉得发展群众体育会是中国,至少是北京体育运动发展的主线,这当中是否蕴含着商机呢?

    奥运之后有人批评中国倾举国之力办奥运得不偿失,也在说中国把奥运会办得无以伦比给伦敦乃至未来其他奥运城市带来压力,还有的认为奥运期间展现的中国给世界以错觉,总之,各种声音都出来了,有褒奖的,也有骂的,但无论是哪一方观点,都承认北京奥运会的成功。我们看到批评的声音主要还是围绕“成本”和“环境”两个方面。

    成本高不高,收入有多少,这里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理解经济方面收益是否大于投入,这个帐好算;而广义就复杂多了。首先说成本,要把时间成本和今后的运营成本考虑进去,就是说在同样的时间里,我们把资源投入在奥运上是否合算(这个资源不仅包括资金,更包括人和发展机会)?而运营成本则要在一个时间段内衡量我们的付出,而不能以为场馆建完就没事了。同样的,广义的收入也应该把奥运有关的收益考虑进去,把奥运后引发的一些收益考虑进去,如果不算大帐,是很难说明白奥运是赚了还是赔了。

    如果说经济帐不易算清楚,那么环境帐更不容易算清楚了。我说的环境是指中国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国际发展环境。奥运展现出来的中国,是奢华?是现代?是开放?是封闭?是富裕?是贫穷?是规范?是僵化?是夸张?是真实?各自有各自的角度和观点,没法统一。就象有的运动员说北京是多雨的城市,有的运动员觉得八月的北京不适宜比赛,有的运动员带着口罩来北京一样,众口难调。奥运是改善了中国形象还是损害了中国形象,恐怕也很难统一口径;大肚一些的话,我们也明白没必要统一口径。

    所以说,吵了半天,无论是经济帐还是环境帐,其实都是糊涂帐。既然大家都承认北京奥运会自身是成功的,那就足够了。至于成本太大的说法,我想多问一句:如果这些资源不集中地投在奥运方面,就能创造更大的效益和价值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