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了奥运于中国的影响,接着说奥运与北京。由于奥运,居住在北京的人陆陆续续体会到了一些和以往不同的生活方式。
从去年开始,每月的11号作为排队日,从坐公交车到开车在车海中顺序行驶,北京人也从中逐渐体会到守秩序的效益——据说由于排队,公交车的平均路上时间可缩短20分钟,社会整体效率提高程度可见一斑。随着大家从不习惯到习惯,原来的从众不文明行为逐渐被越练越井然的秩序取代,奥运后北京会坚持下去么?我有信心。
再说空气质量。在单双号开始筹划的时候,几乎全是负面的声音,大家认为自己不方便了,认为政府是在做样子,甚至对官方报的空气质量改善情况不屑一顾;但是,随着天真的变得越来越蓝,空气越来越湿润清新的时候,人们逐渐开始享受、珍惜这优美的环境。类似的还有遍布大街小巷和广场的景观花坛,北京人也从批评乱花钱,变成去安静、平和地欣赏和享受这片祥和的气氛。奥运让大家体会了一段不一样的生活,很多以前认为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如今真的做到了。将这种生活与原来的生活质量比较,经历过的人会做出什么选择呢?我有信心。
奥运志愿者受到了官方的赞誉,那么北京自己的体会如何呢?除了场馆,奥运期间北京遍布了数百个志愿者服务站,里面服务的都是普通人,还有走街串巷的大爷大妈,小区和商场的保安等等,所以说那段时间留在北京的有两类人,一类是奥运志愿者,一类不是奥运志愿者;而这两类人对“志愿者”的体会是不同的。那天我送父母去医院,遇到了单行线,不知道怎么走,就把车停在了一个服务站旁,马上有几个小伙子凑过来问:“需要帮忙么?”我说明情况后,他们其中一个就说:“我带您去吧。”于是他上了我的车,指挥我找到了正确的路,到了目的地,小伙子对我说:“您忙您的吧,我走回去就可以了。”我执意开车送他回到了服务站,因为我作为一个受到帮助的对象,对志愿者的那份感激情是溢于言表的,真的为他们的热情和帮助而感动。而奥运志愿者本身也经历了一次精神层面的洗礼,关于这点也有很多报道,但我想更多的是每个志愿者自身的感受。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样的社会氛围谁不喜欢。那么奥运过后,这些美好回忆会不会植根在我们的心中?我有信心。
也许奥运过后一切照旧,竞争还在,日子还要过,钱也照样要拼命才能赚到。可是,也许我们不一样了,因为我们经历过一段不一样的生活,所以我们更会有美好的回忆和希望。以这样的心情,再听那首“北京欢迎你”,希望大家都能从中去感受那份真诚的温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