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也是客户

(2007-12-20 15:39:00)
标签:

杂谈

    以客户为中心,为省公司服务,这些都不是简单的口号。后者,还要一点点逐步体会;前者呢,也要认真琢磨,才能做好CRM。晚上出差回来,和家人一起去附近的饭馆吃饭,由于满脑子想CRM,所以也在从客户的角度观察,总结和整理CRM经常出现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办法。

    吃饭的地方在金鼎轩,是我家附近的一个餐馆。本来只有一处,但后来生意太火,所以又在旁边包下了一个店面。我们先去的老店,只剩了门口一个座位,于是我们问新店是否有座位?服务员答曰不知道,但很热情地告诉我新店怎么走过去。

    分析一:资源信息未共享,导致客户的实际问题未解决。我需要了解的不是新店怎么走(既然我问新店有没有位置,说明这个问题我已经很了解了),而是查询新店的“资源”(座位)的情况,因为我不想走几百米之后才知道有没有座位,客户的需求无法满足,餐馆希望通过服务人员的热情态度来减少客户的不满;但是如果新店没有座位,我也不会选择返回老店坐在门口的位子,而是会去别的餐馆吃饭(客户流失)。

    在一个企业内部对自有资源(老店的座位)的管理,掌握资源使用情况固然重要;但另一方面要从客户的角度分析客户对于资源信息获取等需求,这种管理既可以通过IT集中化方式来实现,也可以通过信息有效传递的方式来实现(对于餐馆,在新店和老店之间加一套对讲机就能解决了)。

    金鼎轩的服务员都很忙,在我们点菜的时候,服务员还在抬头四处望,一旦客户有需求就要及时响应。服务是并行进行的,效率相对比较高,也就是说,这里的管理方式是:没有为客户设定对应的客户代表,服务员也没有按照区域划分各司其职,因此没有这个区域的客人叫不过来另外一个区域人员的问题,资源的利用率比很多餐馆要好。但是客户的需求太多太小太细太散了,有些能够简单完成的需求(如加纸巾)可以及时满足,但是流程稍长的需求就不一样了。我们点的两碗米饭,在主菜上了之后,就对旁边的一个服务员说可以上了,她热情而匆忙地答应了一声之后就消失了。我对人的相貌非常不敏感,所以等了3分钟后饭还没有上来,就又和路过的一个服务员提了同样的要求,她又很热情而很匆忙地答应了。又过了2分钟,我只好又举手要求上米饭,一个服务员很快地跑了过来,了解了需求之后很快地跑开了。到我与第4个服务员说要米饭的时候,主菜已经吃了将近一半,也可以想象我的心情。也许是这个服务员是之前接收过这个需求的人员之一,于是她拉住了一个上菜的小伙子,说“帮我拿两碗米饭上来”。这个小伙子去了之后又没有音讯了。到我第五次提需求之后,服务员自己去了一趟,米饭终于上来了。

    分析二:如果在平时,恐怕我又要有发作的情绪了,但这次,似乎是在做一次流程穿越,我并没有生气,而是思考这个问题形成的原因以及影响。实现周期短的需求没有问题而长流程实现有问题,说明流程管理有问题,也可能是没有流程和分工,也可能是分工的接口还做得不够。客户代表(服务员)、提供服务者(上菜员)之间应是有明确分工的,既不能越俎代庖,也不应该“帮忙”、“人情”成为。没有固化的流程,就更谈不上形成闭环管理。而缺少流程管理,将客户服务质量建立在人员的素质基础上,企业小的时候还是可能的,但是当企业越来越大的时候,人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因素,服务人员再态度好,再辛苦,也难以长期持续提升客户满意度。

    分析三:客户代表的分类有两类,一类是为某个客户专门配置的,这些主要针对企业客户,这个固定的客户代表作为企业和客户接触的第一界面,主要工作是接收客户需求,并督促客户需求的满足,这类客户经理对客户实现的是一站式服务,往往会对客户的各种需求有及时、准确的响应以及实现。但是另一类,就是企业出于成本和管理考虑,要让客户经理和客户实现复用,这就要求内部流程更加完善,不仅要求客户代表能对需求及时响应,更要意识到客户要的不仅是对需求的及时响应,更重要的是需求的实现,如果只是态度好而不解决问题,客户的意见不但不会消失,反而可能会扩大。

    基于在金鼎轩吃饭的经验,我们还没吃完饭,就叫服务员买单,拿餐盒打包,果然,十几分钟之后,单子拿来了;又催了两次之后,餐盒拿来了。眼睁睁地看着服务员不断将新的客人迎进餐馆,作为老客户心里就更不满意了:对老客户的服务这么差,还在不断拉新用户入网,这个企业真差劲!

    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只要是以客户为中心,再小再细微的改动和改进也要做,更何况大的问题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