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体验平的世界(终结篇)

(2007-10-26 11:48:00)
标签:

杂谈

    尽管我在回国的飞机上努力地读啊读,但还只是把这本书看了四分之三,相对于前两遍,这次我读得很慢。也很细,尤其到后来,几乎是看一点就浮想联翩。人在忙了一段时间之后,总需要静下来思考一些问题,也回顾一下自己的发展历程,只不过有的是被迫停下来,有的时候是主动的。对于我来说这次是幸运的欧洲之行,跨国之旅+平的世界,让我又有时间去思考一些问题了,难以想象在国内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我能拿出几十个小时安安静静地读这本400多页的书。我一向读书很快,往往几百页的书一趟飞机就能搞定;但这本书读得很慢,因为边读边想边写,偶然还要让自己重读几次,目的不是为了读书,而是因为思考。

    这本书确实改变了我很多的观点,不过可能与很多人的理解恰恰相反,因为有的部分我是带着批判的思想去读的,并不是先入为主,而是实际生活中发生的情况和书中讲的不一致,这才更引起我的关注。在读完这本书之前,我是坚定的推动世界变平的人,这也是我当年很快能读完的原因,因为我也是这么想的,这么去实践的。但当欧洲的景象、书中的描述以及欧、美与国内的反差交织在一起的时候,又让我晕了,到底世界是变平好呢,还是应该保持距离?

    平的世界越来越追求效率,如果目的是单一的,那么完成目标的效率越高越好。但恰恰我们生活的世界、我们团体的利益、我们个体的体验是多维度的,因此当我们高效地完成某个目标的时候,发现别的目标并没有象我们希望的那样发展;当我们再将目标调整的时候,也许又损失了刚刚获得的目标。最终,当我们疲于奔命地在多个目标中漂移追逐的时候,时间就悄悄地从手指缝中溜走了。

    从某种角度来说,世界之所以不平是因为要和谐,因为人是有思想的动物,他的本性合该如此,因此很多东西不能单纯用目标去衡量。在平的世界里,我不需要去任何一个地方去旅游,网络上和媒体里都有各种各样的介绍,为什么我们还要去实地体验?HP与梦工厂一起研发的视频电话,能够让跨越几万公里的人如同坐在一起一样沟通,提高了效率,但我估计即使技术再完善、再仿真,也难以让这种方式真的发生在甲乙双方的沟通会议上——这会让甲方觉得乙方对自己不尊重;如果我们的吃饭、穿衣、工作、休息都是有明确的目标,那么也许我们就真正失去了生活。所以我说只有美国人能写出《世界是平的》,在苏格兰爱丁堡的门口有一个铁架子,是为艺术节搭建看台的,艺术节每年都办,于是每年要用三个月搭台子,然后艺术节几天过后,又开始拆,同样要花三个月的时间,将这个架子拆下来运走,准备明年再装上。这种事情如果发生在美国,美国人可能出于效率的角度,建一个固定场所——这样就无法将艺术节和庄重古朴的城堡结合在一起。这种事情如果发生在中国,恐怕连装带拆加在一起也用不了一个月——但是搭架子的物品恐怕需要每年购买新的,浪费了很多资源。什么都要慢慢来,都要守规矩的生活节奏与效率是不能划等号的,但就如我在国内没有时间思考一样,以高效率的方式去解决一个有一个的问题就是生活的真谛吗?记得一个朋友说:3G上来后只有两个业务,一个是帮助人节省时间,另一个是帮人消耗时间。是啊,我们提高效率节省下来的时间是用于消耗的,回味无穷啊。

    对于人来说,时间是最稀缺的资源。有的人的人生观是要在同样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以追求效率为目标,对于这样的人来说,忙碌是快乐,乐在其中,如果一辈子的时间里,吃别人的双倍,玩别人的双倍,干别人的双倍,就等于一辈子过了两辈子。以前我也曾经这么想。但是现在我觉得,人活着是为了体验,在有限的时间内,能体验不同的人的生活,经历别人一辈子才能经历和体验的,才是“值”的人生。也许再过一段时间,我的想法就是:无所谓值与不值,人就是在体验,不要给自己定什么目标,用心去体验有限的人生,就足矣了。

    有的书是要读好几遍的,博客也一样。这几天的博客内容如果展开来说,估计写出几十篇都不止。但是我没有时间了,时间全用在考察、思考、学习上,几乎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将自己的思想记录下来。而书中的这些文字又让我体会和联想了太多的内容,所以还是先简单地按照自己的思绪记下来,等有时间和精力的时候,再如牛一样将这些营养反刍消化,才对得起这本让我思索的好书。不是有人写了本《世界是不平》的吗?有时间也可以看看,不过我觉得,平与不平,其实很多争论都在表达各自的观点,孰对孰错,自己了解就可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