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说中国移动BOSS的SI(八)

(2007-10-12 09:50:00)
标签:

杂谈

    BOSS1.0集中化改造大战之后,全网实现了BOSS1.0,但这并不意味着集成商之间以及集成商与运营商之间的博弈结束,在经营分析系统(关于经分,我现在不想评述,再过几年吧,合适的时候我会再谈经分系统的发展史)发起一轮新的建设,SI纷纷为新兴市场争斗的掩盖下,BOSS的SI格局在平静中酝酿地震般的动荡。

    这种动荡是多种因素造成的。

    当年SI进入BOSS领域的目的不一,想干一票走人的SI是无法长期在这个圈子生存下去的,所以大部分做短线的厂商都无法拿到BOSS单子;但是这个领域的周期似乎过长了,厂商不可能进行无限制无限期的投入。随着运营商对SI的要求越来越苛刻,中小规模的SI受经济因素的制约越来越大,当年拆兑或者承诺的一些资金不能长期为继,养了一帮人为一两个省做服务,客户倒是满意了,但公司越来越养不起这拨人,因此小公司萌生退意是非常正常的。而对于大厂商来说,在与BOSS的磨合期结束后,站稳了脚跟,应对了第一轮的冲击后,当然希望发挥规模效应,拿到更多的地盘,来摊薄成本,因此有强烈的扩大规模的积极性。

    再从省公司的角度来看,当年选商的决策因素也是有差异的。有的省希望找大厂商,认为大厂商有保障。有的省则倾向于选择小的厂商,做出这一选择的省有两种考虑模式:一是觉得BOSS不重要,找个SI就能做,这样自然关系等因素要多考虑些;另一种恰恰相反,充分认识到IT支撑系统的价值和特点,不但觉得BOSS很重要,还意识到BOSS的关键不在于建设和产品,更在于服务,因此在决策的时候考虑到,大厂商服务的省份多,对某一个省的支持力度要弱于那些只做一个省BOSS的厂商,所以愿意选择对自己支持服务更到位的合作伙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选择小厂商的省公司有的是领导的观念逐渐发生了转变,有的是担心小厂商无法长期提供支持服务,结合BOSS规模越来越大,大厂商的优势逐渐凸现出来,逐渐客户对于SI进行整合也持积极的态度了。

    其实这些都是总部业务支撑主管部门希望看到。因为从总部看小的SI不适合作为中国移动未来的长期合作伙伴,但强扭的瓜又不甜,所以只能通过政策引导SI和省公司认识到BOSS的特点,在适当时候推动SI整合以及省公司更换合作伙伴的工作,必要时出面帮省公司协调资源问题,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引导,最终达到目的。为了配合SI整合,总部适时地推出BOSS1.5,而且提出“统一版本”的要求,于是SI整合的大幕拉开了。

    记得亚信收购邦讯是在BOSS1.0建设过程中就开始了,之后又在辽宁收编了神码的队伍,连地盘带人员改换了门庭,然后到BOSS1.5的时候,变化就更多,更大了。新宇在吉林被思特奇替掉,山东浪潮被华为接替,天津从星亚换成了联创,宏智内乱后,湖北和青海被华为和联创瓜分。为了增强竞争力,并购等保团取暖的行为也越来越多,华为收购星亚和陆和后,对BOSS的投入和期望值都越来越高,立信好不容易在广东一统天下,把其他SI赶了出去,只落得与华为平分广东的局面。而思特奇与神码的合并为这轮调整基本划上了句号,“四大寡头”SI占据了三分之二以上的市场份额,随不一定是最优,但SI布局的合理性确实大大提高。虽然SI大整合出现了一些人员跳槽的现象,但是专业技术人员依然大部分留在这个圈子里,这也是系统能稳定运行和发展的基础。

    除了前面列出的一些案例之外,即使SI与运营商的合作关系没有发生变化,但是也曾经有很多危机和故事的。开玩笑地说,几家大的SI都是一头头兀鹫,而且都身强体壮,如果谁在哪个省出现了些问题,其他几只就会飞到身边,盯着看有没有机会。在这个省是被攻击的对象,在另外一个省却又在攻击别的体弱的对手,而大家年终参加移动举办的招待会时还情同手足,联合起来与运营商博弈,这种局面着实有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