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IT支撑系统建设的误区

(2007-05-30 08:51:00)
标签:

杂谈

    看了杨景老师的评论,不禁感慨很多,作为“97工程”鼻祖级的人物,杨老师对IT支撑系统的建设可谓经验和理解颇多。客观地说,当前中国电信行业的IT系统建设并非师承TMF,而是从“97工程”一步步演变发展和过来的。结合TMF与国信朗讯的同志们的交流,更加感慨于“幸福的家庭都是类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下面就说说我理解的三个IT支撑系统建设的误区,就是所谓的“不幸”:

    其一,推倒重来。这是众多IT系统建设失败或无果的最惨痛的教训。IT系统建设本无规章可寻,在最初签订合同的时候,往往都不知道要干什么,也很难确认厂商的实力,因此项目启动的时候本来就有很大的风险;另一方面,IT系统建设周期长,因此无论是甲方的领导更迭还是乙方内乱,都给IT系统建设埋下动荡的伏笔,而新上任的领导在遍历前任领导的行为后,很可能会发现IT系统是薄弱环节,因此更换厂商、更换系统、更换人员的可能性就变得非常大了;再加上这个专业平时不受重视,可以说是个传统的弱势部门,声音小,自己胆气弱,因此很多时候新一期系统的建设是重新来过。

    可实际上,虽然第一期工程会存在和暴露很多问题(且不说这些问题很多只是把桌子下面的问题拿到桌面上了),但是痛苦的磨合期已经过去,合作伙伴积累了很多宝贵的人才和经验,以及对客户的理解和默契;客户也逐渐适应了合作伙伴的文化和工作模式,这个时候如果给厂商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往往会比重新找一个人更合适,做出的系统更优秀。可是这个时候如果换了厂商,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一批人就废了,他们的经验和积累无法变成实际生产力,大家越做越寒心;而由于竞争激烈,老板不怕没人来接手,不断进行新的尝试。结果呢?周而复始,总在做“史无前例”的创举,这种操作模式风险大不说,其实受损失的主要还是客户,一个不完善的系统给客户带来了什么呢?无非是浪费了IT部门的时间和精力,还要背负老板和业务部门的指责。

    所以说,甲乙双方要在整体规划下,形成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持续地让厂商地做下去,给予他们改进系统和改正错误的机会,形成一个客户与供应商共同发展的氛围。

    补充一点,如果这个厂商实在不行,没有发展前景,只是在选型的时候迫于某些压力选的,要选取适当时机换掉的。但是作为IT部门也要想想,如果这个系统非常重要,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核心系统,那么老板在决策的时候会更加慎重呢?

    其二,标准化。正如杨老师所说的,软件标准化不一定给运营商带来价值,甚至隐含对运营商利益可能的下降。标准化是从通信网的建设和发展延续下来的,没有任何一个厂商可以完成全球所有网络的建设,而互连互通是电信网络应具备的基本功能,所以网络化是标准化的重要驱动力,可以说没有标准化也就没有电信运营商。运营商的领导看待IT的时候,往往用管理网络的思想要求IT达到同样,至少是类似的标准和能力,而忽略了IT自身的特点,尤其是IT系统灵活性和个性化的需求和价值。成熟的企业需要标准化,发展中的企业更需要对灵活性比较强的IT能力。

    所以,我还是认为应该将标准化的问题围绕网络化的方向进行研究和发展,至于系统内部的标准化问题,以目前运营商对业务、技术、系统的理解,还不具备提出系统内部标准的能力,集成商也是想把事情做好的,人家上千人做了几年的东西,经过了千万种业务的考验,我们就能保证拿出的标准比人家的好?所以我觉得IT系统标准化是个长期的过程,从目前来看,只能从网络化的角度入手,逐步提高IT的标准化。

    其三,软件厂商提供解决方案。杨老师说的对,标准化组织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但是TMF一开始的定位并不是所谓的国际标准化组织,他的定位是联结COTS厂商和运营商的桥梁,提供给运营商解决方案,意思是说站在运营商的角度考虑问题,使COTS软件能更好地支持和响应运营商的需求。但是后来,TMF还是被利益团体拉了过去,受COTS软件的影响,结果陷入了发展的困境。另一方面,既然COTS软件和标准化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甚至对运营商的竞争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就不应不负责任地忽悠客户,声称自己提供的是“解决方案”。记得上次AMDOCS的老大见中国移动的高管,当被质疑为什么北京的系统上线后存在问题的时候,这位老大的回答是:因为你们没有用AMDOCS的全套解决方案,如果用了我们的,不但不会出现配合问题,还会给你带来更高更大的价值。你看,这些人还在忽悠呢,所以说即使运营商中有人意识到了问题,也不能保证运营商所有的人都明白,只有IT在运营商内部得到了信任和理解,真正成为一个专业,才能实现IT的健康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OSS与BSS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