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了IBM在尼斯的实验室,参加了新一届的TMF大会,有种越来越重的感觉:运营商上了TMF的套了。
在TMF成立之初,建立起了一套电信运营商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之间沟通的语言,形成了IT部门和运营商运营部门之间的桥梁。这是很好的事情。但是渐渐地,这个组织难以避免受到了供应商和利益团体的影响。于是出现了这样一个循环:
第一步:TMF组织供应商和运营商讨论出标准化运营商的流程,由于传统的运营商都习惯于先有标准和产品设备,再进行建设和运营(网络运营都是这么干的),所以可以想象当TMF拿出一个“电信运营标准化”的模型和流程组的时候,尤其是当软件供应商和咨询厂商提出的e-TOM能解释运营商的众多需求和流程的时候,就很容易让运营商兴奋,说服运营商的决策者,将IT系统外包或者将建设的主动权与选择权交给这些软件供应商和咨询集成厂商。
第二步:花了很多钱和时间,即使运营商的IT部门和业务部门有诸多不满,但是通过COTS软件和咨询公司集成建设的运营商的业务支撑系统还是建立起来了。这些系统能满足运营商的基本要求和事先约定的需求,但是,市场竞争是激烈而残酷的,业务部门为了生存,会提出各种新的需求和问题,而这些都会超越于系统建设之初的需求。怎么办呢?这些供应商和咨询顾问们怎么向客户交代呢?
于是第三步:TMF成立了各种各样的项目组和团队,厂商也提供了足够的支持,集中精力和资源解决运营商的新问题。对这些问题分析的结果,是将新的需求写到标准和流程建议中去。这样,一个业务部门好不容易想出来的差异化的需求,就被放到了阳光下面,变得世人皆知,厂商提供了这个需求的支持,但是这个需求在任何一个运营商都能实现,起先想到这个点子的运营商被自己的IT部门和IT供应商出卖了,最后运营商无法实现差异化竞争,被迫在低成本的状况下苟延残喘。
虽然运营商自己活的不舒服,但是我们的供应商和运营商里的IT部门却活得很舒服:由于运营商运营的需要,需求总要持续更新和变化的,供应商总是有钱赚的;而且还供应商可以通过向潜在客户介绍新需求,来体现自己的“实力”,吸引新的客户陷入这个循环,就象我们听IBM介绍他们的实验室研究的内容,不就在被IBM洗脑呢么。而运营商里的IT部门呢?solution有供应商帮他想,业务部门的压力他体会不到,自己被供应商养着人,时间长了,日子过得也挺舒服,为啥要创新和改革呢?这样不挺好嘛!所以这些人是不会主动改变这种格局的。在供应商的支持下,每年都会有新的亮点产生,业绩也是有的,而没有人注意到更多的需求被拒绝或者被曝光;这就类似于缉私人员和走私相勾结,定期“捕获”一些走私物品上缴,而任由大量的走私货物成功登陆,自己被走私者养着,都不吃亏,而最终吃亏的在缉私的案例中是国家,在我们的案例里运营商是最大的利益受损者。
现在还有很多运营商将TMF奉若神明,以得到TMF的青睐为荣,不知道自己在与虎谋皮,醒醒吧。
在尼斯,和亿阳、浪潮和国信朗讯等一干没有怎么做BOSS的厂商交流了不少,感觉移动业务支撑的重要成熟之处在于与SI的长期合作模式,具体的技术大家各有千秋,但是长期的合作伙伴策略使得业务支撑的SI有改正错误的机会,有持续成长和发展的空间,在甲方的整体规划和引导下,合作伙伴逐步成长和成熟。当然,我向他们介绍业务支撑运管模式时也有些水分,但从他们的反馈中我也明白应该朝哪个方向努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