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段内容的时候,可能和题目无关,因为这段是在描述业务支撑部门自身的发展问题。wendy也在问,近忧是什么?看看我们一些省公司的实际情况吧。
A省业务支撑中心有50多人,其中一半是研究生以上学历,还有好几个博士,对于一个中等省份来说,这样规模的支撑部门是相当奢侈的。但是这些高学历的人员在做什么呢?一个不到10个人的班组,在做系统硬件和网络的维护,按照公司领导的要求,他们要做到网络和主机等基础设备良好地运转,保证不出问题,为了达到公司的要求,他们一方面考了很多证书,一方面没日没夜地加班、学习,终于达到了可以替换集成商来进行硬件维护的能力,可他们获得了什么呢?其一,领导对他们还需要购买硬件、基础软件的服务感到不爽,认为这些钱应该可以省下来;其二,领导觉得他们很重要,因此出差、学习、接触业务,甚至正常的休假都与他们无关,因为担心一旦离开人系统就出问题;其三,公司的人力资源体系对这些人并不认可,无法给予这些专家应有的职级和薪酬。所以他们很痛苦,不知道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应该如何?
记得有篇文章介绍最后一台蒸汽机车退役时,其中讲到操作它的司机,非常专业,几十年和蒸汽机车在一起,从机车的声音就能判断有什么毛病,是劳动模范;但是蒸汽机车被淘汰是技术进步引发的,也是迟早要发生的,当蒸汽机车退役时,那些基于蒸汽机车的经验、能力和知识,都随着蒸汽的消失而烟消云散了。这些老师傅的经验对新的内燃机车有效么?大部分是无效的,新毕业的中专生半年后就具备和这些老师傅同样的能力。技术进步对于这些蒸汽机车司机来说是灭顶之灾,而这些如果只能依靠个人承担,对企业和社会来说都是问题,但是这些是真实地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实。
具体化到IT支撑部门,有人认为自己是技术专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技术和产品会迅速地诞生,同时也迅速地更新、淘汰。人的学习能力和聪明才智都是有极限的,到了自己学不动的一天,该何去何从呢?有人说能不能做利润中心,给别的企业提供IT支撑,试问,有几个企业拥有向移动一样规模的IT系统呢?我们要提供外包服务的话,客户是谁呢?那么中国移动有没有可能转型成为一家提供IT基础服务和计算机服务的公司呢?好像不会,至少目前的战略目标和发展都不是朝这个方向走的。于是就出现这样一个问题:我们IT专家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并不同步甚至同向,那还能指望企业对你的价值有多认可呢?
所以,近忧就是:如果这些IT专家不转型,那么单纯在IT基础技术方面的发展,会使得这些专家象橙子一样,总有一天被榨干,然后被抛弃,原因嘛,是因为这些“专家”已经根本上企业的发展了,企业有堂而皇之的理由将之淘汰。
面对这些曾经出生入死,给企业带来利益和价值的兄弟,我们能忍心看着他们逐步走向被淘汰的境地么?如果这些人员被淘汰不是因为自身能力不足,而是我们没有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们适当的转型的机会和空间,那就真是所谓的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了。所以我们才说要未雨绸缪,在具备转型条件的时候,鼓励、引导和帮助IT专家转型,使之具备长久的竞争力和生存、发展能力。
向何转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