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几年前就有朋友推荐《跨越鸿沟》这本书了,只是当初纯英文的书,理解得半懂不懂。这次讲课的时候老师又讲到了这本书中的理念,在这里再整理一下:
在鸿沟理论中,与产品的生命周期相对应是不同的客户组成,即创新者、早期使用者、早期多数、晚期多数和滞后者。对于企业来说,要关注的是前三类客户群,即要求高新技术的创新者,要求可靠性的早期使用者,以及对易用性要求比较高的早期多数客户群;而对于哪些更看重价格的晚期多数客户等,则不是企业在进行科技创新时需要更多考虑的客户。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会顺畅地完成这个完整的过程的。对于创新者和早期使用者来说,他们关注的主要还是技术方面的因素,这些群体与实现和生产这些产品的技术创新的人员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因此从第一类群体向第二类群体推广并不复杂,在现实市场上,创新者往往由一些与产品有关的人员担任,对产品进行各种模式的测试和试用;而第二类群体代表对技术非常感兴趣的前卫客户,对新技术的热衷和资金的优势使其愿意付钱去购买。但是第三类客户群就不同了,他们更强调易用性,而这可与技术人员的思维不符合了,因此从第二向第三类客户群之间存在一条鸿沟,新产品的推广和发展往往会掉进去而很难上来。当然,这六类客户还有些别的特征,尤其是鸿沟两端的客户群,确实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我们要跨越鸿沟,就要找到如何从第二类客户向第三类客户推广的方式,这种跨越不仅是营销的问题,同时有些也存在技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