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发散思维的策略
(2022-08-22 14:58:08)
为了适应“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使小学生能 够在优化的教学内容和完善的教学形式支持下,形成发散思
维模式,教师应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 策略进行分析和解读,并具体落实在教学中。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价值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不仅能增强小
学生的创新思维,还能提升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首 先,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鼓励学生
利用多元思维思考和分析问题,为他们提供多样的教学资源, 使小学生产生创新意识,形成多元思考的习惯,这有利于培养
他们的创新思维。其次,有助于提升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1] 。 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背景下,学生会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
方法,根据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选择对应的解题方法,极大地 提高了学生解题的速度及解题正确性,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
和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策略 (一)细致钻研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可以细致钻研教材内 容,挖掘并展示出教材中的创新性内容,让学生在阅读教材知
识、分析教材案例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创新性的想法和见解,久 而久之,学生就能利用创造性思维解释和分析数学问题了。
可是,大部分教师都会严格按照教材知识的先后顺序开展教 学,既没有根据教材内容引入创新性的教学素材,也没有让学
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分析教学内容,所以教材就成为开展 教学的固定参考标准。这样固化、单一的教学模式,虽然增强
了小学生的整体性思维,但是却影响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也 无法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针对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发散思
维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教材内容出发,利用多元思维 解释和分析教材中的内容,依靠自己的努力搜集并应用学习
资料,从而形成发散思维,这样,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吸纳数学 知识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2] 。 (二)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为了启发小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 教学模式,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和集中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
能够在课堂中解决疑难问题,促使他们在多元思维的交流和 碰撞中探索出数学问题的多元解法,由此,学生就能从多个角
度出发看待和分析问题。不过,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翻 转课堂的利用效率不高,教师既没有为学生布置适宜的自主
学习任务,也没有在课堂中集中解决数学问题,导致学生的自 主性不强,难以产生创新意识。对于翻转课堂模式应用效果
不佳的状况,教师可以在了解学生实际学情和具体教学内 容的前提下,利用翻转课堂模式展开教学,为学生提供具有
现实可行性的自主预习任务,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久而久 之,学生就能以发散思维思考问题,并能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 解决问题。
(三)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现代教学技术不仅能为数学课堂带来更加丰富的教学内
容,还能以形象化的方式呈现抽象的数学内容,对于培养和发 展小学生的发散思维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为了发展学生的发
散思维,教师可以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开展数学教学,让学生在 直观教学资源的辅助下发挥空间想象力和直观联想力,使他
们在空间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引领下形成发散思维。而在当 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大多数教师对现代教学技术的认识存
在偏差,他们不仅将现代技术简单地等同于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动态 - - 118 [1]
陈晶晶.发散性思维: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然追求[J].教师,2020 (21):76. [2]
黄忠辉.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J].课堂 内 外(教师版·初等教育),2020(12):75. [3]
桑园.浅谈培养小学生数学发散思维的方法[J].科学咨询,2020 (18):81. [4]
陈强.小学数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2020(28): 132. 参考文献:
还将其作为展示教材内容的载体,所以在数学课堂中,学生只 能通过多媒体了解教材中的内容。在这样局限性的数学课堂
中,学生的思维呈现出固化的状态。因此,教师要深化对现代 教学技术的理解,在课堂中全方位应用多媒体、教学平板、智
慧白板等多样化的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形象化资源, 使学生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从而让他们在数与形的有
机转换中发展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四)开设动手操作环节,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 动手操作是培养和调动小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方式,如
果教师给予学生运用双手感知和体会数学知识的机会,那么 学生的发散思维就会逐渐增强。所以,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
发散思维,教师可以开设动手操作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动手操 作的过程中寻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最佳路径,使得小学生掌握
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数学知识的方法,由此,学生理解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能得到提升[3] 。然而,出于维护数学课堂
教学秩序和把控数学教学进度的目的,大部分教师不会在课 堂中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操作,也不会给予他们探索和实践的
机会,而是以单纯讲解的方式开展数学教学,让学生机械地记 忆知识。在这样单一和固化的数学课堂中,学生很难形成发
散思维。是以,为了改善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教师可以合理地 引入动手操作活动,让小学生利用教学道具和工具展开自主
探索,驱使他们利用教学道具明确数学概念的具体表现形式 或者数学问题的具体解决办法。在此过程中,小学生的数学
感悟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会大大提高,也能够以发散思维模式 看待教学和生活中的数学案例。 (五)引入绘图学习方法,强化学生的发散思维
绘图学习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绘制图 形,并在解释图形的过程中形成发散思维的一种教学方法。
为了强化小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绘图学 习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助力,让学生在绘制和解释不
同图形的过程中进一步产生创新意识,由此,小学生的发散思 维和数学学习水平都会不断提升。但是,部分小学数学教师
固化思维严重,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分析教材内容、解读教材知 识,既没有为学生呈现丰富的数学图形,也没有引导学生自主
绘图。在这样陈旧的数学教学模式中,小学生很难形成发散 思维,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比较单一,这就严重影响了他们
解决问题效率的提升。对于学生固化思维严重、学习方法单 一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数学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引进绘图
教学法,让学生在绘制情境图、思维导图、方位图等多种图形 的过程中明确数学问题的具体内容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流
程,久而久之,学生的发散思维就会逐渐得到强化,他们的解 题能力和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六)创设趣味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 对于思维水平和认知能力处于发展阶段的小学生来说,
趣味化的教学模式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也能培养他们的发 散思维。所以,为了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让他们产生多角度
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师可以创设趣味化的教学情境,让 学生在积极活跃的环境中增强思维的活跃度,引领他们从多
个方面看待数学问题,从而能够掌握从多元角度思考和分析 问题的能力,为提升小学生的发散思维奠定基础。但是,在以
往的数学课堂中,部分教师还不能灵活自如地应用情境教学 法,他们所创设的情境与教学内容的关联度不高,在这样的情
境模式下,学生不仅不能发展发散思维、增强数学学习能力, 反而会被与课堂教学无关的内容分散注意力[4] 。对于情境创
设不符合教学要求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分析和解读教学内 容的前提下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游戏、故事、多媒体
等情境中产生创新意识和思维,使得他们能够以发散思维思 考和解决问题,促使学生掌握高效、便捷的数学学习方法。
(七)展开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发散思维 实践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验证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机会,
对于增强小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可 以展开综合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检验和巩固数学知识的
过程中产生创新化的思想,探索出多元化的解题方法,由此, 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就会不断提升。然而,出于多方
面原因和条件的限制,大部分教师未能根据数学教学的要求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利于培养和增强小学生的发散思维。
对此,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和现实条件出发,设计和组织实践 活动,为学生营造体验式和开放式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自由
的环境中形成发散思维,使得他们能够更加高效、准确地解决 数学问题,由此,创设高效数学课堂教学。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是素 质教育和新课改背景下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必
要选择。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并以此为依据,对数学教学内容、形式、
手段和方法等进行全面调整和改进,使得数学课堂的模式更加 优化和完善,以此培养、发展和增强小学生的发散思维。
前一篇:小学数学课堂追问环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