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教学的核心是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习得过程,使学生学会数学式地思考,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如何将知识发生、发展、形成过程与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活动统一起来,构建“深思课堂”呢?笔者认为,课堂是思维“训练场”,教师主导是思维“催化剂”。本文透过课堂教学的几个案例,在数学结论形成过程中开展有效追问活动,促进学生对数学结论深入思考,深刻提示结论的本质属性,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奠基。
论文关键词:数学思考,过程与结论,因势利导
“果”即结论、结果,即“是什么”的问题。数学学习的过程固然重要,但结论的重要性也不亚于学习过程,它是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的结晶,也是数学教学的落脚点。因此,我们既要重视数学结论的推导过程,更要重视数学结论引导与概括。教学中应精心选取素材,为数学结论的构建营造局势,在结论形成过程准确把握诱导的火候,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多层面组织学生对所发生的数学现象进行分析和讨论,坚持集思广益而不迷失结论方向,巧妙地抓住与结论方向性很强的信息,有计划有目的地促进数学结论的生成。
一、在猜测活动中追问“可能是什么”。
【案例1】“可能
效性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设计的诱导语言,是传授知识的媒介物。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一个好的课堂提问,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深化,还能促使教师了解学生,以便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针对学生进行教学。因此,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
一、课堂提问现状反思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特别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但静观课堂的这些变化,师生互动更多地有其形式而无实质。”纵观当前课堂,教师课堂无效提问现象较为突出。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浅显琐碎问题过多,没有方向性。
(二)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
(三)提出的问题不科学,或太浅,或太难,或可有可无,无层次感,无坡度。
(四)候答时间过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应用题教学对培养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学生一提到做应用题便无从下手。教师也常发出感慨,无论讲多少遍,学生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面对应用题教学任务,有些教师总是一类一类地讲,学生反反复复地练。这种教学方法,没用突出能力的培养。结果学生疲于题海战术,靠死记硬背,解题能力得不到提高。
数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启迪学生思维,交给学生一把思维的金钥匙。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应用题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学生解题的思路广、方法多、解法好就是思维灵活的表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联想和提倡一题多解,有助于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如:在教学应用题“一台电视机价格是1500元,一台计算机的价格是一台电视机的5倍少40元”时,教师可问学生:你能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哪些问题?学生通过观察和讨
数学素养是指人们通过数学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构成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即具有适应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包括数学意识、数学思考、数学交流、数学应用以及数学人文精神等方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是提高民族素质、丰富人才资源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需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阐述数学教育的作用时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深知数学素养的培养又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我积极参与了国家级课题“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研究”,在小学阶段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课题研究中,我注重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情境和模拟现实情境中逐步培养、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合理改编教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对教材进行加工,有创造的设计教学过程。”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
一、情感因素的成分
新课程理念下,情感因素涉及三大类,即信念、态度和情绪,并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性质。
信念,也成为观念,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问题的总的看法,在一个较长阶段影响着个人的活动行为,左右着个人的长期定向。它涉及三个方面。
1、关于数学的信念。例如,数学是什么,数学是否就是一大堆定理和法则,数学有没有用,与日常生活有没有联系。
2、关于数学学习的信念。例如,为什么要学数学,学习数学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活动,应当通过什么途径学习数学,是不是就靠记忆和模仿,学习数学是否只能老老实实地推导,不可以用观察、实验、猜想等方法。
3、关于自己的信念。例如,自己是否适合学数学,学不好数学究竟是自己没有天资,或是能力不强,还是不够努力,以及关于自信心,自我分析,自我鼓励等等。
态度,是有适当稳定性的对数学及数学学习的感觉和取向或倾向。学习数学,对数学的重视程度,即是态度。
情绪,是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短期的具体的反应。例如,学习过程中,如解题、考试时的兴奋或焦虑情绪。
二、情感问题的形成过程。
数学有自己的特点:首先它是由一系列的概念、定理、法则等所组成的体系,具有较强的确定性、准确性和逻辑性;其次它既是一门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的学科;第三其内容多、观点新、要求高。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求学生要能全面接受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应用知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的职责,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身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实际,运用具体的鲜活的教学事例,向学生阐明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双向互动起来,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果并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根据经验,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精心设计备课流程
备课流程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备好课是优化课堂管理、减轻学生负担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首要条件,因此,在备课流程管理中要求做到精心、细心并注重细节:
1.优定教学目标
目标导向,制定了具体目标,学生和老师就有了奋斗的方向。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中,教师要根据“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注意效益”的原则,探索“以加强双基为前提,以培养能力为重点,以教师为主导,以学
《全日制义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同时还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如何形成一堂有生命力的课堂,有这样一种阐释:课堂应是生命个体丰富见识、形成个性、健全人格、生发创新意念、提高实践能力的“生命场”。以下结合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谈谈个人的做法。
一、创设交互式情境,让课堂成为“信息场”
“信息场”即课堂教学是以多种信息交互作用存在的,既有师生的交互,又有生生的交互。既有文本输出的静态信息,又有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交互作用产生的动态信息。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与外界的信息发生互动的过程,在互动的过程中必然要进行信息的传递。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进行教师与学生间的双向交流,师生双方共同成为信息的输出者和接受者;可以进行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这时信息的输出和接受是多向的;教师还可以以学生身份与学生共同探究,全体学习者之间相互作用,实现了教学信息的多向交流。
一、拥有健康的交际心理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前提
在课堂教学中,有的学生因为准备不足无话可说,有的学生因为怕回答不好或回答不完整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这些因素的存在,阻碍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正常发挥,进而影响健康的交际心理的形成。教师要有包容的心态,让学生敢讲,敢说。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其中也必然有许多不成熟,甚至幼稚的方法,但对于学生来说只要是自己开动脑筋想出来的办法就是好办法,起码对学生来说挑战了自己,开动了思维。因此教师要包容,要鼓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这样就会给他们带来成就感。只要这样坚持不打压学生的积极性,久之,学生敢讲、爱想,就能呈现出积极的表达交流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说的时间和空间。我们一些教师舍不得花时间,认为太可惜,有这些时间还不如让他们多做些题目,有些教师怕教学时间来不及,让学生说还不如教师讲算了。殊不知这些“舍不得花时间”、“教学时间来不及”,实际上是教师剥夺了学生说话权力,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
一、新课前安排“练”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联系性较强,新授前安排好与新知识联系较密切的练习,为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如讲授“归一”应用题的复合应用题,我先安排了如下练习:(1)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做了多少套?(2)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75套,还剩多少套没做?(3)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75套,剩下的3天做完,平均每天做几套?(随时变换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出示例题: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3天做完,平均每天做多少套?同学们一见这道题,纷纷举手来回答。在新课前安排“练”的基础上解答复合应用题,学生既知道复合应用题是由几个相关联系的简单应用题组成,同时又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要加强知识的有机联系,处理好巩固练习。
新课授完后,抓住新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巩固练习,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到当堂情况,当堂巩固之目的。安排好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小学生模仿性强,做点模仿性练习,对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枯燥的,导致一些低年级学生不感兴趣。然而,低年级学生的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集图象、文本、声音、图片、动画为一体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便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儿童心理特点,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提供形象材料,将枯燥乏味的知识趣味化、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思维兴趣,促进学生尽快以最好的心态进行学习。
例如教学“比较”时,先呈现一片草地,绿草如茵。“小朋友,你们见过草地吗?草地上的景色是怎样的?”接着,画面上又出现母鸭和小鸭,“鸭妈妈也带着它的孩子们来了。”“大家在草地上玩得开心吗?”……这样,美的画面和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于是转入鸡妈妈和鸭妈妈的对话。鸭妈妈对鸡妈妈说:“我的小鸭比你的小鸡多。”而鸡妈妈却对鸭妈妈说:“不对,我的小鸡比你的小鸭多。”怎样知道鸭妈妈的孩子多,还是鸡妈妈的孩子多呢?这就引发了比多比少的问题。学生经过讨论后,决定让小鸡和小鸭分别排队,然后一个对一个,就把多少比出来了。
这样,学生饶有兴趣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