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追问环节的研究
(2022-08-22 14:54:49)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的追问影响着学生对 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保证追问的质量能够 促使学生实现深度思考,并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师
的有效追问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 运算能力、探究性思维等数学综合素养,而且还能
够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活跃课堂氛围,激活 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追问的含义
“追问不仅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更是教学的一种 艺术……追问是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追根究底的发
问,是在学生展示或回答问题的基础上的拓展和延 伸。”[1] 追问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教学手法,教师要想
保证追问的有效性需要立足于学习目标,进行系统的 问题设计,让学生通过问题的启发实现深度思考,并
在问题的驱动下探寻知识的本质,始终保持积极的学 习状态。 有效问题关键在于“问”,因此教师要明确问的动
机、时间、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追问可引 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
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要基于教学目标设计问题、开 展追问环节。 二、小学数学课堂追问环节存在的问题 (一) 反复追问,阻碍学生思维发展
在课程改革逐步深化的背景下,素养培养要求越 来越清晰化。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自主探究
学习,同时应更加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 培养。但是一些教师为了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
位,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往往喜欢用一问一答的形 式来代替追问,这种碎片化的问答不仅打乱了课堂教 学节奏,而且还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 内容随意,目标不清晰 有的教师在追问时随意选择问题,对问题的目标 把握不明确,导致追问环节缺乏整体性。还有的教师
提出的问题不够严谨,使学生不理解表述的内容,在 没有理解问题的情况下进行思考,不利于学生对核心
知识的探究。尽管部分教师在课堂中进行了追问,但 是却没有实现追问的目标,学生在追问环节无法探求 知识的本质。 (三)
盲目追问,问题缺乏价值 目前,仍有部分教师没有真正领悟追问在课堂教 学中的价值,不能准确抓住知识的核心、理论知识之间
的联系,且所提问题是记忆性的问题,这不利于学生思 维的提升,不利于学生的反思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还有 小学数学课堂追问环节的研究 杜灵秀
【摘 要】 追问是推动课堂进程、促进学生思考的常用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追问不仅是教学的一
种手段,更是教学的一种艺术。教师需要设计科学的问题、采用科学的追问方法、基于课堂生成进行追问、抓住
合适时机进行追问,在有效的追问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有效追问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3275 (2022) 08-48-03 杜灵秀 /
福建上杭县蛟洋中心小学,一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学 (上杭 364204) 2022年4月·08 49 杜灵秀
小学数学课堂追问环节的研究 一些教师不清楚什么时候追问、用什么方式进行追问, 这些都导致追问环节难以发挥应有的价值。 (四)
提问过急,影响学生深度思考 追问环节本质上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环节。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一些教师在提出问题后为了保证
能够完成教学目标,想让学生快速地说出答案,但学 生需要经过深入思考才能得出结论,从而无法保证追
问环节的有效性。还有一些教师教学时间安排不合 理,导致部分学生被忽视,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有效
思考。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深度思考能力的培养, 也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提升。 三、小学数学课堂追问环节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
部分教师教学理念落后 部分教师对追问的认识不够,不能准确领悟追问 的内涵和应用价值,只重视形式上的追问,而问题设
计未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还有部分教师在课 堂追问环节对于学生多样的回答内容,没有做到及时
引导和有效评价,导致学生不能发现自己的优点,阻 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二) 部分教师对教材理解不深
教材的教学内容都是经过专家研究确定的,如果 教师不能充分理解和领悟教材内容,就无法制订科学
的教学目标、提出有效的追问问题,从而出现问题随 意、目的性不明确等。这不利于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 构建。 (三)
部分教师没有把握学生学情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的阶段,到 了高年级,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就会有所不同。教师
如果在设计追问的问题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 没有从最近发展区设计问题,只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
或笼统完成各项课程环节,那么就会导致学生缺少探 究知识的方向,数学思维能力也得不到锻炼。 (四) 问题设计缺乏层次性
教师设计追问的问题时,需要准确区分问题的难 度系数,为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
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难度系数要适用于班级的大部 分学生,并且要因材施教,尽可能地让各个能力层次
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得以满足。但由于教学任务繁多, 一些教师没有精力分层设计追问的问题。 (五) 问题设计较死板
丰富追问内容、提高追问的灵活性能够促使学生 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但部分教师习惯于从教材中照搬 问题,这样的问题缺乏引导性、灵活性。
四、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追问的方法 (一) 设计科学的问题 首先,追问环节的问题难度要适中。追问的目的
是促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深度思考,锻炼学生 数学思维、提高数学技能。因此,教师所设计的问题
的难度应该合理适中,通常最佳的难度是与学生的最 近发展区接近。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
知识素养入手,让学生能通过分析和思考得出问题答 案,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其次,要简化问题内容。追问的目的是提升学生
的知识素养,问题太多不利于学生思维的专注和深入, 教师在追问时可精准选出 1~2 个重点问题,结合教学
重点难点完善追问表述,切勿在追问中提出毫无目标 的问题,因为这不仅浪费课堂时间,而且还会扰乱学 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二) 采用科学的追问方法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常见的追问方法有正向 思维形式的追问、逆向思维形式的追问、发散思维形 式的追问。
1.正向思维形式的追问 正向思维形式的追问是指教师依照已知条件与问 题存在的逻辑关系提出问题。例如在求解数学应用题
时,一些教师认为学生列出的算式是正确的,运算结 果也无误差,学生就真正掌握了题目的知识本质。但
其实不然,教师还需通过追问的形式,了解学生的思 考过程,知道学生是怎样找出题目中的逻辑数量关系,
每项算式求解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如此追问,能提高 学生的表述能力和思维条理性。 2.逆向思维形式的追问
逆向思维形式的追问是指教师从问题或运算结论入 手,反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求解过程,并验
证所得答案是否正确。这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反思能力, 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3.发散思维形式的追问
发散思维形式的追问是指教师对学生在自主探究 中提出的疑问或发现的观点进行追问,促使学生进行
更深入的探索和思考。例如“这道题是不是还有其他 方法”“有没有更加简单的运算方法”“结合已知条件,
我们还能想到什么问题”,通过这样发散性的追问,可 50 JICHU JIAOYU YANJIU· 杜灵秀 小学数学课堂追问环节的研究
锻炼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强化发散性思维能力。 总之,不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哪种形式的 追问,都要结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学情。从
简单到复杂,逐渐加大问题的难度,这样不仅能够 兼顾到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而且促使各个能力层
次的学生都有问题可以探讨思考,从而在问题的探 索中发现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 基于课堂生成进行追问
由于各个班级的学生学情不同,且学生是独立的 个体,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不会依照教师设定的步骤
进行,因此课堂教学中常常发生一些预期之外的情况, 即使教师提前备好了课,课堂也并不会完全依照教学计
划进行。对此,教师需要灵活调整教学环节,适当调整 预设,如果课堂生成是学生正确思考的结果,那么教师
要在追问中让学生从浅层思考向知识的本质探索;如果 课堂生成与学生的错误认知有关,那么教师要通过追问 的方法让学生从错误中反思并总结。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教师组织学生通 过动手操作的方法,利用剪切和拼接白纸来探究平行四
边形是如何变成长方形的,进而推导出长方形面积与平 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即S 长方形=长×宽=S 平行四边形=
底×高。教师采用追问的形式,向学生提出问题:“我 们通过剪切和拼接的方式将一个平行四边形成功地转换
成了一个长方形,大家都发现两个图形的面积求解公式 是相同的,试想一下,是否能用此方式来推导三角形面
积公式?”在教师追问后,学生重新投入到新问题的探 索和思考中,通过学习小组的讨论和沟通,学生分别用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拼接成了长方形。经过此次实 践探究,学生得出S 三角形=底×高÷2,也就是说,三角
形的面积是同底同高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 半。学生在探索中巩固了新知识,这对提升学生的数学
推理、逻辑分析等能力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四) 抓住合适时机进行追问 1.在学生疑惑处追问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常会遇到疑惑和迷茫,教师
要理性面对,并帮助学生解决疑惑,先耐心倾听学生 的问题,在启发式追问下让学生不断反思和总结,进 而找到问题的答案,解决疑惑。例如在求解
720÷ (50+40) 时,大部分学生都能算出正确答案 8,仅有 个别学生的答案为 54.4。这个学生很清楚自己的计算
结果是错误的,但却找不出原因。为此,教师可引导 这个学生将算式读出来。学生读为:720 除以 50 再加 上
40。其他学生表示该学生的读法是错误的,这时教 师再找另一个学生读算式:720 除以 50 与 40 相加的
和。教师追问学生这样读的原因,学生表示算式中有 括号,所以需要先算括号内的加法算式,再用 720 除
以这两个数相加的和。算错的学生在此启发下,重新 读了几遍算式,终于知道自己出错的原因。由此可
见,追问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发现错因、解决疑惑,激 发学习动力。 2.在关键处追问 在上述面积公式的教学中,教师追问学生是否可
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就是在关键处追问。这 种追问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在实践探究
中感受数学规律,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 力,有利于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从而发展学生的数 学核心素养。 3.在争议处追问
在数学学习中,有的问题有多种求解方法,学生 在求解后,教师可以追问是否还有其他求解思路,引
导学生从另一角度思考,并完成一题多解。此种追问 可拓宽学生思维,并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在
此过程中,教师的追问可避开学生的思考习惯,引导 并启发学生分析问题,这对于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有 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某石墩质量为
250 千克,某小 石狮子质量为50千克,求石墩质量是小石狮子质量的 多少倍。该问题求解的是物体质量倍数。学生解答问
题后,教师进行追问:“大家根据上述已知条件,还能 提出别的问题吗?”学生思考后提出“大石墩比小石狮
子多多少千克”“小石狮子比大石墩少多少千克”等问 题。由此,学生的思路逐渐被启发和拓宽,尽管学生
列举的问题很容易求解,但这时学生已经产生了问题 意识,同时对于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也更加深入,可见
有效的追问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十分关键。 总之,立足核心素养,开展有效追问,有助于学 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同时学生在教师适时的追问下还
能构建模型思维,激发对数学知识深度探索的动力, 促使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得到提升,而学生的数 学学科核心素养也得到充分发展。
前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