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再思考

(2022-08-18 19:04:46)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关系学生长远发 展,受到越来越多教育教学从业者的关注。只有真正将 核心素养理念贯彻到小学数学教学全过程,才能实现小 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当前阶段,小学教师在作业 设计中存在诸多不足,严重制约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基于此,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融入数学核心素养理念, 既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教师改进作业设计,提升教 学质量的必要手段。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短板 作业设计水平的不足会严重影响小学生数学水平的 提高。总体来看,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在作业设计中普遍 存在重“量”不重“质”、设计主体一元化、创新性不足等 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负担,另一方 面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重“量”不重“质” 繁重的作业给小学生和学生家长均带来了较大的负 担,严重挤压了他们的时间和精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 展。近年,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的呼声越来 越大,一定程度上转变了小学教师的教学思维,开始关注 作业的结构和质量。然而,在实践中发现,家长普遍认为 数学这一学科从小学延续至初中及高中阶段,数学学习 十分关键,直接关系孩子中考成绩和高考成绩。在这种 认识下,部分家长甚至主动要求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布置 尽量多的作业来帮助孩子打好数学基础,进而保持在考 试中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在小升初阶段,教师和家长在 中考压力下往往倾向于给学生布置更多的课外作业。此 外,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部分小学数学教师认为小学生在 数学学习中知识掌握慢、解题速度慢,为督促学生提高解 题速度,给学生布置了大量的重复性作业,甚至是惩罚性 作业。 (二)作业设计主体一元化 作业是教师掌握学生知识学习、知识运用情况的窗 口。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通常以班级为主 体单位,给班级学生布置的作业内容是相同的,缺乏针对 性和科学性。在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学生处于数学思维 塑造和发展的阶段,个体之间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进度、掌 握能力方面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 数学作业设计时,如果以班级为主体布置作业,整体难度 较大的情况下会打击部分学习基础较学生的信心,从而 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作业整体难度偏小的情况下 学生在写作业时感受不到挑战性,不利于培养他们的数 学思维能力。基于此,在小学数学学习具有显著差异性 的客观事实下,作业设计主体一元化无法满足学生个性 化学习和发展的需求。 (三)作业设计创新性不足 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存在思路常规化、 作业形式固定化、作业内容重复化等问题,导致学生丧失 对作业的兴趣和期待,将作业视为一种负担,从而使学生 缺乏数学学习动力。具体来看,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在作 业形式上以书面作业为主,而小学生注意力比较分散,普 遍喜欢动态化的学习过程,这就造成书面作业对小学生 的吸引力不足。在作业内容设计上,教师不注意将作业 内容与生活化场景相结合,导致小学生面对比较抽象的 数学知识概念时不能充分理解和掌握,此外开放型作业 占比较小也是小学数学教师作业设计中的普遍问题。开 放型作业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创新设计丰富的开放型作业,帮助 学生养成探究式学习习惯。 二、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点 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 核心素养┆学生发展 071 务必要做到减量提质,既要进行作业减负,也要提升作业 质量,体现作业设计的科学性、专业性、创新性及有效性。 (一)关注作业目标,把握作业的“度”与“效” “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的有效性逐渐成为教育教 学从业者关心的议题。题少量精、优质高效的作业设计 成为广大教师和学生的一致追求。基于此,小学数学教 师要转变传统的作业设计理念,明确将作业减负和提升 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作为作业设计的核心目标,并围绕此 目标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给学生布置精简且高质量 的小学数学作业。 首先,作业量的设置。小学数学教师要贯彻学校及 教育主管部门关于控制小学生作业量的相关规定,适当 精简作业,让作业成为学习的一种乐趣而不是学生的负 担。通常来看,学生完成小学数学作业的平均时间控制 在 15 分钟以内比较合适,教师还要具体结合学生的实际 情况设置必选作业和可选作业,供不同情况的学生自主 选择。其次,作业的质量。小学数学教师要明确作业设 计的目标,从提升学生的能力出发,积极转变理念,不断 精进作业设计水平。近年来,线上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 与应用逐渐得到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重视。小学数学教师 可以利用线上教育平台给学生布置线上作业,同时还可 以通过线上教育平台为学生辅导作业,解答疑惑。 (二)合理分层设计作业 差异化教学与分层教学近年来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了 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学习差异化的问题,满足 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同时也给广大小学数学 教师提供了作业设计新思路。在布置小学数学作业时, 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其次要 科学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分发给相应层次的学生。通 过分层设计小学数学作业,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适合他 们的作业训练,从而帮助学生提升数学能力。 综合来看,实施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主要有两大 作用。一是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对数学学习基础 比较差的学生而言,适合他们学习层次的作业不会给他 们带来较强的挫折感,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学习自信心。 对于数学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设置相对有挑战性的作 业,能够让他们在巩固课堂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活跃思维, 数学能力得到更深层次的提升。二是提高学生的学业水 平。通过小学数学教师合理分层设计作业,学生可以对 课堂学习成果进行查漏补缺,并通过有针对性的作业进 行数学训练,最终实现学业水平的提升。例如,在围绕苏 教版“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关知识点开展作业设计时,小 学数学教师可以将作业分为基础、提升、拔高三个层次。 基础作业内容可以让学生观察并说出两者之间的区别和 联系;提升作业内容要求学生基于两者的特征在格子里 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拔高作业内容则可以设置为开放 型作业,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发现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 是长方形或者正方形。此外,教师在作业评价时也要充 分考虑作业分层的情况,不能因为基础较差的学生只完 成基础作业就给学生较低的分数。小学数学教师要关注 学生的长期发展能力,通过正向评价鼓励学生不断提升 自我。 (三)多元并举设计作业 一线小学数学教师要打破传统的作业设计模式,注 重数学核心素养理念在作业设计中的体现。具体来看, 一是设置“说”“做”类型的作业。尤其在小学低年级阶 段,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比较差,学生在完成传统的书面 数学作业时往往花费时间较长,同时容易丧失做作业的 兴趣。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让学 生动口、动手就能完成作业,得到数学能力的训练。以“认 识图形”这一知识点教学为例,可以让学生通过“趣味拼 七巧”的拼一拼比赛活动、“小小作品我来创”粘贴画的 创作,感受记忆各种图形特征,体会不同的图形形状以及 它们之间的联系。动手操作能够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官 体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可以强化他们对数 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二是将作业的设计与生活化 场景融合。数学学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学阶段 是形成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 作业设计时要充分利用生活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逻 辑。比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一课时,学 生上完新课后,笔者设计了关于人民币的小课题作业,让 学生在家长陪同下到商店参与购物体验,认识商品的价 格,比较不同面值人民币的金额大小,探究人民币换算的 方法,以此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解决实际 问题的关键能力。三是增加开放型作业的比例。区别于 传统作业,开放型作业没有固定的答案或者固定的解题 方法,在锻炼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上具有 积极作用。比如,在“计算梯形面积”这一知识点的作业 设计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将梯形拆分成 不同图形的组合,以此来计算梯形的面积。 (四)科学设置探究性数学作业 数学学科是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 072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作业设计中要充分融入探究性思 维。现阶段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强调机 械性的数学知识以及学生的解题技巧,这种情况一方面 给小学生带来了沉重的作业负担,另一方面制约了学生 学科思维能力的发展。探究性数学作业能够让学生不拘 泥于基础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发现数学问题,并能尝试 自主思考和探索问题的解决路径,从而锻炼探究性思维 能力,提升自身的数学学科素养。 具体来看,小学数学教师在设置探究性数学作业时 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作业要有明确的探究点,同时作 业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不能固定地指向单一的答案和 解题思路。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可以布置与生活实际 相关的实践性、趣味性的探究性作业来培养学生的观察 能力和数字能力,如让学生数一数自己文具盒中各项物 品的数量。对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可以布置数学日记等 研究性长期作业,并通过由易到难的梯度设计,让学生对 作业保持兴趣,如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来测量橡皮 擦的体积。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作业内容的开放性过 强,会造成学生较难聚焦于某类数学问题,一定程度上会 阻碍学生的深入思考。二是要鼓励学生记录思考的过 程。通常情况下,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时只注重答案本 身,解题的思考过程是“隐性”的。教师在设置探究性数 学作业时要鼓励学生记录思考过程,以此督促学生在完 成作业时真正进行了探究性思考。比如,在学习“图形面 积”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平行四边形面积 公式的基础上自主推导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并明 确要求学生将推导的过程通过“写一写”“画一画”“讲 一讲”等方式呈现出来。此外,将学生的思考过程显性化 也能帮助教师清晰地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点掌握的 实际情况以及思维存在的误区,从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学 生提升数学学习能力。三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 布置作业时,教师通常习惯从自身视角出发来布置作业, 但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往往具有不 一样的视角,他们发现的数学问题往往更能体现他们在 当前阶段的数学知识以及思维发展水平。小学数学教师 应该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从数学视角多提出问 题,并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性数学作业的设计,以此激发他 们的思维。 (五)联动合作设计作业 作业在教学课堂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上 一阶段课程内容的回顾、总结以及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 的测评,又是连接下一阶段教学内容的实用工具。小学 阶段的数学学习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知识体系之间存 在紧密联系,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注 意各知识点之间的连续性。如果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作 业时跳跃性比较大,会造成学生的数学学习缺乏系统性, 甚至会阻碍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基于此,在设计作业 时,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作业内容与下次课堂之间的关 联性,以此帮助学生形成连续有效的小学数学学习进阶 通路。 此外,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重视对学 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 能力的关键时期。小学生普遍贪玩,缺乏纪律性,合作学 习可以实现学生之间相互监督,同时学生之间相互交流 与学习,有助于打开学生学习思路。当前互联网技术发 达,学生之间依靠网络可以进行学习交流和探讨,因此, 教师可以设计合作性特色作业,鼓励学生互助合作,可以 以小组为单位,在巧思合作中创作有意义的特色作业,这 样能够实现学生之间数学思维的碰撞,从而有效提升学 生综合能力。 培育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新时代育人工作的必 然要求,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思考,采取有效措施将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有机融合,以 此推动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促进学生的长远 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