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热化痰祛风通络治失语症

(2023-02-25 12:22:53)


时间:2019-05-13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郭俊田

 

  失语(称舌强、舌瘖等)喉音尚好,舌体强硬不能运转,或舌体歪斜,伸出费力,活动不灵,不能转运语言,而致语言不利,虽能发音但发音含糊不清,或呈謇涩状,甚者不会语言。

  失语的病因

  失语多因阳气虚衰,精气内夺,痰、湿、瘀血阻滞脑络,内风所伤。《素问·至真要大论》有“厥阴司天,风邪所胜,民病……舌本强”。《诸病源候论·风舌强不得语候》曰:“今心脾二脏受风邪,故舌强不得语也。”

  失语的症状

  《医学纲目》:“舌瘖,乃中风舌不能运转之类,但舌本不能运转语言,而咽喉声音如故也。”《证治准绳·幼科》记载:“若咽喉声音如故,而舌不能转运语言则为舌瘖。”所以在临症时必需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病在络,在经或在脏腑而治之。

  失语的治疗

  中络者:邪入较浅,症状仅在局部,口、眼、舌,轻度歪斜,喉音尚好,但舌强言语不利,治疗宜祛风化痰活络,牵正散加味而治之。

  中经者:邪入较深,较中络为重,为气滞血瘀,血行不畅,一侧肢体不遂,活动失灵,口、眼、舌,歪斜,舌强不能转运语言,而致语言含糊不清,呈謇涩状。治宜补气活血化瘀,补阳还五汤加减,如脉弦有力,血压偏高;宜平肝息风,羚羊钩藤汤加牛膝、草决明、夏枯草等。

  中脏腑者:(脑出血)因正气不足,风痰上扰,神明失舍,口、眼、舌歪斜,牙关紧闭,喉中痰鸣,呼之不应,一侧上下肢功能丧失,触摸皮肤无知觉。治宜豁痰开窍,苏合香丸加服僵蚕、竹沥、胆星、菖蒲、郁金、天竺黄等。

  温病高热口噤失语

  温热病口噤失语的症状:高热神昏、两目上视、牙关紧闭、阵发性抽搐、腹胀大便秘结、体温40以上,持续不降、口噤舌强而不语等,脉洪数,舌质红绛,苔干黄无津。

  温热病口噤失语的治疗:宜清心开窍,安宫牛黄丸。如高热持续不退,腹胀大便秘结,舌质降红,苔干黄无津。治宜釜底抽薪之法,用大承气汤,加服安宫牛黄丸,或先用开塞露灌肠以助通便,使热邪从下窍而出,则邪去正安,语言自如。(郭俊田 河南省西华县人民医院)

中药复方治半身不出汗验案

 (2023-02-15 05:23:55)[编辑][删除]


时间:2019-07-1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赵作伟

 

  赵某,女,36岁。主因半身汗出,半身不出汗10年,于2019年6月21日首诊。患者10年前产后,时值炎热之夏天,因当窗而卧,右半身着风受凉,致10年来左半身汗出,右半身畏风怕凉,再热的天也从不出汗。

  患者冬春畏寒,总觉脚心凉,易感冒。伴疲乏无力,吃饭中间竟需要休息一会才可继续吃完,纳食尚好。月经提前3~4天,量中,无痛经。查见脉沉弱,右侧更甚。舌质较淡。就诊时正值夏天,左半身皮肤潮润,右半身无汗,且皮温较低。

  诊断:半身不出汗(阳虚寒凝,经脉痹阻,营卫不和)。

  治则:温通经脉,调和营卫。

  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加减。制附子20g(先煎),麻黄4g,细辛6g,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10g,黄芪30g,生白术15g,防风10g,党参15g,当归15g,柴胡10g。5服,姜枣引,水煎服。

  6月26日二诊:服药3服右半身开始出汗,但尚少于左侧。剂尽精神好转,脚心仍凉。药已见效,前方中加肉桂3g,引火归元,加强温肾之力。又5服汗出均匀,诸证悉除。

  此案病机比较复杂:产后身体空虚,当窗而卧,风寒之邪侵袭经脉,致经脉痹阻,营卫不和,故见病侧畏风怕冷,不出汗;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阳气受损,卫阳不固,且失去温煦之力,故冬天畏寒,脚心凉,易感冒。对于复杂的病应选用复方治疗。方中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散寒,以祛沉积在经脉中的陈寒痼冷,温通经脉;桂枝汤调和营卫,营卫和则汗出和调;玉屏风散乃益气固表之专方,加党参加强补气之力,加当归以加强补血之功,使气血旺盛才能使卫气固守,营卫协和。此患治疗之难还在于半身有病,为使药力集中于病侧发挥效力,借鉴黄煌教授柴胡可引药行走于偏侧肢体的经验,遣用柴胡引药直达患侧,使药力集中发挥作用。

  本案因辨证准确,依证选方,方证对应;依方遣药,用药精当,从而使十年痼疾旬日而除。此案之治验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优越性。(赵作伟 山西省绛县中医医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