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海波,男,汉族,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医验方评价与转化重点研究室主任、江苏省中医药防治肿瘤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学术著作2部,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先后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长期以来中医界对肿瘤病机众说纷纭,缺乏科学认识与广泛共识,严重影响中医药防治肿瘤临床疗效的提高。病机是中医辨证的依据、论治的基础,是病变本质的反映,对临床立法组方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准确把握病机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病机理论是中医传承创新的突破口。10余年来,笔者在传承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
“癌毒”学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提升、系统、完善,提出中医肿瘤创新理论——癌毒病机理论,并不断开展深入研究,使其不断趋于完善。现将癌毒病机理论的学术内涵简要阐述如下。
癌毒源自中医的毒邪理论
癌毒的概念源自中医的毒邪理论。癌毒是在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郁滞的基础上,受内外多种因素诱导而生成,是导致癌病的一类特异性致病因子。从概念上讲,癌毒属于毒邪,但其不同于风毒、寒毒、热毒、痰毒、瘀毒、湿毒等一般毒邪,而是导致肿瘤发生发展的一种特殊毒邪。从来源上讲,癌毒是内生之毒,是机体在正虚基础上多种内生病邪蓄积到一定程度后质变而成,既是致病因素,也是病理产物。癌毒的产生是一个漫长渐变的过程,在癌毒产生之前,往往存在着脏腑功能的失调、气血阴阳的逆乱、气郁痰瘀等病理因素的蓄积,导致体内平衡状态被打破,诱导癌毒产生。
癌毒六大特性
猛烈性:癌毒一旦伤人,则病情进展迅速,即使体质强健者,也难免病情恶化。癌毒内蕴,易致一些危重症状,如剧痛、出血、神昏、臌胀、恶液质等。
顽固性:癌毒蕴于体内,难以祛除,故其为病,缠绵难愈,即使经过治疗后,症状缓解,肿块缩小或消失,但如不加巩固,则很快复萌,再度发展。
流窜性:癌毒流窜走注,善变不居,难以局限,随血脉流窜全身,并在它处附着为患。这是恶性肿瘤转移播散的根本原因,也是其为病顽固难治的原因之一。
隐匿性:癌毒虽致病猛烈,易引起危重症候,但在起病之初,深伏脏腑经隧,潜藏骨髓血脉,隐而难察,一旦显露则已难遏制。
兼夹性:毒必附邪,癌毒产生后常与痰、瘀、热、湿、风、寒等病理因素兼夹形成复合病邪,杂合为病。毒因邪而异性,邪因毒而鸱张,共同构成肿瘤的复合病机病证。
损正性:癌毒作为猛烈伤人的病邪,极易耗损气血津液,伤及五脏六腑,导致机体气血津液亏虚,脏腑功能失调,表现出形体消瘦、疲劳乏力、不思饮食等虚损状态。晚期终致五脏皆衰,气血耗竭,甚至阴竭阳亡。
癌毒的分类
根据癌毒兼夹的病邪可进一步分为痰毒、瘀毒、热毒、湿毒、风毒、寒毒等。毒邪之义自古持论不一,可归为“邪盛为毒”与“邪蕴为毒”二说,但癌毒病机理论认为,肿瘤之痰毒、瘀毒、热毒、湿毒、风毒、寒毒等分别为癌毒与痰邪、瘀邪、热邪、湿邪、风邪、寒邪的兼夹,体现了癌毒以及兼夹病邪的双重性质与特点。具体来说,首先,以上六种毒邪均具有癌毒的基本特性,其表现于机体的特异性症状与体征为:局部有形之结,长势迅猛,或软,或硬,或坚硬如岩,留于体内;或附着体表,触之有形,推之不移,呈翻花样或蕈样,易出血等。其次,不论何种病邪与癌毒兼夹,均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其原有的致病特性。
癌毒的致病机制
癌毒留结为肿瘤发病之基:肿瘤病理过程虽复杂,但总由癌毒留著某处为先。癌毒一旦留结,阻碍气机运行,津液不能正常输布则留结为痰,血液不能正常运行则停留为瘀,癌毒与痰、瘀搏结形成肿块,在至虚之处留着而滋生,故癌毒停留一般为机体虚损之处。
癌毒自养为肿瘤生长之源:癌毒一旦形成,阻滞体内,则病变乖戾,狂夺精微以自养,逐渐形成有形之肿块,致使瘤体迅速生长,机体急速衰弱,诸症叠起。同时癌毒损伤脏腑功能,妨碍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不断地被转化成痰瘀等病理产物,促使肿瘤不断生长发展。
癌毒流注为肿瘤转移之因:转移是肿瘤的一大特点,导致肿瘤转移的根本原因是癌毒的流窜走注。当肿瘤生长到一定阶段,癌毒随血脉流窜走注,并在他处停积,继续阻碍气机,酿生痰瘀,癌毒与痰、瘀搏结形成新的肿块,与相关脏腑亲和而转移,故肿瘤转移一般有其特定的脏腑。
癌毒残留为肿瘤复发之根:肿瘤经治疗后,可能症状缓解、肿块缩小,甚至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但肿瘤又常易复发,这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问题。肿瘤经有效治疗,癌毒之势可能大减,但很难彻底根除,此时仍有少量癌毒伏藏于体内,若不加巩固,癌毒逐渐萌生,又可致肿瘤复发。
癌毒伤正为肿瘤恶化之本:肿瘤形成后,癌毒耗伤气血阴阳,脏腑失于濡养,正气亏虚,更无力制约癌毒,癌毒愈强,又愈耗伤正气,如此反复,则癌毒与日俱增,机体愈益虚弱,终致毒猖正损、难以恢复之恶境。
辨治原则:抗癌祛毒、扶正祛邪
癌毒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只要肿瘤形成,体内必然存在癌毒,临床辨证重在辨癌毒的致病特性、病理属性、所在病位、兼夹病邪及邪正消长。基于癌毒病机理论,癌毒为病多起于气机郁滞,以致津凝为痰,血结为瘀,诱生癌毒,癌毒与痰瘀互相搏结形成肿瘤。“痰瘀郁毒”是肿瘤的主要核心病机病证,具有指导肿瘤辨证的普遍意义。为提高防治肿瘤的临床疗效,还应注意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辨病位与审证定位求机互参。
基于癌毒病机理论,结合临床实践,“抗癌祛毒、扶正祛邪”是肿瘤的基本治疗原则。根据癌毒多与痰瘀搏结,易伤阴耗气,故“解毒攻毒、化痰祛瘀、益气养阴”是肿瘤治疗的常用治法。从癌毒论治肿瘤应注意以抗癌祛毒为治疗核心,贯穿治疗始终,化痰消瘀为治疗重点,理气解郁为治疗先导,补虚扶正为治疗根本。
复法大方、多法合用是肿瘤治疗的基本对策。根据癌毒病机理论,肿瘤表现为病因病机的特异性、多种病理因素的复合性,多脏同病、多证交错、虚实夹杂、因果互动,病势复杂多变,因而必须采用复法大方,如综合运用解毒攻毒、化痰祛瘀、益气养阴等方药,才能应对这种复杂的病情,多环节、多途径增效,达到综合治疗的最佳目的。
整体观念、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是肿瘤用药的理论基础。辨证用药与辨病选药(辨病位、辨病理)应有机融为一体。辨证用药有助于缓解主要症状,辨病选药可以加强其针对性及与脏腑的亲和度,其中尤应以辨证求机用药为主导,并根据癌毒兼夹病邪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
抗癌祛毒,包括解毒与攻毒,要因证因人而异。解毒当辨清癌毒兼夹病邪,分别采用不同的治法,如清热解毒、化痰解毒、化瘀解毒等;攻毒则应立足于“以毒攻毒”,取毒药以攻邪,对毒药的使用,要了解个体对药物的耐受性、敏感性,也要掌握药物的毒性大小,使之控制在安全用量范围之内。解毒与攻毒药物合用,可能具有协同增效的抗癌祛毒作用。另外,临床使用解毒与攻毒药物治疗肿瘤要时刻注意顾护脾胃,运脾健胃,调畅腑气,确保气血生化有源。
癌毒病机理论是中医肿瘤病机理论的重大创新,是中医学对肿瘤病机的新认识,也是指导中医肿瘤临床辨治的新思路、新方法。癌毒病机理论创新发展了中医辨治肿瘤的理法方药,填补了中医肿瘤病机的空白,对于丰富完善中医肿瘤理论体系,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抗肿瘤的临床疗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程海波
南京中医药大学)
现在体检多,检验项目也多,大型医院的化验中往往包括一些重要的肿瘤筛选项目,我也常遇到这方面的咨询,特整理有关内容供留存参考。中老年同志确实应该具备这些常识。
癌胚抗原(CEA),主要存在于人体的直肠和结肠癌组织,是存在于胚胎肠粘膜上的一种糖蛋白抗原。长久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其他许多部位也存在这种肿瘤标志物,实际上CEA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主要存在于结肠癌、胰腺癌、胃癌、肝癌等组织中,在肺癌、乳腺癌时,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同部位的癌症,CEA的阳性率也不同,结肠癌为73%、肺癌为76%、胰腺癌约为88%-91%、肝癌为88%-96%,乳腺癌及卵巢癌约73%。CEA是诊断这些肿瘤重要而常用的一项检验项目。
正常参考值:<10-15ng/ml(μg/L),当化验结果正常时,基本可排除上述肿瘤。肝病、急性胰腺炎、局部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时或许也会有所升高,但结果在30ng/ml左右时,即有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应进一步进行其他相应检查。>60ng/ml以上时,其肿瘤转移率可达89-97%,提示预后不良;如肿瘤切除比较彻底,CEA会下降,提示预后良好。
甲种胎儿球蛋白(甲胎蛋白AFP)是人体在胚胎时期血液中含有的一种特殊蛋白,系肝细胞内粗面内网核糖颗粒所合成,胎儿出生后,血清AFP浓度下降,几个月至1年内降至正常。
正常参考值:<10ng/ml,当人体患肝细胞癌时可见显著升高,妊娠、胚胎癌如睾丸癌、卵巢癌和极少数胃、胰、胆管、结肠、直肠癌也可升高。慢性肝炎、肝硬化可有AFP的分子变异体,只是一过性升高。
肿瘤相关抗原(糖类抗原)CA199是一种单涎酸神经节苷酯,可表达在一高分子量黏蛋白上的糖类位点,同其他肿瘤抗原相似CA199是非特异性肿瘤相关抗原,在多种肿瘤腺癌患者血清中都有升高。CA199可存在于胎儿胃上皮细胞、肠道和胰腺细胞中,人体胰、肝、肺细胞中也可见少量。
正常参考值:<37u/ml(单位/毫升)。CA199在胰腺癌患者升高最明显,其次是胆道癌,再次为结肠癌。其他胃肠癌、肺癌等也可见升高。
肿瘤标志物是早期检测恶性肿瘤最有价值的指标,原因是肿瘤标志物指标比临床症状早3-6个月出现异常,临床上应对无明显病因而有肿瘤标志物升高者予以重视,甚至做跟踪观察。虽然肿瘤标志物检测对某些肿瘤的诊断具有相对重要价值,但至今没有一种肿瘤标志物对肿瘤具有完全特异性。
肿瘤相关抗原(糖类抗原)CA125对于女性尤为重要,是卵巢癌的主要相关抗原。在卵巢肿瘤的诊断、治疗、监测、愈后判断等方面作用有显著意义。CA125也是非卵巢癌的重要参考指标,乳腺癌40%、胰腺癌50%、胃癌47%、肺癌44%、结肠直肠癌32%、其他妇科肿瘤43%。
正常参考值:<35u/ml(单位/毫升)。
肿瘤相关抗原(糖类抗原)CA153是一种乳腺癌相关抗原,对乳腺癌的诊断和术后随访有一定的价值。但在乳腺癌早期敏感性不高。早期阳性率为60%,转移性乳腺癌阳性率为80%。增高还可见于肺癌、结肠癌、宫颈癌等。乳腺卵巢等非恶性肿瘤阳性率一般低于10%
正常参考值:<25-30u/ml(单位/毫升)。
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PSA)是前列腺癌的标志物,尽管还有很多缺陷,但已经使前列腺癌的诊断、分期、疗效监测等许多方面获得了根本性提高,尤其是对早期没有症状的前列腺癌的诊断更有意义。
正常参考值:<3-4ng/ml(μg/L)。TPSA≥30ng/ml时,对前列腺癌的特异性诊断作用非常显著。
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的正常参考值<1ng/ml。前列腺癌患者的FPSA/TPSA比值以小于0.15为界,而前列腺增生患者比值以大于0.20为界,可以提高诊断两者的特异性。
(左上素描照是徐医生制作)
链接: 加关注-鼠标按出一项新功能
郁仁存攻癌(1)【草根一生】
(2015-10-02
10:08:12)[编辑][删除]
http://img4.imgtn.bdimg.com/it/u=3926834018,2360012016&fm=15&gp=0.jpg
65岁以上人群是肿瘤发病的高峰人群。资料统计,老年人年龄每增加1岁,恶性肿瘤发病率上升约11.44/10万。人口老龄化是导致恶性肿瘤总体发病率上升的主导因素。
http://www.byb.cn/admin/kindeditor-4.1.2/attached/image/20141206/20141206212529_9531.jpg

中医认为,老年人普遍存在肾虚的现象。男子八八六十四岁,女子七七四十九岁,都开始肾虚。
http://www.byb.cn/admin/kindeditor-4.1.2/attached/image/20141206/20141206212530_6407.jpg
郁老认为,我们身体内的"内虚"状态,使患者机体处于一种脏腑功能不足、阴阳失调、内环境失衡的病理状态。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各种致癌物便在人体内"作祟",这是发生肿瘤的主因。癌症的"预警信号"
郁老总结临床的一些经验,提出了防癌十五条,比如在饮食方面就要求要平衡膳食;食物中应有足够多的微生素A、C、E和纤维素。而针对现在很多流行的"防癌食品",
对于癌症,郁老认为可以分成两方面看,一种是脾肾虚,一种是血虚。脾肾是身体是否强健的关键。肾为先天之本,肾虚与遗传基因有关,使得免疫功能低下。所以脏腑内虚以这两脏为要。"培本消瘤方"是郁老50年经验的总结,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癌症。
抗鳞癌方(转)【草根一生】
(2015-10-01
20:09:46)[编辑][删除]
张士舜,男,1939年生,主任中医师,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届河北省名中医,首届石家庄市名中医,2014年10月在石家庄市中医院成立张士舜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石家庄华光中医肿瘤医院首席专家。1962年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从事中医治疗肿瘤50余年,首倡“三辨治癌”理论,多年来临床获显著疗效。
组方:冬凌草5~30克,半枝莲10~20克,白花蛇舌草10~20克,紫草5~30克,广豆根10~20克,蟾皮10~20克,炙甘草5克。
功用:清热毒、散瘀结、抗鳞癌。
主治:食管癌、肺癌、宫颈癌等病理分型为鳞癌的肿瘤。
用法:水煎取汁360毫升,分早晚2次温服,每日1剂。
方解:鳞癌即鳞状细胞癌,又称表皮样癌,是发生在皮肤或黏膜的恶性肿瘤。鳞癌的传统治疗方法是手术、放化疗,但是针对年高体弱的患者,不耐受,且副作用大。针对此种情况,张士舜教授根据50余年临床经验总结出抗鳞癌方来治疗。
方中冬凌草味苦、甘,性微寒,有良好清热毒、活血止痛、抑菌、抗肿瘤作用,主治咽喉肿痛、扁桃体炎、感冒、头痛、气管炎、慢性肝炎、关节风湿痛、蛇虫咬伤。全株对食管癌有缓解作用,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冬凌草甲素抗食管鳞癌效果显著,故为君药。半枝莲味辛、苦,性寒,有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利尿消肿作用。白花蛇舌草微苦、甘,性寒。归胃、大肠、小肠经。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作用。广豆根能清热解毒、止痛、杀虫。紫草能凉血、活血、透疹、解毒。以上诸药共同为臣药,辅助君药加强其抗鳞癌作用。蟾皮能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因鳞癌为表皮样癌,用蟾皮以皮入皮。炙甘草调和诸药,与蟾皮共为佐使药。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毒、散淤结、抗鳞癌的作用。
加减运用:本方为抗鳞癌的基础方,在临床应用时,应在本方基础上,根据具体证型进行加减。例如:针对食管癌患者,加黄芩引药入食管;肺癌患者,加肺形草引药入肺等。伴有出汗者,加煅龙骨、煅牡蛎、浮小麦;伴有手心、脚心热者,加知母、黄柏;头痛者,加白芷、川芎;肝气不舒者,加柴胡、郁金以疏肝;失眠者加合欢花、合欢皮、炒枣仁、夜交藤等。癌痛明显者加元胡、鼠妇、徐长卿、鸡矢藤等;淋巴转移者,加海藻、夏枯草、猫爪草等;骨转移者加川断、杜仲、骨碎补、大叶千斤拔、丢了棒等等。
张士舜,男,1939年生,主任中医师,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届河北省名中医,首届石家庄市名中医,2014年10月在石家庄市中医院成立张士舜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石家庄华光中医肿瘤医院首席专家。1962年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从事中医治疗肿瘤50余年,专著7部,发表论文百余篇,专利13项。首倡“三辨治癌”理论,多年来临床获显著疗效。
组方:蛇六谷(先煎60分钟)5~15克,蚤休5~20克,白英10~20克,藤梨根10~20克,木馒头10~20克,黄芪10~20克,炙甘草5克。
功用:清热毒、化瘀结、抗腺癌。
主治:胃癌、肺癌、乳腺癌等病理分型为腺癌的肿瘤。
用法:水煎取汁360毫升,分早晚2次温服,每日1剂。
方解:腺癌是腺上皮恶性肿瘤,可以有腺泡、乳头、细支气管肺泡或实性生长方式,生长较快,病程较短,对放射线不敏感,针对此种情况,张士舜教授根据50余年临床经验总结出抗腺癌方来治疗。
方中蛇六谷为天南星科植物魔芋或华东魔芋的干燥块茎,《中药大辞典》中记录蛇六谷为一种常用的抗肿瘤的中药,蛇六谷味辛、苦,性寒,有毒,能化痰消积、解毒散结、行瘀止痛;先煎60分钟以去其毒性。21nx.com有报道说蛇六谷抗胰腺癌效果极佳,张士舜教授引申为抗腺癌,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故为君药。蚤休别名重楼、七叶一枝花,味苦,微寒,有小毒,归肝经,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临床实践证明,重楼是一种很好的抗腺癌中药。白英清热解毒,息风定惊,现代报道白英对癌细胞的抑制率较高,且对正常细胞影响不大。藤梨根为猕猴桃科植物软枣猕猴桃的根,味淡,微涩,能清热利湿、祛风除痹、解毒消肿,现代药理研究,藤梨根对消化道肿瘤效果尤佳。以上三药合用共为臣药,辅助君药蛇六谷加强其抗腺癌力度。
张士舜教授临床实践木馒头辅助抗腺癌效果较佳;佐以黄芪以扶正,两药合用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毒、化瘀结、抗腺癌的作用。
加减运用:本方为抗腺癌的基础方,在临床应用时,应在本方基础上,根据具体证型进行加减,例如:针对腺癌患者,伴有出汗者,加煅龙骨、煅牡蛎、浮小麦;伴有手心、脚心热者,加知母、黄柏;头痛者,加白芷、川芎;肝气不舒者,加柴胡、郁金以疏肝;失眠者加合欢花、合欢皮、炒枣仁、夜交藤等。胃癌者,炒地榆引药入胃;肺癌者,肺形草引药入肺;乳腺癌者,露蜂房引药如乳腺。癌痛明显者加元胡、鼠妇、徐长卿、鸡矢藤等;淋巴转移者,加海藻、夏枯草、猫爪草等;骨转移者加川断、杜仲、骨碎补、大叶千斤拔、丢了棒等。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张士舜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袁素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