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时节,健脾祛湿正当时

摘自2022-5-25中国中医药报
杨晓明 许宏宇 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
小满前后天气炎热、湿气渐重,素体脾胃虚弱的人及许多耐不住炎热而贪凉食冷的人要注意健脾祛湿,可以适当多吃利水渗湿的食物,也可以通过穴位按摩维护增强脾运化水湿的能力。
食疗药膳
现为大家推荐两款健脾祛湿药膳,以供选用。
荷叶粥
原料:鲜荷叶1张,大米100g,冰糖适量。
做法:鲜荷叶洗净、切丝。大米淘洗干净。锅中倒入水,加大米、荷叶丝,煮成粥状,加少许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荷叶粥能清暑化湿、健脾和胃,适用于入夏后有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等症状的人群,对身材偏胖、容易水肿的朋友尤其适用。需要注意的是,有手足不温、畏寒等症状的人群不宜食用,糖尿病患者慎食。
陈皮薏苡仁汤
原料:陈皮10g,薏苡仁50g,白糖适量。
做法:陈皮、薏苡仁洗净,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沸后改小火煮约30分钟。去渣取汁,加入适量白糖调味即成。
功效:薏苡仁有健脾利湿、利尿消肿、清热排脓的功效,是除湿热的良药。陈皮有健脾理气的作用,可增进食欲、促进消化、缓解气滞呕吐。此汤适合暑湿烦闷、食欲不振、脾胃不和、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呕吐泄泻者饮用。
穴位按摩
除了饮食祛湿外,也可以通过按揉或艾灸以下几个穴位来健脾祛湿。
丰隆穴
位置:丰隆穴在小腿外侧,膝眼与外踝尖间的中点,也就是外踝尖上8寸的位置,距离胫骨前缘两横指的距离。
按摩功效:丰隆穴是临床“祛痰”的主要穴位,具有祛湿涤痰的作用,配合足三里长期坚持按摩能清除浊湿。
阴陵泉穴
位置:阴陵泉位于小腿的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阳陵泉穴相对。
按摩功效: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的合穴,有健脾益气化湿、通利三焦、消胀利水的功效。
足三里穴
位置: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按摩功效:作为健脾胃的第一要穴,足三里穴对所有消化系统疾病均有效果。按摩足三里穴可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疏风化湿、扶正祛邪。
承山穴
位置:承山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即是此穴。
按摩功效:承山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祛湿要穴之一,能振奋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同时也是治疗小腿痉挛、腿部转筋、脱肛、痔疮等病的常用效穴。
养生祛湿药膳
虽然处暑了,但目前仍处在长夏这一阶段。长夏涵盖了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五个节气,长夏的气候特点是炎热而夹湿,所以,长夏养生重在防湿、祛湿,以下介绍几道保健养生祛湿粥茶饮:
茯苓粥
主料:茯苓粉20克,粳米100克。
配料:盐、生姜粒各适量。
做法:粳米洗净后,与茯苓粉同时入锅,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文火炖至软烂,加盐与生姜粒,搅拌均匀即可食用。
服法:每日两次、早晚食用。
功效:健脾祛湿。
冬瓜粥
主料:冬瓜100克,粳米100克。
配料:盐、葱各适量。
做法:冬瓜带皮切成小块,与粳米一起放入砂锅,加水并文火煮至瓜烂米熟成粥状即可食用。
服法:每日上下午随意食用。
功效:利水渗湿。
双花饮
主料:金银花5克,菊花3克,绿茶3克。
配料:红糖10克。
做法:将主料置于杯中,冲入200毫升沸水,盖上杯盖,泡发10分钟
服法:每日1剂,分3次饮用。
功效:解毒利湿。 (榕杨)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载:“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小满,将满未满——一个蕴含希望的节气
不满,则空留遗憾;过满,则招致损失。花未全开月未圆,人生最好是小满。
未满,才有上升的空间;未盛,方有进步的余地。小满,未满,恰恰好。
小满,是一年中最佳的时节;小满,也是安然处世的最佳状态。
人生最好的状态是“小满”
满而不饱才叫美满,满而不溢才叫圆满。花盛则谢,器满则倾,慧极必伤,大成若缺。
小满也是满,小乐也是乐。一切求好求大求全求精,往往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花看半开最迷人。人生不能追求大满。
行走在世间,最重要的是有一颗平常心,
不贪、不执、不怨,对于人生的不完美和遗憾,我们要坦然去接纳。
天道忌满,人事忌全。凡事留有余地,方可避免走向极端。
小满而未盈,便是恰到好处的人生。
世间万物,多一分则满,少一分则亏,
唯有将满未满的小满,不满也不亏,一切都刚刚好!
小得即满
文/黄小平 小满,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其本义是夏熟作物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仍处于未熟状态,象征着将熟未熟、将满未满,一切都是刚刚好的状态。
而从字面的意义来解释,小满的"小",指小得,"满"指满足,即小得即满。
小得即满,不贪多求全,不贪得无厌,如此,才能知足常乐,笑口常开。
花看半开,酒喝微醉。花半开,最美,因为它给人无限的希望;酒微醉,最妙,因为它给人无尽的兴致。
广厦万间,夜眠七尺;良田千顷,日食三餐。这些道理我们都懂,但造物主给了我们有限的生命,却给了我们无限的欲望。在欲望面前,我们常常把控不住自己,欲海难填,一颗贪婪的心永远得不到满足,结果是,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得不偿失,得非所愿,悔恨终身。
小满,是画作上的留白,是人际关系中的留有余地,是心灵世界里的一颗虚心,给人以希望、以想象、以心灵的富足、以伸展上升的空间。(摘自黄小平新浪博客)
今日小满,小满是节气也是人生,是一种恰到好处的生活状态。
“满招损,谦受益”。太满,会招致损失;不满,则徒留遗憾;小满,才是最好的人生状态。为人处事,也要讲究个“度”:好在适度,坏在过度,留有余地,往往才会从容淡定,进退自如。
季节走进小满,雨水就多了起来。今日果然小雨,因为昨日在家收拾没有出门,所以今天一定要出门,即便下雨。
今天要步行去市中心逛逛,春装正在甩卖,夏装已经上柜。
走走就会有收获,不仅买了衣物,也收获了雨中路边小花的笑脸。
五月还没有走进雨季,雨水却已经多了起来,今天这个小满日子,因为有雨而不圆满,却还是有收获,正好应景了小满节气,小满即圆满。
雨中小花
人生如此,留有许多不满。太满则损,太圆就亏,人生过半,从盈到亏。如今坦然接受半盈状态,正如酒饮微醉,花看半开,方是人生最佳境界。小满而未盈,正是恰到好处。满足了小愿望就是大幸福。
愿你收获所得,要比昨日饱满一点,但是永远不要自满。
一年有四季,四季有二十四节气。春华秋实的轮回始于“立春”,待到“小满”之后,夏季的风扑面而来,世间万物呈现最热烈最奔放的姿态。
今天5月21日03.37是小满,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属于生命最旺盛的季节。大自然情不自禁地拉开了绿色幕布,映入眼帘的是绿的山、绿的水、绿的树、绿的草、绿的庄稼……麦子从上一年的白露开始播种到次年小满扬花灌浆,已经走过了秋冬春夏四季,整整一个生命的轮回。
古人说小满的由来,“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而我,宁愿从字面上理解,小满而未满,预示着饱满但又未到顶峰的终结,小满之后没有对应的节气大满,古人认为:水满则溢,日满则亏,月圆则缺,器满则倾。满则溢,亏则损,旺极而衰,按照“满招损”的原则,太满了就不好,所以是小满,而不是大满,是过程,而不是结果。这不免有些哲学意味在里面,但天地四时的瞬息变化,自然万物的死生消长,都是生命的见证,人生的比照……虽然质朴,但其中又何尝没有体认生命的深刻?
小满是什么?顾名思义是人的情满意满与田间小麦的上浆已满,小满这个节气,因为,小满节过后麦子就会慢慢成熟了,看到金灿灿丰收景象。小满时节的南方,放眼远望,田间早已开始蓄水,那清澈的水啊,映出了蓝天与青山。偶尔中间有块绿色生机盎然,走近一看,原来是稻田的集中培育地。其他清澈的农田里,已陆续出现了老农的身影,或犁或耙、或施肥或锄草,只待这雨水一下,便忙着将集中培育的稻苗拨出,再一株株地插进这些早已等候的田间;趁着这个时候还必须迅速地插秧,否则等到“芒种”一来,再插就迟了。于是“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便出来了,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
俗话说:麦到小满日夜黄。小满的时候正是青黄不接的季节,回想小的时候那是真缺吃,那时候嘴馋的不止小孩子,只不过大人能忍罢了。小满的时候早杏已经上市,买几颗来吃便是极大地满足,那酸酸甜甜的味道至今难忘,如果大人开恩,赶会回来再称上2斤油膜,那绝对是比过年还幸福的事情。
农人在土地上挥洒着笔墨,庄稼是他们饱蘸了情感、花费了心血、浸透了汗水写成的作品,小麦、玉米是章回小说;黄豆、洋芋是在场主义散文;黄瓜、西红柿是自由体诗歌,韭菜、蒜苗是原生态歌词,朴实中包含着大美,字里行间散发着泥土的馨香。
小满节气,夏熟作物麦粒已有八成饱满,但麦穗还青,未全熟。已快满为何加“小”字自矮一截?若未满何必以“满”字名之?细思量,古人取名“小满”是一种大智慧。
小满时节,万物将实,生机勃勃,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处于最旺盛的时期,消耗的营养物质也最多,应及时补充,才能使身体五脏六腑不受损伤。这节气也是皮肤病的高发期,按未病先防的养生观,饮食调养上宜以清淡的素食为主,忌食厚味、甘肥、滋腻的助湿食品。
小满时节的农家小院里,紫红的三角梅早已爬满枝头,青绿的浮萍安静地浮在水里,粉白的睡莲悄然开来,青绿的藤蔓绕在其间……轻风吹掉了花朵,于是,一瓣、两瓣、三瓣花瓣便悄然而下,生怕惊醒了这一池的清幽。
古人将农历四月天叫作“麦天”,空气中氤氲着将熟之麦气,这股麦香,只有经过小满时节的麦田,才能闻到。麦地风徐徐,青绿饱满的穗子抽齐在一起摇头晃脑,缕缕香四溢。蚕房静悄悄,竹匾内蚕宝宝啃噬着嫩绿的桑叶,沙沙声一片。水田里农夫正在插秧,有位行脚和尚见了吟唱道:“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底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此诗虽浅白平易,却饱蘸禅心。
春地和麦田到处都是风刮的烦死人的杨絮棉,白花花的,玩童火机一嚓,顿时火苗意风,一场烈火尽现,多可怕啊,后果无法想象。你听说过吗?记得小时候我们邻村有一个“会”叫小满会,所谓“会”就是附近村民在固定日期在固定地点进行农副产品交流的一种形式,“赶会”就是到会上走一遭,该买的买,该卖的卖。“
房前屋后的野草莓红果鲜艳,惹得鸟儿争先抢食,正衬和猫儿戏鸟,都凑着热闹。微风一吹,杨叶哗啦哗啦,麦田里有小麦浪,漩涡出现。鸟儿唧唧喳喳地叫着。
小满节气南北温差缩小,雨水增多,全国大部分地区相继进入夏季,春播作物生长旺盛,夏收作物几近成熟,小满动三车(水车、纺车、油车),农村进入了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时刻。南方水稻栽插、追肥、耘禾,晴天还得抓紧油菜籽的收打和晾晒。蚕开始结茧了,蚕宝宝也要细心照料。北方小麦灌浆浇好麦黄水,抓紧麦田虫害的防治,预防干热风和雷雨冰雹的袭击。小满庄稼急需充裕的水分,蓄水如蓄粮,农民们忙着打水车翻水浇地。
小满时节牡丹、蔷薇、槐花、牵牛花、三色堇、虞美人等花卉仍在开放,但春光已消逝得无声无踪,大自然的主角已让给铺青迭翠的绿野。痴情的诗人还在眷恋寻觅着:“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现在物质丰富到人人想减肥的地步,加上机械化的推进让镰刀锄头成了博物束之高阁的物件,想必家乡的小满会也已取消了吧。不过今日此时,脑海里依然会不自觉的浮起儿时的记忆。
所以小满不仅是一个节气,更应是人生追求的一种最佳状态,一种人生哲学。古人以他的哲学智慧,通过时节转换温情地提醒人们感悟人生,理解幸福,在四月的惠风和畅中心怀感恩,不懈进取,顺应自然,知足而止,以积极心态迎接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丰收时代。
小满时节
一年有四季,四季有二十四节气。春华秋实的轮回始于“立春”,待到“小满”之后,夏季的风扑面而来,世间万物呈现最热烈最奔放的姿态。
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属于生命最旺盛的季节。大自然情不自禁地拉开了绿色幕布,映入眼帘的是绿的山、绿的水、绿的树、绿的草、绿的庄稼……麦子从上一年的白露开始播种到次年小满扬花灌浆,已经走过了秋冬春夏四季,整整一个生命的轮回。
古人说小满的由来,“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而我,宁愿从字面上理解,小满而未满,预示着饱满但又未到顶峰的终结,小满之后没有对应的节气大满,古人认为:水满则溢,日满则亏,月圆则缺,器满则倾。满则溢,亏则损,旺极而衰,按照“满招损”的原则,太满了就不好,所以是小满,而不是大满,是过程,而不是结果。这不免有些哲学意味在里面,但天地四时的瞬息变化,自然万物的死生消长,都是生命的见证,人生的比照……虽然质朴,但其中又何尝没有体认生命的深刻?
小满是什么?顾名思义是人的情满意满与田间小麦的上浆已满,小满这个节气,因为,小满节过后麦子就会慢慢成熟了,看到金灿灿丰收景象。小满时节的南方,放眼远望,田间早已开始蓄水,那清澈的水啊,映出了蓝天与青山。偶尔中间有块绿色生机盎然,走近一看,原来是稻田的集中培育地。其他清澈的农田里,已陆续出现了老农的身影,或犁或耙、或施肥或锄草,只待这雨水一下,便忙着将集中培育的稻苗拨出,再一株株地插进这些早已等候的田间;趁着这个时候还必须迅速地插秧,否则等到“芒种”一来,再插就迟了。于是“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便出来了,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
俗话说:麦到小满日夜黄。小满的时候正是青黄不接的季节,回想小的时候那是真缺吃,那时候嘴馋的不止小孩子,只不过大人能忍罢了。小满的时候早杏已经上市,买几颗来吃便是极大地满足,那酸酸甜甜的味道至今难忘,如果大人开恩,赶会回来再称上2斤油膜,那绝对是比过年还幸福的事情。
农人在土地上挥洒着笔墨,庄稼是他们饱蘸了情感、花费了心血、浸透了汗水写成的作品,小麦、玉米是章回小说;黄豆、洋芋是在场主义散文;黄瓜、西红柿是自由体诗歌,韭菜、蒜苗是原生态歌词,朴实中包含着大美,字里行间散发着泥土的馨香。
小满节气,夏熟作物麦粒已有八成饱满,但麦穗还青,未全熟。已快满为何加“小”字自矮一截?若未满何必以“满”字名之?细思量,古人取名“小满”是一种大智慧。
小满时节,万物将实,生机勃勃,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处于最旺盛的时期,消耗的营养物质也最多,应及时补充,才能使身体五脏六腑不受损伤。这节气也是皮肤病的高发期,按未病先防的养生观,饮食调养上宜以清淡的素食为主,忌食厚味、甘肥、滋腻的助湿食品。
小满时节的农家小院里,紫红的三角梅早已爬满枝头,青绿的浮萍安静地浮在水里,粉白的睡莲悄然开来,青绿的藤蔓绕在其间……轻风吹掉了花朵,于是,一瓣、两瓣、三瓣花瓣便悄然而下,生怕惊醒了这一池的清幽。
古人将农历四月天叫作“麦天”,空气中氤氲着将熟之麦气,这股麦香,只有经过小满时节的麦田,才能闻到。麦地风徐徐,青绿饱满的穗子抽齐在一起摇头晃脑,缕缕香四溢。蚕房静悄悄,竹匾内蚕宝宝啃噬着嫩绿的桑叶,沙沙声一片。水田里农夫正在插秧,有位行脚和尚见了吟唱道:“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底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此诗虽浅白平易,却饱蘸禅心。
春地和麦田到处都是风刮的烦死人的杨絮棉,白花花的,玩童火机一嚓,顿时火苗意风,一场烈火尽现,多可怕啊,后果无法想象。你听说过吗?记得小时候我们邻村有一个“会”叫小满会,所谓“会”就是附近村民在固定日期在固定地点进行农副产品交流的一种形式,“赶会”就是到会上走一遭,该买的买,该卖的卖。“
房前屋后的野草莓红果鲜艳,惹得鸟儿争先抢食,正衬和猫儿戏鸟,都凑着热闹。微风一吹,杨叶哗啦哗啦,麦田里有小麦浪,漩涡出现。鸟儿唧唧喳喳地叫着。
小满节气南北温差缩小,雨水增多,全国大部分地区相继进入夏季,春播作物生长旺盛,夏收作物几近成熟,小满动三车(水车、纺车、油车),农村进入了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时刻。南方水稻栽插、追肥、耘禾,晴天还得抓紧油菜籽的收打和晾晒。蚕开始结茧了,蚕宝宝也要细心照料。北方小麦灌浆浇好麦黄水,抓紧麦田虫害的防治,预防干热风和雷雨冰雹的袭击。小满庄稼急需充裕的水分,蓄水如蓄粮,农民们忙着打水车翻水浇地。
小满时节牡丹、蔷薇、槐花、牵牛花、三色堇、虞美人等花卉仍在开放,但春光已消逝得无声无踪,大自然的主角已让给铺青迭翠的绿野。痴情的诗人还在眷恋寻觅着:”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现在物质丰富到人人想减肥的地步,加上机械化的推进让镰刀锄头成了博物束之高阁的物件,想必家乡的小满会也已取消了吧。不过今日此时,脑海里依然会不自觉的浮起儿时的记忆。
所以小满不仅是一个节气,更应是人生追求的一种最佳状态,一种人生哲学。古人以他的哲学智慧,通过时节转换温情地提醒人们感悟人生,理解幸福,在四月的惠风和畅中心怀感恩,不懈进取,顺应自然,知足而止,以积极心态迎接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丰收时代。
第八个节气:小满民俗及传统文化小满,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视太阳到达黄经60°时为小满。历史渊源小满之名,有两层含义。第一, 与农候相关。“小满,四月中,谓麦之气至此方小满,因未熟也。”第二,与降水相关。谚语说:“小满大满江河满。”南方的暴雨开始增多,降水频繁。满,既可指籽粒之熟,也可指雨水之盈。南方地区的农谚赋予小满以新的寓意:“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描述,“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它是一个表示物候变化的节气。 南方地区的农谚赋予小满以新的寓意:“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物候现象小满有三候。一候苦菜秀,小满之日“苦菜秀”,苦菜,多年生菊科,春夏开花,感觉火气而生苦味,嫩时可食;二候靡草死,后五日“靡草死”,靡草,按东汉郑玄的解释是荠、葶苈之类枝叶细的草,葶苈三月开小黄花,四月结子,因为是阴气所生,到入夏畏于阳气,便枯死了;三候麦秋至,再五日“麦秋至”,夏麦可以收割了。农事活动小满时节,小春作物即将收获,中稻全面栽插,农事繁忙,晴天抢收,雨天抢栽。但小满时节又易出现干旱天气,“蓄水如蓄粮”,“保水如保粮”,既要注意蓄水防旱,又要注意可能出现的阴雨天气影响小春收获。传统习俗祭车神祭车神是一些农村地区古老的小满习俗。旧时水车车水排灌为农村大事,水车照例于小满时节启动。还有传说认为,“车神”为白龙,农家在车水前于车基上放好鱼肉、香烛等祭拜,祭品中有白水一杯,祭时泼入田中,有祝水源涌旺之意。这些习俗,充分表示人们对水利排灌的重视。祈蚕节相传小满为蚕神诞辰,因此江浙一带在小满节气期间有一个祈蚕节。中国农耕文化以“男耕女织”为典型。女织的原料北方以棉花为主,南方以蚕理为主。蚕丝需靠养蚕结茧抽丝而得,所以中国南方农村养蚕极为兴盛,尤其是江浙一带。《清嘉录》中记载:“小满乍来,蚕妇煮茧,治车缫丝,昼夜操作”。可见,古时小满节气时新丝已行将上市,丝市转旺在即,蚕农丝商无不满怀期望,等待着收获的日子快快到来。食苦菜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苦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本草纲目》:(苦苦菜)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医学上多用苦苦菜来治疗热症,古人还用它醒酒。抢水“抢水”是旧时民间的农事习俗。流传于浙江海宁一带,举行这种仪式时,多由年长执事者召集各户,在确定好的日期的黎明时分燃起火把,在水车基上吃麦糕、麦饼、麦团,待执事者以鼓锣为号,群人以击器相和,踏上小河汉上事先装好的水车,数十辆一齐踏动,把河水引灌人田,至河水干方止。小满时节容易出现干旱天气,对农作物非常不利,旧时农民就会用水车车水排灌,以缓解早情。
诗词《小满》(唐)刘长卿昨夜玉盘沉大江,夜来忽梦荠麦香。时人但只餐中饱,莫忘旧时苦菜黄。 昨天夜里月亮沉入大江水面下,夜里睡觉时忽然梦到了荠麦的香气。如今荠麦长熟了,人们可以吃饱饭了,但是也不要忘记吃苦菜过的苦日子。唐·元稹《咏廿四气诗 小满四月中》小满气全时,如何靡草衰。田家私黍稷,方伯问蚕丝。杏麦修镰钐,錋欔竖棘篱。向来看苦菜,独秀也何为?译文:小满时节,正是阳气全备的时候,那些靡草怎么会枯萎呢?农人们忙着管理好自己的粮食作物;地方官员抓紧过问蚕丝的生产情况。杏黄麦熟,赶紧修理好镰钐;铁具四齿耙,将棘篱竖好,方便瓜苗攀爬。孟夏时节,大家都将目光投向苦菜,它独自茂盛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气全:天地阴阳之气,全备。3.糜草:药草名。《吕氏春秋孟夏》:“是月也,聚蓄百药。糜草死。”4.田家:种田的人家,指代农人。5.黍稷:现称黍子、粘糜子或黄粟。一种早熟、耐旱的粮食和饲料作物。6.方伯:出自《礼记王制》,原指一方诸侯之长,后泛指地方长官。7.杏麦:杏黄麦熟。8.镰钐[ shàn ]:小麦收割工具,曾在陕西、山西、山东、河南部分地区使用过,现在已经极为少见。9.錋[péng]欔 [qú]:錋,兵器。欔,即“四齿耙”。古代齐鲁一带把四齿耙称作“欔”。10.向来:一向,素来。11.独秀:指独自茂盛。赏析小满,这个节气名字是最有哲学意味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不满,则空留遗憾;过满,则招致损失;小满,才是最幸福的状态。一年二十四节气,有小暑、大暑,小雪、大雪,小寒、大寒,唯独没有大满。小满,给人一种蓄力向上的感觉。小,还可变大,意味着生长、潜力、空间。大,只能变小,就会减少,象征着走向衰退。中国人深谙《易经》之学,关注阴阳变化,悟出否极泰来,盛极必衰的哲学道理。凡事不走极端,才是真正地遵循大自然,也符合万物“扶抑”的生存之道。《尚书·大禹谟》曰:“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骄傲自满,必将招来损害。所以,古人通过设立小满,不设大满,来告诫人们小满即好的道理。时间走到小满,意味着一年阳气积聚的状态已非常充盈。此时,万物并作,屋后偏僻处,几日不至,齐裤腿的草,早已齐腰。砍树的人,手起刀落,眼里只有有用无用。残损的小树,也不埋怨一句,重新开始努力的生长。小满,给了这些小树们成长的机会。它们抓住这个节气,重获生命,努力繁衍孕育自己的后代。这时,庭院深处,石榴红了;小窗之下,蚕声沙沙;田间地头,麦香阵阵……农人们也开始忙碌了。全诗的诗眼,可谓一个“全”字。一切全备,只待收获。首联,通过发问,讲采药人的全备。阳气这么充足的小满节气,万物都欣欣向荣,为何靡草会衰败呢?其实,这里的“糜草”是一种药草名。万物蕃秀,糜草也不例外。但茂盛的糜草哪里去了呢?原来是被人们当作草药,给取走了。据《吕氏春秋孟夏》里讲:糜草是因“聚蓄百药”而死的。它可为人们做出许多贡献。颔联,通过“私”、“问”两个动词,讲述农民与官员的全备状态。农人知道,庄稼就快要成熟,私下里往田间,一遍又一遍,不知道跑了多少趟。就盼着黍稷、早点长熟,今年的口粮还指望它。官员们也亲自到农家来,抓紧过问蚕丝的生产情况,看看哪家有什么困难没有。靠天吃饭的年代,大家都希望能有一个好收成。颈联,“杏麦”对“錋欔”,“修”对“竖”,“镰钐”对“棘篱”,非常工整,田园生活味道极浓。尤其是两个动词的使用,与颔联的两个动词呼应,让场景突然生动起来。原本这些事物都静止不动,但因采药人的“摘”、田家农人的“私”,官员方伯的“问”,镰钐的“修”,棘篱的“竖”,而全都一时忙将起来。这是多么美丽的一幅田园风光图啊,它让我们知道四时农事的变幻。如今,久居都市的人们,早已感受不到这些了。尾联,还是围绕一个“全”字。古人把小满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首联下句讲的是“二候靡草死”,颔联上句讲的是“三候麦秋至”,所以尾联讲“一候苦菜秀”,小满三候这就全备了。如果说,上面三联都是讲述人们是如何全备的,那么尾联则是讲植物是如何全备的。苦菜已经全备,为何还能独秀呢?因为人们都在忙碌,还没有理到它。等人们闲下来,这些清热解毒的苦菜也会和糜草命运一样。这样一个全备的节气,却称为“小满”,是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生存智慧呢?《小满》(北宋)欧阳修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小满时节,夜莺啼叫,绿柳拂堤,明亮的月亮悬挂在夜空,清晰可及。我最喜欢观看这个时节的麦子,刚刚成熟,青青的麦穗麦芒初露,在初夏的风中轻轻摇曳。《遣兴》(宋)王之道步屧随儿辈,临池得凭栏。久阴东虹断,小满北风寒。点水荷三叠,依墙竹数竿。乍晴何所喜,云际远山攒。【步屧】[xiè]1.行走;漫步。 2.脚步声或指脚步。
小满是麦穗微微低头的节日,还是一瓶子不满半瓶逛荡的日子?小满时节,又有哪些习俗?吃什么东西养生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二十四节气之第八话—小满。
小满里的中医智慧
摘自2023-5-24中国中医药报
时乐 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
2016年5月5日,中国邮政发行《二十四节气(二)》特种邮票一套六枚,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刘金贵和著名邮票设计师王虎鸣设计。其中第二枚图案是“小满”,图案的内容与谷雨节气的养蚕场景呼应,描绘了小满节气蚕逐渐完成结茧,养蚕人开始用丝车缫丝的劳作场景。
在南方养蚕地区,相传小满节气是蚕神的诞辰,《清嘉录》记载:“小满乍来,蚕妇煮茧,治车缫丝,昼夜操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即“小满小满,江河渐满”,是降雨量增多、雨量增大、夏熟作物籽粒开始灌浆但尚未完全饱满的意思。
在二十四节气的命名上有一个相呼应的现象,有小暑必有大暑、有小雪必有大雪、有小寒必有大寒,但有小满却没有大满。中国儒家讲究中庸之道,忌“大满”“太满”,有“满招损、谦受益”“物极必反”之说。小满者,满而不损也,满而不盈也,满而不溢也。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医学也强调中正平和,勿走极端。“小得盈满”不仅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影响之下的人生态度,也充分体现了中医的养生智慧。小满时节养生,要注意以下几点:吃饭时,宜七八分饱,不可暴饮暴食、过饥过饱;膳食上,应五味调和,不可五味过极,饮食偏嗜;运动时,宜微微出汗,不可大汗淋漓;情志方面,宜心平气和,不宜大喜、大悲、大怒;调治身体时,要燮理阴阳,匡扶人体之正气,不可猛攻峻补。小满(grain buds)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http://img.baidu.com/img/iknow/qb/select-search.png每年5月21日或22日视太阳到达黄径60°时为小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八个节气。“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 是收获的前奏,也是夏季的开始,更是疾病易发时候。要有“未病先防”意识, 小满预示着夏季闷热、潮湿的天气将要来临。小满养生要注意“防热防湿”。 中医称之为“湿邪”脾“喜燥恶湿”,受“湿邪”的影响大,会有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体乏力、不想喝水、舌苔白腻 或黄腻等“湿邪中阻”。此时天气闷热潮湿,易引发脚气、湿疹等疾病。因此,饮食上应以清淡为主,同时注意衣物材质的选择,尽量穿一些透气性好、能吸汗的衣袜,以避免湿气郁积。
由于日长夜短,气温渐高,新陈代谢旺盛,消耗大,易疲劳,引发便秘、口腔溃疡、咽痛等。必须在饮食起居及劳逸结合的同时,调节好七情六欲,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小满这一节气,可按揉足三里与丰隆穴来保健。
取足三里穴时,应当膝屈曲,外膝眼向下4横指,旁开胫骨前嵴1横指处;丰隆穴为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处
方法是拇指按揉足三里与丰隆穴:用拇指着力于足三里或丰隆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其余四指握拳或张开,起支撑作用,以协同用力。
|
芹菜拌豆腐:
[配料]芹菜150克,豆腐1块,食盐、味精、香油个少许。
[做法]芹菜切小段,豆腐切小方丁,用开水焯,后冷却待用。
加入食盐、味精、香油拌搅匀即成。
[功效]平肝清热、利湿解毒,祛湿开胃。
[特点]清凉适口,夏令佳菜。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中说:“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这里说的就是“风疹”病。病因不外乎三点:一,湿郁肌肤,复感风热或风寒,与湿相博,郁于皮毛腠理发病;二,由于肠胃积热,复感风邪,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毛腠理之间;三,与身体素质有关,吃鱼虾、食物过敏导致脾胃不和,蕴湿生热,郁于肌肤发为本病。
所以在小满时节,饮食宜以清爽素食为主,常吃清利湿热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丝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荸荠、黑木耳、藕、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蛇肉、鲫鱼、草鱼、鸭肉等;忌食高粱厚味,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如动物脂肪、海腥鱼类、酸涩辛辣、性属温热助火之品。
摘自2022-5-25中国中医药报
邓沂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素问•上古天真论》记载了“食饮有节”的养生原则,“节”除了指饮食有节制(即饮食定量)、饮食有节律(即饮食定时)外,亦指膳食需注意调和寒、热、温、凉四气与酸、苦、甘、辛、咸五味。如此方可使人体阴阳、气血、脏腑平衡协调,有助身体健康。
《素问•宣明五气》和《素问•五脏生成》等篇章中就根据食物五味各有不同功效又各入不同脏腑,提出了罹患五脏及其系统病证时食物五味禁忌的要求,对疾病治疗、身体康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下介绍 《黄帝内经》“五味所禁”的主要内容。
•肺病、气病
无令多食辛味、苦味食物
《素问•宣明五气》说“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素问•五脏生成》说“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
前者是说肺气虚弱等气病者不可多食辛味食物;后者是说因苦味入心脏,故苦味食物走心,而心属“火”行,肺主皮肤、其华在毫毛、属“金”行,故多食苦味食物,心功能偏亢,心病及肺,即“火乘金”,容易出现肺气虚衰不能润养皮毛的皮肤枯槁、毫毛脱落等病证。
一般认为,辛味食物(包括药物)具有祛风解表、行气活血、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液分泌、提高消化酶活性等作用,适用于感冒、痘疹、气血瘀阻疼痛等病证,胃肠功能紊乱者亦可使用。但患肺病、气病者,由于辛“散”可损伤肺气,所以不可多食辛味食物。
•心病、血病
无令多食咸味食物
《素问•宣明五气》说“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素问•五脏生成》说“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
前者是说心血虚损、血脉瘀阻等血病者不可多食咸味食物;后者是说因咸味入肾脏,故咸味食物走肾,而肾属“水”行,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属“火”行,故多食咸味食物,肾功能偏亢,肾病影响到心脏,即“水乘火”,会导致损伤心气,运血无力,出现血脉运行不畅、面色发暗等病证。
一般认为,咸味食物(包括药物)具有催吐、润下、软坚、补肾等功能,适用于痰核(如淋巴结核、皮下脂肪瘤)、包块(如各种肿瘤)、大便秘结等病证,同时肾之精气虚衰者亦可使用。但患心病、血病者,不可多食咸味食物。
另外,《素问•生气通天论》有“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的记载,因此有肾气虚衰不能营养骨骼的劳倦困惫,以及脾主肌肉功能虚衰导致的肌肉萎缩等病证者,也不宜多食咸味食物。此外,高血压病、肾炎患者也不宜多食咸味食物。
•肾病、骨病
无令多食苦味、甘味食物
《素问•宣明五气》说“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素问•五脏生成》说“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素问•生气通天论》也有“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的记载。
前者是说患肾阳不足、骨重骨痛、难以举动等骨骼病者,不可多食苦味食物;后二者是说因甘味入脾脏,故甘味食物走脾,而脾属“土”行,肾主骨、其华在发、属“水”行,故脾病乘肾,即会出现肾之精气损伤,不能充养骨骼、滋润头发的骨痛、发落,以及面色发黑等病证。
一般认为,苦味食物(包括药物)具有清心除烦、泻火通便、解毒疗疮等功能,少量的苦味食物还能起到增进食欲、促进消化的作用,适用于热证、湿证等病证,同时食欲不振者亦可使用。但患肾病、骨病者,因苦走骨、益阴邪、易于损伤肾阳,所以不可多食苦味食物。
另外,《素问•生气通天论》也有“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的记载,因此有脾胃虚衰所致脾气不足、胃脘胀满等病证者,也不宜多食苦味食物。
•脾病、肉病
无令多食甘味、酸味食物
《素问•宣明五气》说“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素问•五脏生成》说“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素问•生气通天论》也有“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的记载。
前者是说患脾虚湿盛、肌肉肿胀等肌肉病证者,不可多食甘味食物;后二者是说因酸味入肝脏,故酸味食物走肝,而肝属“木”行,脾主肌肉、其华在口唇、属“土”行,故肝病乘脾,即会出现脾气虚弱不能滋养肌肉、“肉胝皱而唇揭”(即肌肉不丰满变厚皱缩、嘴唇失养而掀起)等病证。
甘味食物(包括药物)除了具有明显甘甜味的红枣、甘草等,还包括没有明显甜味即甘淡味的粳米、小麦面粉、鸡蛋等。一般认为,甘味具有益气补血、调补脾胃、止痛解痉、解毒等功能,适用于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以及五脏虚损,特别是气血虚衰、脾胃虚损的调补,亦用于肌肉、筋膜痉挛、疼痛病症。如粳米、红枣均有补益脾胃的作用,而粳米亦可补气、红枣又能补血;饴糖、甘草皆能止痛解痉,医圣张仲景的名方小建中汤、芍药甘草汤就以饴糖、甘草为主组成,是治疗脘腹疼痛、小腿筋脉肌肉痉挛的祖方;蜂蜜、甘草均可解毒,尤其是甘草能解百毒、和众药,为众药之王。但患脾病、肌肉病者,由于甘“缓”可壅滞脾气,因此不可多食甘味食物。
•肝病、筋病
无令多食酸味、辛味食物
《素问•宣明五气》说“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素问•五脏生成》说“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素问•生气通天论》也有“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的记载。
前者是说肝血不足、筋膜拘急等筋病者不可多食酸味食物;后二者是说因辛味入肺脏,故辛味食物走肺,而肺属“金”行,肝主筋膜、其华在爪甲、属“木”行,故多食辛味,肺病及肝,即“金乘木”,容易出现肝气虚衰不能润养筋脉、爪甲筋脉拘急,以及指甲、趾甲枯槁等病症。
一般认为,酸味、涩味食物(包括药物)具有收敛、固涩、生津功能,并能增进食欲、增强肝脏功能,适用于久泄、久痢、久咳、久喘、多汗、虚汗、尿频、男子遗精滑精、妇女白带量多淋漓不尽、口干口渴、食欲不振等病证,肝病、肝功能损伤者亦可使用。如石榴皮味酸能止泻;山药味甘微酸能止泻痢、平咳喘;五味子、山茱萸味酸能止汗,还能治疗遗精滑精、咳嗽气喘;乌梅、山楂味酸微甘,能生津止渴,山楂及食用醋还能增进食欲;白芍、五味子能增强肝脏功能、降低转氨酶,临床上肝炎、肝损伤等病症保肝、降转氨酶的常用药物联苯双酯即由五味子提取物制成。但患肝病、筋病者,因酸“收”易使肝血凝涩而筋脉收敛,所以不可多食酸味食物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