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汽车产业规划人大代表财政税收扶持 |
分类: 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 |
国家现行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存在一些偏差,不仅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有误导,还贻误了发展时机。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撰写了一份质询案,就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质询国家有关部委,准备通过合法程序提交到大会。如获通过,这将是全国人大首件质询案。
新能源汽车是我国重点支持的新兴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更是中国民族企业的责任和使命。但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目前存在着核心技术无法突破、电池续驶里程和使用寿命不长、车辆售价普遍偏高、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等现实问题,消费短期内很难显著增长。我认为,国家有关部委在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时,对技术层面更加看重,而对产业和商业因素有所忽略,如忽略了与现有汽车产业体系的结合与融合、现有汽车消费体系的接受度等等,使整个行业发展出现偏差。
补贴政策歧视混合动力车。从当前的新能源技术来讲,混合动力汽车是节能减排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技术成熟,最容易实现产业化。燃油汽车与混动汽车将长期并存,这将是解决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困局的重要手段。恰恰相反的是,新能源车补贴政策没有向混合动力车倾斜,不能正确积极地引导新能源汽车发展路线。在政府的政策补贴等方面,节能汽车都是放在被轻视的位置。比如家用轿车,纯电动汽车或者是增程的可以补贴到6万元,一辆混合动力车只补贴3000元,占纯电动的5%,这和新能源汽车里混合动力汽车在国际上占主流的状态极不相称。
补贴政策忽视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除了对混合动力车的除了有明显偏见外,补贴政策还忽视了对电池企业的补贴。现在国家对电动车的补贴,都给了汽车整车厂,而没有给电池厂。其实,电池是电动车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最需要扶持。以“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的补贴为例,获得补贴的多为整车企业,未看到对动力总成、电池生产企业的大额补贴,而后者恰恰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支柱。
政策补贴对降低成本来说杯水车薪。2011年9月7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调整节能汽车推广补贴政策的通知》(财建[2011]754号),尽管提高了补贴门槛,百公里平均油耗从6.9升降低到6.3升。但补贴标准不变,即对私人购买节能汽车继续给予一次性3000元定额补助,由生产企业在销售时兑付给购买者。这个政策向消费者和企业继续传达一个强烈的信息,即相对节能汽车而言,国家更看重纯电动车。而3000元补贴对降低成本而言可谓杯水车薪,这也导致多款混合动力产品被迫停产或停止销售。
对政策的要求和建议
最近,国务院印发了《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国发【2011】47号),提出了发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新思路:坚持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并举,进一步提高传统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和安全水平,加快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发展。这个提法比较全面,我们建议国家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在政策上加大力度支持发展混合动力技术。
大力支持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在目前的技术水平和市场情况下,混合动力车是最现实、最具备产业化前景的一种新能源车,技术成熟,推广应用容易得多,国家应大力支持。混合动力汽车的推广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原有的汽车工业体系,是传统汽车工业的继承与发展。发展混合动力汽车,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兴建充电站等设施,车辆行驶过程中电池自行充电,不再额外消耗外界电能,极大地降低了油耗,节能效果明显,国家应该大力扶持发展。
建立以节油率为指标的财政支持政策。在财政支持上,国家应扶持和引导混合动力汽车产业。一方面要建立以节油率为指标的财政补贴政策。比如,按照现在的政策,纯电动汽车节油率100%,财政补贴6万元;那么混合动力汽车节油率50%,财政补贴3万元,依此类推,只有这样,才能给整车厂和用户以信心。另一方面,要通过财政政策鼓励国内电动汽车领域包括重要部件的核心龙头企业开展国际高端领域的兼并、收购和研发,提高我国混合动力汽车产业的整体水平,迅速对接国际高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