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来自8月19日的两则新闻:
1,新浪新闻,重庆光大(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好贝贝儿童专用牛奶”、蒙牛的新养道珍养牛奶、奶特牌香蕉牛奶和奶特香草口味牛奶三款产品,把
“调制乳”标成“牛奶”卖,遭到职业打假人起诉。蒙牛方面对此回应称,公司的调制乳产品均在产品包装上有明确标识。
2,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第一新闻》)买牛奶时,大多数消费者可能只认某些品牌的某某牛奶,但消费者可能不知道,“某某牛奶”或许仅是调制乳。最近,西安市民钟先生在西安一家超市里买了四盒牛奶,回家他发现包装的盒子侧面的小字介绍中却显示是调制乳。钟先生认为,这些产品就不能被称之为纯牛奶,有欺骗消费者之嫌。目前,他已经将该超市和企业告上了法庭。
调制乳是不是牛奶!
巴氏杀菌乳和灭菌乳才是牛奶,而调制乳从原料和理化指标上看都不属于牛奶。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调制乳即GB25191-2010(简称GB25191)的定义可以发现。调制乳是以不低于80%的生牛乳或纯牛奶为主要原料。在理化指标上,调制乳的脂肪含量是,每100克不低于2.5克;巴氏杀菌和灭菌乳都是不低于3.1克。
了解完调制乳直接可以看到,背后是经济利益在作祟,一吨牛奶卖1.2吨的产品出来,20%的水和食品添加剂当做牛奶在销售,利润是比较大的。如果你有心就会发现,这类调制乳市面上的商品可是不少。例如:”特仑苏“,”某某高钙早餐奶“,”核桃奶“等等,看它的外包装正面名称下面都标示的有,只是商家为诱导消费者自会标的小一些。说到这想起来前阵子发现放心早餐再卖,各种品牌的“乳饮料”,可能很多消费者都把它当乳制品和酸乳买来喝。乳饮料的国家标准是:乳的含量大于或等于30%,其余都是水和糖还有各种食品添加剂,仔细看包装上的标示一目了然。
其实这类问题不仅存在于牛奶及奶制品当中,生活中与吃喝有关的食品都会有隐患。甚至有配料表当中找不到与食品有关的东西,我下面可以举几个例子。
果干类:蓝莓干,图会说话,蓝莓干配料表显示没有蓝莓,看清楚是黑提子喔!买蓝莓干的朋友肯定是冲着花青素来的,还好黑提子也含丰富的花青素,不过其营养价值次于蓝莓,这个只是花高价买到低价的的商品,对健康没太大影响。
蜜饯类:蜂蜜姜,蜂蜜姜配料表里面没有蜂蜜,只有子姜和各类食品添加剂。都知道蜂蜜有养颜美容和保健作用,但此类食品就不靠谱了。
饮料:薄荷柠檬味汽水(雪碧冰薄荷),相信喜欢的人不少。 看图,配料表里没有薄荷和柠檬,只有水,二氧化碳,白砂糖和一系列食品添加剂。
食用油:橄榄油,看图下面的小字”橄榄食用调和油“。近几年里营养师都特别推荐膳食中添加橄榄油,来补充普通食用所缺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也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但我们国家对调和油是没有标准的,也就是说这桶油里面加上一滴橄榄油也叫“橄榄调和油”。
总结新闻事件及以上各类商品的表现出的问题:实际上,商家是把实际的产品的总类和名称写在很小很隐蔽的地方,其它的地方有很大的字体标注它是另外一种产品,它标注是牛奶,但它实质上是一种调制乳,这种行为实质上是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还有其它法律规定的。这个实质上就是一种虚假、误导宣传,误导消费者的一种宣传行为。买商品时一定要仔细看清它的名称,类别及配料表,看清配料里的原料才能知道食品的真相。
新浪微博 @营养师--张敬
原创微博 允许转载杜绝抄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