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带着敬畏教育的师心

(2024-02-20 15:35:06)
标签:

教育

分类: 读书感想

近期翻阅了经典教育著作《童年的秘密》(蒙台梭利著,长江文艺出版社 20216月版),对照自己的经历,还是有感触和警示的。

一、是否做好一名保护人

在幼儿教育中,由于教师教的少而观察的多,因此蒙台梭利把教师改称为指导者。她认为教师应该进行一次剧烈的变革,根除潜藏在心中的偏见,尊重和热爱儿童,了解和理解儿童,对儿童采取一种新的态度,和儿童建立一种新的关系。 教师要成为“一种适宜的环境的保护人”。所谓适宜的环境,作为教育工作者就是为孩子提供有益的课程、活动、训练以发展他的全面的素养。我们不但要营造这样的环境,还要始终呵护好孩子的每一步成长。

现实往往与理想相悖,目前的种种不如意内耗,可能还源于“成人没有真正理解儿童”,不了解儿童的自然特性。成人只注意儿童的身体需要,忽视他们的心理需要,或者成人以自我为中心,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儿童的一切,或者成人自认为是儿童的救世主,并在一切方面替代儿童。因此,人们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他们并没有认识到儿童有一种积极的心理生活”。“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有一个拥有惊人力量的巨人站在儿童旁边,随时准备猛扑过去,并把他压垮。”

分数、时间、作业、考试、责任、升学都有可能压垮儿童。作为专业的教育者,如何做好“保护人”,我们任重,但必须承担。

二、孩子的问题先要研究

书中论述了幼儿如果遇到一个有敌意的环境,以及成人的盲目和压抑,那么在他们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心理畸变现象。具体有“心灵神游”,幼儿坐立不安地乱动和毫无目的地漫游。“心理障碍”,幼儿不能控制自己的思想或正常发展自己的智力。“依附”,幼儿过分依赖于成人。“占有欲”,幼儿渴望拥有一样东西,并把它藏起来。“权力欲”,幼儿会利用成人获得更多的东西。“自卑感”,幼儿自认为是隶属于所有人的。“害怕”幼儿自己感到恐惧。“说谎”,作为一种隐藏幼儿心灵的外套。蒙特梭利谈及在一个幼儿身上可能会同时出现几种心理疾病现象,而且心理疾病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功能的发挥,因此,对于心理疾病这样的功能性疾病必须进行精心的治疗。

当前,对学生心理的关爱几乎成为了教育的第一课。我们有一种惶恐,要随时准备扑灭不知何时燃气的火焰。回到书中讲到的“环境”“成人的盲目和压抑”,我们确实需要在反思中,做一些改变。同时遇到苗头、问题时更需要去研究背后的缘由,而非棒喝式的简单一盆冷水浇过去。“教育者应该去了解和理解儿童,并把他们从所有的障碍物中解放出来。”“新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发现和解放儿童。”这是70年前所提的“新教育”,在今天仍旧发人深省。

三、成长无法替代

蒙特梭利把工作分为“成人工作”与“儿童工作”。她认为尽管成人的工作和儿童的工作都是社会生活所必须的,但他们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工作。成人工作的目的既是社会性的,又是集体性的,往往会被某种外在的目标所迷惑。儿童工作的目的就是工作本身,他们必须依靠自己进行工作,并且通过工作得以生长。其要完成的任务就是造就人。回到我们身边,我们的工作是教书育人,当然还是一份养家糊口的职业。学生的工作就是“学习”。但是现在学生的“学习”(工作)被成人赋予外在的目标,甚至异化了本来的目的。为什么更多的孩子没有在学习中成长、收获快乐。

成人必须了解儿童工作的性质,否则就会无意识的设置障碍,阻碍儿童心理的发展。“告诉式”“结论式”的教学,死记硬背式的学习终究是错误的。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无疑是正确的,我们需要落实。让孩子在亲身实验中、动手实践中、集体活动中,去体验、感悟,与成功相遇,与失败相拥。老师可以对儿童的工作提供帮助和指导,但绝不能代替儿童自己的工作。“成人始终应该记住:他曾经是个儿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