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言论摘录 |
“缺”父母的孩子们
我是一位高中老师,一直非常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在中学阶段很多孩子都会经历一些心理波动,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不少人都坚信,孩子在青春期一定都有一个“叛逆期”。但近年来的一些心理学研究并不支持这个观点。在我的教育实践中也能看到,有一些孩子可以波澜不惊地通过青春期。这让我在教育教学中会有意无意地进行对比观察、寻找原因,到底是什么决定了孩子中学阶段是否有心理问题。有一次,一位老师向我讲述了她的故事,让我一下子豁然开朗:
分类: 自言自语 |
之前网上一篇文章《孩子不想上学,我们该怎么办?》(魏谜底,三联生活周刊)受到极大关注。对于一些跟生活、工作有关联的,有价值的文字,我习惯会先收藏再去回看。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的话题,关于孩子厌学的话题。现在我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作为父母也亲身体验过某些经历,对这篇文章的观点是认同的。
从小我们就会说这样的话:家是温暖的港湾,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现在知道,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家,更不是每个家都是这样的生活样态。一个人、一个家在社会时代的洪流中真是渺小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产生了很多样子的“家”。尽管多数的家是相似的、温馨的,但也越来越多产生了不少离异、重组、分居的不一样的“家”。生活在不同“家”里的成员,也就有了各自不同的状态。不是说,“家”就应该是一种样子,相似的、传统的样子,非主流的“家”就不能温暖幸福。事实上,也许是很多人还没有准备好或者还没有具备让那些“非主流”的“家”同样美好的能量、能力。
分类: 学校管理 |
分类: 学校管理 |
分类: 教育言论摘录 |
分类: 自言自语 |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读书感想 |
近期翻阅了经典教育著作《童年的秘密》(蒙台梭利著,长江文艺出版社 2021年6月版),对照自己的经历,还是有感触和警示的。
一、是否做好一名保护人
在幼儿教育中,由于教师教的少而观察的多,因此蒙台梭利把教师改称为指导者。她认为教师应该进行一次剧烈的变革,根除潜藏在心中的偏见,尊重和热爱儿童,了解和理解儿童,对儿童采取一种新的态度,和儿童建立一种新的关系。 教师要成为“一种适宜的环境的保护人”。所谓适宜的环境,作为教育工作者就是为孩子提供有益的课程、活动、训练以发展他的全面的素养。我们不但要营造这样的环境,还要始终呵护好孩子的每一步成长。
分类: 自言自语 |
时节已近霜降,走在安静的校园中,突然闻到桂花淡淡的香味。寻味看到了几棵桂树,居然花开得正盛。
分类: 教学反思 |
最近诵读了几首绝句(七年级下册)《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
标签:
教育 |
分类: 自言自语 |
同学们,我们在介绍自己学校的时候,常说:苏州市第三十中学是位于山塘河畔小巷深处的家园学校。今天我们说说这位邻居——山塘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