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与学生的记忆片段

(2022-09-20 16:25:51)
分类: 自言自语

每当我回想起自己作为老师与学生交往中的的一些美好片段。我总是充满了感激,感激于我自身的收获、成长,真切地来自于我的学生们。

一个留言瓶

我做了十几年老师。学生们每逢教师节,圣诞、元旦总有人送上一张卡片,发来一条短信。有些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遗失了。有些东西还能一直珍藏着。

在家中书架的左下角,放着一只瓶子,蓝色的磨砂玻璃,五角星形状的瓶体。瓶口蒙着一块半透明的蓝布,一根蓝细绳扣着,其实就是一个小饰物。这个瓶子伴着我近三十年,已经显得暗淡了。我一直留着,因为里面放着学生们给我的留言。

    那是我在立达学校工作的第九个教师节时,初三(8)班学生们送的教师节礼物,那时我与他们已相处了一年。他们很用心,每人在一张纸条上给老师留言。那天应该每位八班的老师都幸福地收到了这样一份特别的礼物。

    这么多年了,我还是喜欢时常打开这瓶子,默念着这些留言。这些红色的小纸条都已经发黄了,但上面的文字还清晰可辨。

    这一张上面写着:

    老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想您在教导我们时身上一定也背负着巨大的压力,我会尽我所能,学好语文这门科目,祝教师节快乐!  

    多么理解人的孩子啊。我甚至因为并没有感到自己背负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压力而有愧意。

    换一张:

    老师,感谢您一年的教育,使我们的语文成绩较之以前有所提高,祝您教师节快乐!  

    无论老师还是学生们都有成绩压力。特别是学生们,老师、家长、学校都希望他们有好的成绩。在背负应试压力的同时,他们都默默和别人比着。真是难为他们!他们的感激又让我忘却许多琐碎的疲乏。

    这一张的字迹不太工整:

    老师,一年相处下来,我觉得您是一个很仔细很严谨的人,不时地会在我的身边提醒我。谢谢您。  

    这大概是一个经常被我唠叨的人。虽然他们表现有时并不是那么立竿见影,甚至打击着老师的耐心,但欣慰的是,做老师的虽然唠叨,学生们还是心领的。这应该满足了。

    今天我更加从容地从文字中欣赏着、感受着这些美好的心灵,内心充满着温馨。只可惜一个班三十几个人,有许多人没有署名,原谅我已经不能从那些字迹中知道是谁了,但留下名字的,至今仍记得他们。

    这是署名陈序的学生写的:

    细致的讲解使我们对课文有更好的理解(希望多笑一下)。祝教师节快乐!   

    这是一个沉稳、认真、刻苦的女孩。她会把《同步练习》的回答与参考答案对照着用红笔订正。这个括号里的提醒,也许代表了当时很多学生对我的印象。笑真是很要技术的,我不太笑,准确的说,我不太会笑,所以给人的印象那么严肃。我也常常会想到去改一下,不过常常又忘了这事。我每一届学生都会在留言中提醒我多笑一下。但欣慰的是,我的绝大部分学生最终还是没有苛刻这一缺点,他们的结论是:我还是一个容易亲近的好人。

    老师,您的正直,您的文笔,您的精细,手指般触及心底。教师节我给予您最崇高的敬意!   

    这段细腻的文字,出自陈天怿这位男生的笔下。这是一个有阅读底子的男孩,很几分文气和不错的文笔。我常常会把他的文章念给同学们听。告诉大家,腹有诗书气自华。

    虽然您平时十分严肃,但您却一直教给我们课本以外的东西。您既会教我们应试的一套,又会让我们自己领悟,真的非常感谢!  

    这是吴斯怡的留言。

    祝您教师节快乐!祝愿您能够产生丰富想象力,有好的文笔,写的字也越来越好,写更多好文章出来!   

    这是马莹的留言。她是一位左手书写的女生,性格直率,有点男孩气。

    那时我除了考试,我还告诉学生们要自己阅读、自己体验、自己感悟、自己思考。我也尽力要求自己和学生一起体验生活,一起写作。我还记得每次我念完自己的文章,热情的八班同学总是热烈鼓掌。我知道他们有时并不都是针对文章本身,而有些起哄的味道。我只想让他们知道,写作不是别的,只是记录、整理、感悟自己的生活。有很多人明白了,记住了:不是为作文而作文,作文就是自己的生活。我很欣慰。现在回头看,是对的。

    这一张纸条写了整整四行:

    老师,也许您不是最幽默的老师,也许您不是最受同学欢迎的老师,但是您却是我最崇敬的老师!初二这一年我成长了许多,有您教诲的这一年我确实受益匪浅。两年的时间并不漫长,却足以用一颗感恩的心回味良久。节日快乐!

署名王雨雯。这是八班的才女。也许由于班主任教历史的缘故,八班有浓厚的历史阅读甚至研究热潮。王同学又是班长,自然更甚。我记得他班主任曾和我说过,王雨雯的历史已经达到一定层次了。给我印象深的是,她对明朝比较推崇,而对清朝非常排斥,有着强烈的中华情结,很有想法。作为他的老师能得到一点肯定真是一种无上的荣誉。

    这一张的书写又有点潦草了:

    老师,感谢您1年以来对我及我们班的关心和照顾,虽然我的语文成绩一直上不去,但我坚信,只要努力,我一定会更创佳绩的。节日快乐!  

    多么诚恳的态度!署名李泽仁。看到这个名字,我不禁莞尔。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男生,会把小说读得手舞足蹈,眉飞色舞,很容易进入表演的角色。可以用“天真”来形容。当时这个班似乎还有几个男生也这样,所以平时的课间、甚至课堂总很热闹。加上他憨厚的笑容,好象大家给了他一个“李大傻”的绰号。他在学习上的确有点“傻”劲。班主任说他初一的成绩平平,甚至不好,但初一下半学期以后非常要好,脚踏实地进步着。老师们都挺喜欢他。我觉得自己也不是一个聪明人,还算比较勤奋。我也很欣赏一些单纯的“傻”,我觉得很多伟人就是傻子。几十年过去了,我看过了许多纷扰的人事,更体会到,一些自以为聪明的灵活者,往往不能收获成功。

我默读着,回想着……

每一句留言,就把像一把钥匙,打开记忆的一扇门,那里有过往的音容笑貌;每一张纸条就是开在记忆深处的一朵花,散发着清香,牵着我的思绪回到美好的校园。

 

一瓶纯净水

 

那是一次学校组织教职工长跑比赛,时间是放学后。恰巧是一个骄阳高照如同夏日的春天,气氛也烘托得格外热烈。不过这样的活动显然还是很有人气的。大家早早聚在起跑线左右,有的老师还伸出腿,高高翘在了操场的围栏上,做起热身。
    我也按时到达操场,看着有些小青年短袖甚至短裤,那个架势,我只剩下坚持到终点的念头了。不少学生也来看热闹,这种场面是学生最爱看到的!就像春游去参观什么景点一样。所以我也遇到了所教的8班好几个学生。8班学生向来热烈、热情、阳光、活泼。一个学生过来探问,田老师,你阿参加比赛?我说,比!然后他兴奋地跑向一同来的一群同学传递着这个消息。他们的传递和欢呼显示出这个消息好像很具有份量,是个爆炸性的。
    我被安排在第一组比赛。发令枪响后,老师们大多勇敢地往前冲。因着体育老师的带领,冲得老快了。我只得努力紧跟。不能太难看了,于是选择了中间的位置。自己觉得速度比较快了。随着队伍跑到人群聚集的地方,我的学生们便齐声呐喊,田老师,加油!很有凝聚力、震撼力、穿透力。当然也有别的班同学在为他们认识的甚至不认识的老师们加油。整个场面是沸腾的。我跑了5圈,学生们一次不落,大喊了5阵。那种热情,不亚于在秋季田径运动会上为自己班集体加油的那股劲。
    我真是挺感动的。跑到终点,不少老师和我一样都是站也不是,坐更不是。很难受,喉咙涩得干疼,腿已经不是自己的了。我们都是平时缺练啊!只有互相闲扯,提醒着不能坐,左右走动走动。当然,可以欣赏下一组老师的风采了。
    这时,我的一个学生跑过来,田老师,喝水!递上来一瓶水。我看着她,显然是跑了一段路过来的,还有点喘息。我有点意外,更多的是感动。我说,你去买的啊!!她说,是的。我说,太谢谢你了!她说,不用。我接过水,她又去看比赛了。
    这个学生真是很有心,让我感动得惭愧起来。刚才的热烈的阵阵呐喊,以及现在手里清润的一瓶水,让我越发觉得我对他们,我所教的同学们,是不是做得太少了点。以后我也得更多一点呐喊,更多一点热烈,更多一点体贴。我们的孩子们太可爱。

一句真心话

这位同学是我教的一个住宿生。他成绩不太好,甚至存在很大的问题。那是一学期期末的时候了,有一个星期二晚上轮到我值班。我想着趁这个机会,去给他背背书,语文考试要考的那些古诗文。于是吃过晚饭去了教学楼,来到教室。他不在。正好一位女同学在,我询问,已经快6点半了为什么还没有回家,家里人知道吗?她说待会爸妈会开车来接。这位同学成绩也不太理想,我于是顺便就让她来背书。背了一会,我要找的同学满头大汗地冲进教室,显然才打完篮球。我叫住他说,等一下我找你背书。他说,我要去上晚自习了。我说,你迟到一会,我去跟老师解释。他只好在一旁等着。那位女学生的家长打来电话说,到校门口了。于是我让她回去了。接着我便集中精力给这位男同学背书。他背得不顺利,反反复复,近1个小时,才基本把一册书10篇左右简单的古诗背过一遍。这才让他去上晚自习。其实他晚自习的效率是可预见的。
   
事情隔了很久,我在他的文章中读到了上述这件事。他说,“这件事让我明白,老师还是在乎我的。”这句话让我为之动容。我对他的关心太少了。一个孩子心里的这样一句话,一定是真诚、恳切的!试想,他的成绩一定给他带来了一系列的沉重: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教训、同学的眼光、自己的自责。他甚至怀疑是否还有人在乎他(其实,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教训,甚至同学的眼光,都是一种在乎啊!谁会把感情附于一个毫无干系的对象呢?)他的话,让我体会到老师的一个举动有时给学生的影响是多么地不寻常。
   
当然,反过来也是如此。就像递给我那瓶水的同学,她的这瓶水,在我心里引起了如此的涟漪。这两件事我看到的都是10几岁孩子的心。我在惭愧之余,我只能告诫自己,用更多爱心面对自己的学生。
   
我将这段感想放在网络上,我的一位更早的学生(当时已经念大学了)看到后,给了我回复:其实,我一直一直觉得老师如果能不无视(至少看上去这样)任何一个学生,那已经是学生莫大莫大的荣幸了;毕业后很久,如果还能记住那些学生,那就是学生莫大莫大莫大的荣幸了。毕竟一个学生只要面对几个老师,记住、惦念到,都比较容易。而一个老师这么多年内要面对上千个学生,记住何其不易!

学生是多么善解人意啊!感谢我生命际遇中的那些学生们。他们给予了我祝愿、理解、肯定还有鼓励。我也懂得了我们每一个人都应珍惜自己生命际遇的同行人、邂逅者,是他们构建起我们的成长和幸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