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沪市大盘收盘站上五年来新高3239点,可喜可贺。就A股各版块特别是个股行情的形态来说,2014年的A股,既可以说是波澜壮阔,又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不可否认的是,蓝筹股打出了一系列漂亮的翻身仗,终于牛冠全球。
2015年A股又将怎样演绎?创业板中小板的旧船票,能否登上主板的客船?再重演昨天的故事?
我想,过去的已经过去,炒股不能总是沉湎于过去,我们必须理清思路,找准其中的逻辑,纠正错误,去伪存真,才能清醒地应对2015年的A股走向,获得应有的收益。
决定某一只股票上涨或下跌的逻辑可能比较简单,决定一大群股票上涨或下跌,乃至大盘上涨或下跌的因素却很复杂。很多时候,由于知识面的欠缺,消息来源的的缺陷,惯性思维的驱使(如熊市思维,做惯了小盘股等),就很容易产生思维混乱,由于分析逻辑的错误,从而造成操作错误,资金损失。当然,这是一个大话题,本文不可能详细阐述,现就最近在主流媒体评论上出现的几个逻辑问题,简单地探讨一下。
一、关于成交量与“天量天价”说
2014年11月11日上午沪市大盘已经站上2500点,量能同步放大,有人害怕这种量能,舆论一时也狂呼天量天价是也,我于当天中午随即发出博文《东边日出西边雨,量能放大别诧异
》,“认为这种量能是突破的量能,这种量能可能会成为今后的新常态。因而不要诧异。我们必须适应这种新常态。以现在沪深股市的市值,依现在大盘蓝筹股,特别是银行股的价值回归,没有这个量能也是不行的。”在后来一个多月的交易过程中,这个量能不断被刷新,多次创下世界各国股票交易单日最大成交量纪录。天量天价说也不断甚嚣尘上,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踏空也是一定的。
对于2014年12月9日沪深股市的成交超万亿天量,一些股评人士刻舟求剑,以老眼光看新问题,得出两个相似的结论:一是"天量天价"说,二是不过天量就是“顶背离”说。新价量对应旧时空,这明显是把价量时空弄错位了。
2014年12月9日沪深股市的逾1.26万亿元成交天量,那是一个在那个时间节点的爆发量,不应该是常态量。常态量应该是11月11日的那个成交量,是一个坚定扫货标志量,也是一个底部再次突破量。12月19日收评站上3100点的成交量就很健康,也很有力。今后,沪市的成交量只要不低于2014年11月11日的量,大盘就是健康的,就能够维持牛市格局。
只需要简单地计算以下三个数字,就会支持以上的观点:1,2007年中国货币M2才40多万亿,到了2014年中国的M2已经达120多万亿;2,A股的流通市值2007年只有8万亿,2014年底达23万亿;3,A股2007年没有融资融券交易制度。而这一波行情的融资额达到万亿之多,而这万亿的融资额撬动的是股票投资者数万亿的资金参与量。
更重要的是,同样一个分析工具,在不同的场合用,所得出的结论或大相径庭。想想看,发展了24年的中国A股,3000点以下是什么区域?是中国股市的底部区域!。而不是顶部区域。底部区域放出的所谓天量,可能出现天价吗?
二、“有的个股两个月的涨幅,完成了创业板两年的涨幅”说
这是典型的偷换概念。创业板用了两年多的时间,从500多点,上涨到1600多点,上涨了300%,而创业板个股在这两年多的小牛市中,上涨5倍至10倍的个股比比皆是。A股主板半年从2000点上涨到3000点,才上涨了50%,一些个股上涨两三倍也很正常。拿主板里的个股上涨比率,与创业板整体的上涨比率相比,就如同说“一尺布比一斤铁长”一样,驴唇不对马嘴。
这个逻辑不是很简单吗?可悲的是,这样的评论还在一些主流媒体上重复,并且是出自一些名嘴之口、大腕之笔。概念被名嘴大腕们偷换了。
三、“有的个股股价已经超过了6124点时的股价”说
这个说法主要指的是中信证券等一批蓝筹股。这个错误主要是价量时空的错位。常言道,此一时彼一时,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说“现在一些个股的股价已经达到6124点时的股价,因而不应该再上涨了,再上涨风险就巨大了”,这种观点明显是犯了新价量对比旧时空的逻辑错误。
让我们简单看看以下一组数据,中信证券2007年年报总资产为1896.5亿元,2014年三季报总产
3757亿元。二者相比,已经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东西了。此时的中信证券的体量,又岂能是2007年时的中信证券可比拟的?
其他的券商股都有类似的情况,如华泰证券2010年初以每股20元的价格发行,至今没有送转拆分,发行5年来,最低跌到6.77元,目前股价也才24,47元,按照什么价位来计算华泰证券的上涨幅度呢?华泰证券的股价高吗?
更何况,而今券商的营业范围和获利手段,又不是2007年6024点时可以相比的。
所以,以老眼光看问题,以停滞的价量时空分析问题,必然会出现严重的错位。
2007年,沪市指数6124点,7年后的今天才3200多点,而,2014年,中国的GDP却比2007年翻了一番还多,这个账该怎么算?
目前,创业板中小板的市盈率仍然自60倍左右,而主板的市盈率仍然是10倍多一点。美国银行股平均市净率1.5倍,好的银行在3倍甚至4倍以上,市盈率平均也在17倍。而中国银行股的盈利能力很强,净资产收益率达20%,约为美国银行业平均的2倍,但是估值还只是在1倍市净率,6倍市盈率。发达国家成熟股票市场一般是大盘股获得溢价,小盘股被折价。这个账又该么算?
现在说A股主板疯涨的人,谩骂A股主板是疯牛的人,这些人不是仍然手握大把的创业板中小板股票,就是说明他们心理不健康,患有羡慕嫉妒恨的病。现在是什么时代?是网络时代,是信息流快速传递的时代,无论是从基本面,还是从技术面发现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多数不会再一步三摇,慢慢悠悠地给你迟钝反应的机会。
所以,当你听到许多人说什么金融股中字头股疯涨时,你就应该大胆买入,因为那些人恨自己没有买入,其实他们很想买入。就如同恨房价高的人,是因为他们想买房。
曲径总体仍然看好2015年的中国股市,既然2014年启动了主板的牛市,那么2015年A股主板的牛市,必将如火如荼地演绎下去,其中的主要逻辑,本博前几篇博文都有不同层次的论述。
从这几天报出来的各大券商对2015年A股走势预测看,他们总体是谨慎和保守的。就如同2014年预测A股上涨幅度最高为2400点的券商得了冠军一样,贻笑大方。预测只能上涨20%,结果上涨了50%,按照百分制,他们冠军也只是个40分的货色,不及格啊。
牛市不言顶。这一轮牛市也将是中国A脱胎换骨的牛市,总体会分为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价值修复;第二阶段,价值发现;第三阶段,价值追逐。目前,初步完成价值修复阶段的上涨,正在进入价值发现阶段,这个阶段将贯穿2015年全年。沪深股市万亿的日成交量,万亿的融资额都将成为新常态。
这一轮牛市会不会被破坏?这也是大家所担心的事情。本博认为,可能性小,但不是没有。本博也试着开出一个既不全面,也不科学的“负面清单”:
1、管理层不顾股市的承受力,拼命在二级市场融资再融资,IPO大批量鱼贯而入,二级市场资金的输入量小于资金的抽取量,沪深股市必然再次走熊。但管理层若能按照本博2014年12月4日《沪深股市急需建立一个多赢的IPO和…
》的建议方式,2015年哪怕就是发行600家 IPO ,A股也仍然会继续走牛。
2、央行货币政策出现失误,美国加息,国际资本市场出现大的动荡,甚至再次爆发金融危机,资本从中国市场大量流出,过剩的产能无处消化,致使A股承压。
3、央企国企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向二级市场圈钱,是为了卖个好价钱,被赤裸裸的暴露出来。
*ST二重重装(601268)2010年2月以每股8.5元发行价上市,募资25.5亿元。2011年既暴露亏损,2012年每股亏损1.71元,2013年每股亏损1.4元,2014年5月26日暂停交易时,每股净资产仅剩0.18元。这得需要多大的能力和勇气,才能在短短的4年多时间内,把一家大型上市央企折腾成这幅模样啊!不上市可能不会这样吧?保荐人和发审委怎么没有出来背书呢?央企国企改革若是如此这般,令人后怕!
4、政局不稳,军事冲突。这一条可能性不大。
我们可以把未来想象的美好,把前面的景象规划的美妙一些,可以看得远一些。但我们必须小心地走好脚下的每一步。
祝福朋友们新年快乐!投资快乐!
曲径 2015年元月5日晨于中信证券 威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