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名师培训小结22021.7
(2022-05-30 17:50:27)分类: 教育 |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我们名师工作室学员第二次研训拉开了帷幕。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间节点,参加组织安排的培训活动,心情特别激昂。风好正是扬帆时,第二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路上,有我们继续赶考的身影。
以研促教
作为一名25年教龄、14年党龄的党员老教师,我在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如何老树发新枝继续为党的教育事业发挥作用,将经验提升为思想、将习惯转化为成果,是摆在面前的新课题。徐州市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正高级教师申老师的讲座,为我打开了思路。申老师将生涩的科研理论转换成平实直白的语言,详细讲解了教育问题的发现、教育问题的解决和教育问题的提炼方法。不仅指导了论文写作的具体策略方法,还一一指导了学员的论文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申老师以其丰富的研究和人生经历,让我学到了初心的坚守之路。
以行促教
青年教师的教育之路上,常常会因眼前的琐碎,而迷惑前进的方向。看到江苏省特级教师、上海市正高级教师刘老师的成长之路,我仿佛找到了自己学习的榜样。刘老师的实践精神,成就了她的高度。看着她十年如一日,伏案绘制的插画西游人物形象,感叹于她的坚守初心的执着。
刘老师说,教育的本质是使人获得幸福的能力,师生应该各自花开,相互成全。教师要在专业成长中追问,寻找“以美立身”的人生观;在教育教学中追问,实践“以美成人”的育人观;在课题研究中追问,寻找“以美创美”的课程观;从而不断认识自我,凝练自身,让学生在活动中表达自我,认识到艺术的美好。
多么朴实的话语,渗透着多么深刻的认识!知行合一,将认知和行动互为转化、相互检验,是教育的真谛。
以思促教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张特为我们安排了这么多的老师和课程,是为了促进我们尽快成长。大家将学习所得结合自己的思考,蹒跚学步,召开了“学员课程开发经验分享会”,汇报了构建校本课程的辛苦历程。通过听取汇报,我发现班级的同学中卧虎藏龙。有的学员结合自己学校的传统项目,构建校本美术课程;有的学员将培训所得运用到学校文化建设中,创建了全学科的课程纲要;有的学员将原有社团课程雏形完善提升,形成高质量的美术特色课程。我代表第三小组进行了题为《基于网络环境的美术学科田野研究——构建小学苏派建筑网络课程》的主题交流,介绍了苏派建筑网络课程的研究、开展、总结、提炼的过程,得到了导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心情非常激动。在同学们汇报的过程中,张特和朱特两位导师对课程的定义、构建要点、创新评价进行了具体指导,受益匪浅。
张老师在点评中指出:一、课程开发时,要体现出四个问题,即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缺一不可。二、课程设计非常重要。让孩子学什么?课程一共设计几节课?课应该怎么上?除了教材,还要有教法。三、注意在开发校本课程时,一定与国家课程要有本质区别。校本课程要以活动课程为本;以儿童特需、喜欢的;以活动形式开展;要让儿童参与到课程的开发中来。四、课程开发要有持续性发展,要以儿童为主,保护好儿童的涂鸦期;课程设计不能忽略创意,儿童的创意是无限的;课程开发还要基于校情和学情,基于教师本身。
朱老师在点评中首先肯定了学员们的课程架构。并提出:“为什么要开发校本课程?国家推行三级课程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希望一线的老师们能够发挥特长能动性,集思广益。老师们利用自己的才华、特长、兴趣、爱好、结合学校、区域、文化特色开发出属于个人、学校、地域特色的课程。它又承载着国家的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从多元评价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议:评价等级以鼓励为主。对孩子作品的评价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不同的形式,如:推荐孩子参加比赛和发表作品;学校给孩子定期办画展;将优秀作品集结成册等。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评价方式是多样的、多元的。下一步我要就课程的推广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力争早日出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