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历程》读书体会
(2022-05-30 17:57:47)分类: 教育 |
读李泽厚的《美的历程》,看着曾经朗朗上口的只言片语,才知道原来一直断章取义了;看着曾经撇过一两眼的器皿雕塑,才知道它开天辟地的意义;曾经以为了然于心的中国绘画史,原来在各种因素中即蓬勃又妥协地迂回生长。
不喜欢解读别人的语言,因为仿佛看到作者在嘶吼:“请你闭嘴,不要曲解我!”的确,以我低幼的认知,凭什么敢去谈理解。也不喜欢看别人的书评,若是说词解字还好,倘若是带着立场的洗脑,那是对自己智商的侮辱。
也许,对于大家们的尊重,应该是摘录吧!
试摘录如下:
其实,这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一种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一种“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憧憬和悲伤。所以,尽管悲伤,仍感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写这首诗的时候是满腹牢骚、一腔愤慨的,但他所表达的却是开拓者的高蹈胸怀,一种积极进取、得风气先的伟大孤独感。
就拿中唐李益著名的边塞诗来比,如“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同样题材、主题和风格,它们极近盛唐,然如仔细品味,其中毕竟微增秋厉,不似盛唐快畅了,更不用比“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宋代范仲淹)之类的凄厉。
缩小到人生的各阶段,概也如此吧。
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在第三阶段(乾隆),时代离开解放浪潮相去已远,眼前是闹哄哄而又死气沉沉的封建统治的回光返照。复古主义已把一切弄得乌烟瘴气麻木不仁……”人和社会的的面目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