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澳合作之路
(2011-05-17 08:42:59)
标签:
财经 |
分类: 专题评论 |
日前,我的新书《秀水街与华尔街的探戈》由东方出版社出版。在新书发布会上,媒体朋友们针对这本书提出不少问题,其中很多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就此我选了十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与我的回答,摘要如下:
十、中澳互动一直是你关注焦点,你对将来在中澳结合部的合作建议是?比如矿产和能源?
答:未来的中澳合作该如何走,也许欧洲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1940年代,西欧国家感到,要在美苏两大国之间保证自己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必须力推欧洲一体化进程。欧洲一体化可分五个层次:建立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统一大市场、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
1951年,在法国经济学家和外交家莫内的建议下,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六国签署了《罗马条约》,决定把各自的煤钢工业置于共同管理之下,建立欧洲煤钢联营。
1958年,六国又组成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
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为欧洲共同体,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并于1968年7月1日实现了关税同盟。英国也于1973年加入了欧共体。
1985年,法国前财政部长雅克·德洛尔开始担任欧共体委员会主席。同年6月,在米兰首脑会议上,欧洲委员会正式提出要在欧共体内部建立“无国界”的统一大市场,真正实行人员、商品、资本、服务的自由流通。1986年欧共体签署《欧洲单一文件》,计划创建单一市场,同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加入欧共体。1993年1月1日,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投入运作。
1991年12月,欧共体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对《罗马条约》作了重大修改,正式确立了欧洲经货联盟和政治联盟的目标,勾画出经济和货币联盟的前景。英国决定不参加经货联盟和社会宪章。
1995年,瑞典、芬兰和奥地利加入欧盟。雅克·桑特接替德洛尔任欧盟委员会主席。1997年,《阿姆斯特丹条约》对《马约》略作修改,并自1999年开始生效。1997年5月布莱尔当选为英国首相,决定签署欧洲社会宪章。
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欧元区”l1国启动货币联盟,两年后希腊加入货币联盟。2002年1月1日欧元开始流通,三个月后区内各国货币将停止使用。单一货币将成为推进欧盟进一步融合和形成权力更加集中的经济政府的核心力量。
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叙述这段历史,是希望从中多得到些启示。
欧盟成立与发展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中澳之间的未来也需要走这条路,首先中澳的矿产包括煤矿、铁矿、铀矿都是中国钢铁企业、能源企业的上游,中澳这方面的合作,早在1960年代就开始了,那个时候尽管有冷战,但是经济合作大于一切,也是那个时候中澳农业开始了合作,正是这些经济基础决定了双方上层建筑之间的合作,今天中澳政治合作也堪称表率。
2010年1月1日中国与东盟正式启动自贸区协议,那么中澳之间的自贸区协议就成为一个日益紧迫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加强合作,而且超越中澳中间地带,用两头促中间,中澳之间有必要仿照欧共体模式,先是煤钢联营类的,再是货币类的,最后是泛政治合作。
很早大西洋的西岸美洲基本上就是一体化的,尽管拉美还算不上紧密,但是相对于大西洋东岸来说,大西洋东岸的欧洲和非洲基本上四分五裂,这正是欧洲在全球化以来,越来越失去优势的主要原因,英国面对欧洲大陆的欧共体趋势最后还是选择了参与与合作,说明这个趋势是难以阻挡的。
而在太平洋西岸,一体化的趋势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启动,澳洲如果继续游离于这个趋势之外,将会越来越淘汰,尽管目前似乎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后来者居上,国际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兴,逆之者衰,这是规律。
而太平洋西岸如果吸取大西洋两岸合作的经验,那么欧洲-非洲的劣势就难以再次重复。
太平洋两岸共同繁荣是一种新的文明形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