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Walden)

标签:
读书情感 |
分类: 读书 |
该书社会评价非常高,反映了作者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风光的思想。
美国著名作家E.B.怀特这样评论此书:“如果梭罗仅仅给我们留下一部一个男人在森林中生活的记载,或者说他仅仅退隐到森林之中,在那儿记载着他对社会的抱怨。甚至说,如果他想把这两者都合到一本书里,那么《瓦尔登湖》就不会有这一百年的生命。
正像一切所进展一样,梭罗记下了人跟自然的关系,人在社会中的困境和人希望提高自我精神的习性,连他自己恐怕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他一会儿为自我辩护,一会儿充满了喜悦、自由、奔放,创造出了一个独特的煎蛋卷,让人们在饥饿的一天中不断从中汲取营养。《瓦尔登湖》是最早一盘充满维生素的菜肴之一。”
美国著名作家拉夫尔.沃尔多.爱默生评价说:“我们都记得亨利·梭罗是位天才,性格突出,是我们农夫眼中最有技艺的测量师,而且确实比他们更熟悉森林、草地和树木,但更为熟悉的是本国一位为数不多的优秀作家,而且我深信,他的声誉还没有达到他应该达到的一半。”
还有谢尔曼.保罗(美国著名评论家)也说:
“《瓦尔登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梭罗能够通过艺术来实现自己决意要做的事业。通过创造一个有机的形式,他使自己的决定获得了新生:通过有意识的努力,他重新获得了一种成熟的恬静,如果说那不是黄金年龄的清纯狂喜的话。”
中国文学大师张爱玲在《梭罗的生平和著作》一文中这样评价梭罗:“就好像我们中国古时的文人画家一样,梭罗并不是一个以工笔见胜的画匠,可是他胸中自有山水,寥寥几笔,随手画来,便有一种扫清俗气的风度。技术上虽未必完美,可是格调却是高的。”
本书译者徐迟先生是这样评价的:“《瓦尔登湖》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心肺,动我衷肠。到了夜深人静,万籁无声之时,此书好不晦涩,清澈见底,吟诵之下,不禁为之神往了。”
作者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年7月12日-1862年5月6日),美国作家、哲学家,超验主义代表人物,也是一位废奴主义及自然主义者,有无政府主义倾向。一生未婚,从不去教堂,从不参与选举,拒绝向政府纳税,不吃肉、不喝酒、不抽烟,甚至不喝咖啡和茶,是一位忠于自己的理念和内心、表里如一的伟大的思想家。毕业于哈佛大学,曾协助爱默生编辑评论季刊《日晷》。写有许多政论,反对美国与墨西哥的战争,一生支持废奴运动,他到处演讲倡导废奴,并抨击逃亡奴隶法。其思想深受爱默生影响,提倡回归本心,亲近自然。1845年,在距离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隐居两年,自耕自食,体验简朴和接近自然的生活,以此为题材写成的长篇散文《瓦尔登湖》(又译为《湖滨散记》)(1854),成为超验主义经典作品。梭罗才华横溢,一生共创作了二十多部一流的散文集,被称为自然随笔的创始者。其他作品有政论《论公民的不服从义务》(又译为《消极抵抗》、《论公民抗命》、《公民不服从论》)(1849)、《没有规则的生活》(1863),游记《马萨诸塞自然史》、《康科德及梅里马克河畔一周》、《缅因森林》等。
他通过《瓦尔登湖》想告诉我们的,就是:每个人都应该寻找和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而
《公民不服从》则讨论面对政府和强权的不义,为公民主动拒绝遵守若干法律提出辩护。
出于好奇,我就上网查了一下真实的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是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康科特附近的湖泊。你看,真的是人间仙境。
于是,我就买了这本书,想静下心来慢慢地读一读。
但读下来真的不容易,因为《瓦尔登湖》不是一部小说,它更像是梭罗写的日记,所以它不生动。想读懂它更是不容易,那是因为《瓦尔登湖》这本书本就不是能用“懂与不懂”来衡量的。
就像梭罗在书中所说:“我早已申明,我并不准备歌颂沮丧,而是要做一只金鸡,在黎明时的枝头上引吭高歌,只要将我的邻居们唤醒就行了。”梭罗写这本书的目的不是哀叹,也不是为了让我们读懂,他只是希望这本书能够对读到的人或多或少有些启发。
也许我们了解一下此书的创作背景对我们大有裨益。
19世纪上半叶的美国正处于由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转型的初始阶段。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的脚步,美国经济迅猛发展,社会不断进步,蓬勃发展的工业和商业造成了社会大众当时普遍流行的拜金主义思想和享乐主义思想占绝对主导地位。
同时,也刺激着人们对财富和金钱的无限制追逐,人们都在为了获取更多的物质财富,过上更好的物质生活而整日忙碌着。聚敛财富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唯一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可以不顾一切。
人们疯狂、贪婪、过度的拉取、霸占有限的自然资源,开垦荒地的同时,大面积的森林也随之消失,大机器的轰鸣声随处可闻,而鸟儿的歌声却很难寻觅。人们无限制的向大自然索取,最后也遭到了大自然的严厉惩罚。导致森林覆盖率急逸下降,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生物的多样性不断减少等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使得整个自然生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与污染,而且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也变得岌岌可危。
在这种背景下,从1845年7月到1847年9月,梭罗独自生活在瓦尔登湖边,差不多正好两年零两个月。瓦尔登湖不仅为梭罗提供了一个栖身之所,也为他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精神氛围,之后他推出了自己的作品《瓦尔登湖》。
那么,我们扪心自问,在当下,我们的瓦尔登湖在哪里呢?
我向往,我追求……
附上《瓦尔登湖》经典金句:
1、浅浅的一层溪水流逝了,但永恒留在了原处(这句最经典,统领全书,所以放在第一句)。
2、从今以后,别过你应该过的人生,过你想过的人生吧。From now
on, don"t live the life you should live, live the life you want to
live.
3、不论你的生命如何卑贱,你要面对它,生活它;不要躲避它,更别用恶言咒骂它。它不像你那样坏。你最富的时候,倒是最穷。爱找缺点的人就是到天堂里也找得到缺点。尽管贫困,你要爱你的生活。
4、我希望在一些没有束缚的地方说话;像一个清醒的人跟另一些清醒的人那样地说话;我觉得,要给真正的表达奠立一个基础。
5、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也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这就是真正的知识。
6、青年往往通过打猎接近森林,并发展他身体里面最有天性的一部分。他到那里去,先是作为一个猎人,一个钓鱼的人,到后来,如果他身体里已播有更善良生命的种子,他就会发现他的正当目标也许是变成诗人,也许成为自然科学家,枪和钓竿就抛诸脑后了。
7、大多数人过着一种平静的绝望生活,他们心中的歌和他们一起埋入坟墓。The mass of men lead lives of
quiet desperation and go to the grave with the song still in
them.
8、当一个人把他想象的事实提炼为他的理论之时,我预见到,一切人最后都要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筑起他们的生活来。
9、唯有我们觉醒之际,天才会破晓。破晓的,不止是黎明。太阳只不过是一颗晨星。
10、再没有人比自由地欣赏广阔的地平线的人更幸福的了。水天相接,美好的终极。广阔的世界,子然一人,多么奇妙的组合。
11、时间决定你会在生命中遇见谁,你的心决定你想要谁出现在你的生命里,而你的行为决定最后谁能留下。
12、你必须活在当下,推出自己在每一波,发现你在每一刻永恒。愚蠢的人站在自己的岛屿的机会和看向另一个土地。没有其他的土地,没有其他生命但这个。You must live in the present, launch yourself on every wave, find your eternity in each moment. Fools stand on their island of opportunities and look toward another land. There is no other land; there is no other life but this.
13、人生也需要这样一个向导,可能我们在可计算的时间内无法达到港口,但是我们至少可以保证不会偏离航线。
14、所谓的听天由命,是一种得到证实的绝望。
15、人是什么,还不是一团溶解的泥土?人的手指足趾的顶点只是凝结了的一滴。手指和足趾从身体的溶解体中流出,流到了它们的极限。在一个更富生机的环境之中,谁知道人的身体会扩张和流到如何的程度?
16、最富有的时候,你的生活也是最贫穷的。吹毛求疵的人即便在天堂也能挑出瑕疵。一个安心的人在哪都可以过自得其乐的生活,抱着振奋乐观的思想,如同居住在皇宫一般。犯不着千辛万苦求新,无论衣服还是朋友。把旧的翻新,回到它们中去。万事万物没有变,是我们在变。
17、一天是一年的缩影。
18、大部分时间内,我觉得寂寞是有益于健康的。有了伴儿,即使是最好的伴儿,不久也要厌倦,弄得很糟糕。我爱孤独。我没有碰到比寂寞更好的同伴了。
19、除了你本人的那条道路外,每一条道路都是命运的道路。那么去,还是走自己的道路吧。
20、我毫不怀疑,时间是能甄别出优劣的。
21、恰恰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决定了他的命运,更确切地说,是指出了他的命运。
22、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他自己的天性的深浅。
23、当你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简单,宇宙的法则也会变得简单。
24、我们也许不能够在一个约定的时日里到达目的港,但我们总可以走在一条真正的航线上。
25、你们尽可能长久地生活得自由,生活得并不执着才好。执迷于一座田园,和关在县政府的监狱中,简直没有区别。
26、我宁愿坐在一个南瓜上,并且独自拥有它,也不愿挤坐在一个天鹅绒的垫子上。我宁愿在大地上乘坐空气自由流通的牛车,也不愿坐在观光火车的车厢里,一路呼吸着污浊的空气上天堂。
27、每一个人都是一座圣庙的建筑师。他的身体是他的圣殿,在里面,他用完全是用自己的方式来崇敬他的神,他即使另外去琢凿大理石,他还是有自己的圣殿与尊神的。
28、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越是富有。 A man is
rich in proportion to the number of things which he can afford to
let alone.
前一篇:双城记与狄更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