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谈谈中式教育vs西式教育

标签:
中西文化教育儿童教育中西合璧 |
分类: 文化教育 |
就像千千万万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一样,表妹把她六岁女儿的学习日程安排的满满的:音乐、美术、舞蹈、中文,等等,还加上自己给孩子课外布置的额外“数学加料”。别以为她是受了最近正火的“虎妈妈”的影响,她开始给孩子“补脑”的时候,孩子才两岁,那时“虎妈妈”还没影儿呢。表妹的做法是被当代同辈父母们的“迷信”给逼出来的。当今人们的迷信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如果家长们问我个人对此“信仰”的看法,我倒是要问几个问题,供大家思考:
1. 人生的马拉松究竟有多长?先起跑的就有保障一定一路领先到终点么?
2. 一个人如果在某一方面或是某个领域遥遥领先,那又怎么样呢?如果把人生幸福的绝对值定位在此,我们是否将生活多面的内容和意义过于简单化了?
3. 我认为中西“教”“育”有别:东方侧重填鸭式的“教书”,而西方则注重启发式的“育人”。而对一个人一生成败的评估,又岂止可以单用 “一条跑线”作为参考?(缺乏德育,艺术学院大学生药家鑫不是一路“跑”到刑场上的么?)
4. 就“教书”而论,如果把知识比作“鱼”,中国的应试教育实行的是“鱼填鸭”,而西方的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培养的则是“钓鱼”
5. 如果说中国严苛的应试教育强过西方放纵的因材施教,那么咱们扪心自问一下:牛津大学自建校以来培育出4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芝加哥大学走出来8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我们中国呢?世界上有几位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是出于我们中国大陆本土呢?刚刚举行了百年校庆的中国一流高等学府—清华大学,不是还以“十年后一定要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者”为奋斗目标吗?
我认为:对于孩子的教育,适当的要求和鞭策是应当有的,但别忘了启发、引导和因材施教,而且德育、智育同样的重要。为什么我们不综合中、西教育的优点,放眼于“长线投资”而摆脱“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呢?
顺便说一句,我不是一个能坐下来将鼻子夹到书本里的人,但我绝对是一个把握了自己的命运的人,因为我的一生受益于中西合璧的“综合”教育。在今后的博客中,我会进一步讨论各种“教书”与“育人”的话题,以及中、西社会的人生价值观。敬请继续关注,谢谢。
(国外的政客很关注“全民阅读从孩子做起”。这是市议员Carroll配合作者为孩子们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