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为某时尚杂志所写
中国风在时尚界这几年来刮的很是猛烈,但有些问题比之表面的花团锦簇,是更值得关注的,如果把中国风与日本风对比,大概会是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情吧。
http://wx2/large/7940a8degy1fe4tzj32e7j20p90riqk6.jpg
http://wx3/large/7940a8degy1fe4u0f9ta4j20lc0szndg.jpg
1960年,模特Marola Witt身穿一件由美国人设计香港制造的,命名为Suzy Perette的裙子(明显受到《苏丝黄的世界》的影响)
http://wx2/large/7940a8degy1fe4u1z5yc1j21kw247x6p.jpg
美国Vogue2015年5月刊以Go East拍摄的一组中国风大片,其中孙菲菲穿着Chanel1996年以60年代西方人所设计的一种旗袍款式为灵感的长裙,上面的图案来自Coco Chanel房间里的中国屏风。
这其中提到一个细节是很有趣的,那就是后世曲线玲珑的旗袍,是在这种情况下,由西方人创造的产物,服务的主要对象也是西方女性,虽然同时代的许多华人女性也不能免俗地穿上了新式旗袍,虽然早在二三十代,包括Jeanne Lanvin和Elsa Schiaparelli等人都早有相关中国风的作品,但像五十年代之后,一个至今打着传统旗号的服装,是在某种特殊的状态下,由一群西方设计师所设计,却是独一无二的。
http://wx4/large/7940a8degy1fe4u4dezx1j20kg0rstl2.jpg
http://wx3/large/7940a8degy1fe4u5eqex9j20rs111k59.jpg
http://wx3/large/7940a8degy1fe4u5lrv3ij20rs15o7hi.jpg
他们从五十到七十这三十年间,几乎制定了一套关于中国风的概念,每当中国风再一次刮起的时候,我们总能看到那几样东西被重新回流一遍。最为典型的比如旗袍、袄裤、马褂,唐装,龙、云肩、笠子,流苏和盘扣等等。
http://wx1/large/7940a8degy1fe4u6bzncqj21jk2bcttj.jpg
http://wx3/large/7940a8degy1fe4u6sisqzj21jk2bcb29.jpg
http://wx2/large/7940a8degy1fe4u79g923j21ef17o12t.jpg
http://wx4/large/7940a8degy1fe4u7nutfvj21b910iq9f.jpg
http://wx2/large/7940a8degy1fe4u81hy76j20mw0j4di0.jpg
http://wx3/large/7940a8degy1fe4u8lvlslj219c0yewnk.jpg
有些元素可以看出从一个中国人和从西方的的中国风的视觉来审视,所得到的结论可能是非常有差异性的,比如说西方人常常分不清龙和蟒的区别,他们会认为,长的象龙的就是龙,而忽略了五爪的才是龙,而四爪只能是蟒,后者是礼服中更普遍的存在,毕竟可以穿龙纹的人还是少的.,而且中国民间即便象龙也只是蟒龙,即伪装成龙的蟒。
http://wx1/large/7940a8degy1fe4ua8yge3j20m80to0ug.jpg
意大利版《VOGUE》2016三月刊中由Paolo Roversi拍摄的Valentino2016春夏系列中一件黑色长裙上的四爪蟒纹
http://wx4/large/7940a8degy1fe4uate3b3j20m80v4n7m.jpg
又比如,龙的传人对于中国人,要较真起来,大概就是个一直说不清道不白的概念,而在西方,龙在早期的中国风中,是邪恶而神秘的异兽,最有名的与龙捆绑在一起的例子就是黄柳霜,她所饰演的傅满洲的女儿(Daughter of the Dragon),它经由女性形象,所代表的是当时西方鼓吹的东方主义中的一种映象,充满致命诱惑,危险同时又让白人予取予求的形象。
http://wx4/large/7940a8degy1fe4ubu1txuj21kw23cnh3.jpg
1931年的黄柳霜为《龙的女儿》拍摄的宣传照,照片中她在墙上诡异的龙蟒不分的剪影的衬托下,头上戴着夸张变形的京剧帽盔与凤冠的混合物。
东方主义还有一个毛病,就是对他们而言,里面到底代表了中国或日本或其它国家并不重要,这就象好多外国人看所有中国女明星都像范冰冰是同理,于是乎他们常常在做中国风的时候把东瀛风给纳入使用了,比如John Galliano在2003年 Dior 早春秀中以京剧为灵感所做的一件裙子,上面使用的却是日本特有的纹样,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Heaven Gaia2017春夏以圆明园为主题的设计中,上面的团花也使用了日本纹样。
http://wx3/large/7940a8degy1fe4udj86qdj20pc12w7cs.jpg
http://wx2/large/7940a8degy1fe4udzgt1jj20k00u0dj1.jpg
这种情况日本则要好很多,虽然像2015年的Walter Van Beirendonck的和服图案和Raf Simons的浮士绘的使用,也可算成东方主义的成份,但日本人在服装领域,从上世纪川久保铃、山本耀司这些人,他们更关键的作用是逆向打破了服装在人体上的形态思维,比如层叠、松垮的以及超大不对称的衣身袖子等等,这些对服装设计的解构主义是起到某种举足轻重的作用的,但这些东西,归根结底,是与日本的传统服饰结构有关,如果说东方主义只是一种缀片式的贴补,那么日本文化之于整个二十世纪迄今的服装设计的思路却是另一种引领-----它们没有被吞噬,而是反作用于对方,这是依然停留在东方主义不能自拔的中国风所无法比拟的.
http://wx4/large/7940a8degy1fe4uerrkyxj211y1kwdpd.jpg
http://wx2/large/7940a8degy1fe4uf6r0rbj20ug12f4p5.jpg
http://wx2/large/7940a8degy1fe4ufu7gbrj21jk2bc4nc.jpg
http://wx2/large/7940a8degy1fe4ug2aby3j21jk2bcno8.jpg
山本耀司2017春夏系列中的红与黑的设计,这种一边袖子的宽绰的状态,会让人想到日本武士在射箭等过程中会只穿一袖子的样子
http://wx3/large/7940a8degy1fe4ugosjtxj20fl0joq8x.jpg
http://wx2/large/7940a8degy1fe4uh1sf4yj21kw23q7n6.jpg
张爱玲在《第一炉香》中,形容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模样是精巧和荒诞的,这个评语似乎到今天还未见的过时,西方对中国形式的各种设限,使得他们有自己对中国的理解和想象,却未见的趋于真实,这种对比特别鲜明的出现在2016年Gucci和谭燕玉对相似元素的设计中,Gucci的狮头帽是偏于民俗的,而谭燕玉使用了狮子补子上的图案,图案设计相对抽象,但在国内也并不见有太多人提及,可能很多时候,连我们自己,都在为表达是否“像”中国而烦恼,这一点,却是很值得向日本人借鉴与学习的,而要打通这条路,也许现在只是一个开始。
http://wx2/large/7940a8degy1fe4ui1i92wj20kg0uo430.jpg
http://wx4/large/7940a8degy1fe4uiernnoj20wo14iau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