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marcia家庭教育家务事海外育儿 |
分类: 北美家庭教育 |
文/ Marcia
在博文:用行动教会孩子尊重
发表之后,有博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亲的建议很好,只是有点小困惑,孩子做家务要不要付费?九岁的女儿想通过劳动赚取零花钱,如果同意薪酬标准如何发放?
这位博友提了两个许多父母都关心的好问题,要回答这两个问题不是能靠三言两语说清楚的。这篇博文中,我首先回答:孩子做家务要不要付费?这个问题。在下面一篇博文中,再在给大家介绍:如何发酬薪的问题?
其实关于孩子做家务父母是不是应该付费这一问题,就是在北美的家庭教育专家,家庭理财专家也是人见人智,颇有争议。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在北美的家庭中, 也是参差不齐,采用各色各样不同的方法。有的家庭付费,有的家庭对孩子做特定的家务事付费,有的家庭完全不付费。当然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所以无 论父母采用哪种方式,只要是符合自己家庭情况的,都是正确的做法。
这里先给大家介绍一些北美学者中有关孩子是否该有偿做家务的各种观点,总结出来给大家作参考。
孩子应该有偿做家务的支持者认为:
父母给做家务的孩子付钱,可以教会孩子: 金钱来之不易,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获得的道理。孩子每周从父母那里无偿领取零用钱培养了孩子不劳而获的思想,以为他们理所当然享有从父母那里领取钱的权利。根据心理学智力和情感动力之间的关系:孩子把每周从父母那里得到零用钱和付出的劳动结合起来。如果孩子每完成一件家务事,得到2块钱,那么孩子通过自己的亲身经验,明白劳动和收入的关系。让孩子明白金钱不是单一一种物品,而是和劳动联系起来了。所以劳动是触发器,金钱是报酬。
2, 理财教育
由于是孩子通过做家务挣的钱,他们有自由支配这些金钱的权利。孩子可以选择把钱存起来,使用这些金钱或者用这些钱投资。让孩子做家务挣钱给孩子制造了学习管理金钱的机会。父母还可以帮孩子如何使用这些挣来的钱出谋划策,以达到理财教育。
3,鼓励孩子的创业精神。
由于有了这些挣来的金钱作为后盾,孩子可以得到“用钱生钱”的机会,也就是使用现有的金钱来赚取更多的金钱。父母可以给孩子建议:用这些挣来的钱作为资本,比如购买柠檬,制成柠檬汁,在夏天卖给过往行人来赚取更多的利润:买棒球卡收藏,投资,等价格上涨之后,出售。再有就是买个二手的割草机,为邻居割草,赚钱。
4,金钱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
我们经常说:“金钱是万恶之源”。但我们看看在现实生活中,企业都有奖励员工的方法。如果一个人的销售业绩高于企业的平均水平,或者是超出企业所规定的销售额,那么销售员就能得到额外的奖励。因此孩子做家务也该如此:孩子整理, 清扫了院子,车库,为家具除尘,那么父母就应该以金钱奖励孩子。“有钱能使鬼推磨”所以父母就该从小让孩子明白有偿服务这一概念。
反对给孩子做家务付费的父母认为:
父母试图用金钱来吸引孩子完成家务这种方法有弊端。从心理学来说,人们做事需要动力,而动力又分为内在和外在动力。
外在动力来自外在的力量:比如你的好朋友让你帮忙把他的孩子带去看电影,也可能是为了得到一些金钱或物质的奖励。在使 用外在动力作为目标时,人们不能因为完成某件事而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由此而带来由衷地喜悦和自豪。所以孩子完成家务事,只是为了得到由完成家务 而得到的奖励,而不能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一旦这个奖项没有了,孩子也就失去了做家务的动力了。心理学上也有许多研究表明:如果父母给孩子一个有奖活动,那 么孩子对这项活动本身的兴趣就下降了。
反过来,如果孩子是因为自己的内在动力所趋而完成家务事,那么在孩子的心理上就能得到这样的3种感受:
- 竞争力:因自己对如何完成家务/何时完成家务有控制能力而体会自己的竞争力。
- 相关性:在做家务的过程中,产生关心他人,与人互动的强烈愿望。
- 自主性:主导自己的行动的自主性。
给孩子有偿做家务这一方法很难满足孩子以上这些心理的需求。因为有偿,孩子们被外部奖励所控,而完全没有家庭成员之一的感受。让孩子无偿做家务,父母可以向 孩子传递这样的信息,作为家庭的重要成员,孩子与父母一样,为自己的家庭做贡献,从而让孩子有完成家务之后(看到整洁清洁的家园)的自豪感。
第二个问题是:付薪水给让孩子做家务,如果孩子觉得父母付给他们做家务的费用太低了,那么孩子还会非常乐意地完成家务吗?或者孩子生日时,祖父母给了他们¥100,孩子觉得他们这个周/月不需要钱了,他们也有可能选择不做家务了。再比如:每次割草,父母给孩子¥10,而隔壁的邻居告诉孩子,他们愿意付每次付¥15,那么孩子是不是可以说我不愿割自家院子的草了,我要去割邻居家的草,因为他们付给我更多的钱。那时,如果父母强迫让不愿做家务的孩子做家务,孩子一定会因为自己的自主权被父母剥夺了而感到非常不满,这样就有可能会造成紧张的亲子关系。
最令人担忧的是,让孩子有偿做家务非常有可能让孩子养成“惟“钱”是从”的习惯,父母让孩子做任何事都得给钱,如果没有金钱刺激,否则免谈。这种理所当然的权利意识可能会对孩子今后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因为一旦孩子成年之后,他们会面对每个成年人必须履行的许多无偿或者没有报酬的职责;为了自立而必须完成的家务事:比如给自己做饭,清洗,付水电费,等等。从小就以有偿做家务作为刺激的孩子可能不会理解生活中有些事情是没有报酬的这一道理。
到底父母应该采取哪种态度呢?
这么看来,以上两种做法都各有其优,缺点。在是不是让孩子有偿做家务这件事上,我觉得父母可以采用一个折中的方法。
从孩子幼年开始,父母就应积极鼓励他们和父母一样为自己的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和荣誉感。让孩子明确无偿做家务就是他们对于家庭集 体的贡献。这样从根本上满足了孩子做家务的内在驱动力。但同时,父母也可以每周提供孩子一些份外的有偿家务,孩子可以在父母的帮助和指导下,靠自己的劳动 挣得这些额外报酬。这么一来,父母既可以培养孩子家庭责任感,自主性等能力,也让孩子体验“金钱必须通过劳动所得”这一概念。再者,父母对孩子参与做家务 的奖励也可以不是金钱上的奖励。比如通过适当口头表扬、允许孩子周末玩游戏,和自己喜欢的朋友一起去看电影,坐车时,挑选自己喜欢的座位等等非物质性的奖励形式。
基于以上观点,对于上面博友的问题,我觉得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首先,可以先找了个机会对你女儿说:“好孩子不能眼里只有钱,家是你和爸妈共同的,爱护它、美化它也是我们一家人共同的义务和责任,这种责任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所以每天你首先要完成自己选择的2-3件家务事。在完美地完成规定的家务事之后,妈妈同意为你做的那些份外的家务付钱。
具体步骤:首先制定每天给孩子必须完成的无偿家务。
如果你家九岁的女儿从没有做过家务,那么你可以先把希望孩子做的家务列出来,根据孩子的作息时间,让孩子每天做2-3件 简单的家务。国内的孩子周一至周五都要忙于完成许多作业,所以给孩子安排的家务时间不能太长,家务活也不能太多。家务的内容可以从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方 面出发。下面我给你列了一些可以参考的家务事,你可以和你女儿讨论,看她愿意做哪件。也可以根据你女儿的兴趣作必要的调整。这些家务事都非常简单,每天也 不用花费你女儿多少时间。比如:
- 晚饭前,把菜,筷子放到桌上
- 饭后把脏碗搬到水池,把菜放进冰箱
- 扔垃圾
- 吃完饭洗碗
- 把干净的衣服折叠起来,并放回相应的衣柜
- 洗完澡之后,把脏衣服放进洗衣机
- 准备上学用的书包,衣物,鞋等
2,再列出一些每周你女儿可以选择,而你又愿意付费的家务。这些家务不一定每天都得完成,如果周末孩子时间比较宽裕,就可以让孩子在周末做。有时候,由于金钱的刺激,孩子可能会更好地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以求做更多的家务,那么这样你和孩子就得到了一个额外的收获。比如:
- 清洗厕所
- 拖地板
- 整理碟片
- 给家里的植物浇水
- 给父母按摩
- 帮父母擦鞋
3, 父母还可以在家中列出一快揭示板,定期,比如每周末(或者每个月末)把希望孩子下星期(下个月)帮助自己做的有偿家务写上去,看看孩子有没有兴趣帮忙,如果有的话,和孩子约好哪天做,这样又提供了孩子通过劳动做家务挣钱的机会。比如:
- 春节前全家大扫除
- 洗车
- 整理换季的衣服
- 擦窗
- 帮父母整理客厅等家庭中的公共场所
4,鼓励孩子从小成为企业家
如果孩子真有动机想要赚钱,你还可以鼓励女儿在家中,或者社区寻找/创造机会做额外的家务来赚钱。比如:如果你自己是做生意的,你女儿提出要给你复印资料,贴标签、拆东西等赚取额外的零用钱;或者你女儿主动提出周末帮你擦窗,清洁冰箱,寒暑假下厨房为你做饭等额外家务活。我儿子10岁时回中国,从上海的小商品市场上批发了许多小商品。比如:精致的手机链,真丝围巾,中国灯笼等在我们小镇的市场(farmer’s market)上卖。利用差价,去年圣诞节2个周末,儿子赚了$200多加币。
通过做家务,孩子从打理生活周边的小事做起,学会生活所必需自理能力,从而能培养孩子自立意识,满足的心态等健康的心理。孩子的成长必须靠自身的力量,父母给孩子的家务事而带来的效果,真是超乎我们的想象呢。
有关孩子更多家务事的选择,可以参考博文:加拿大孩子的家务事清单,孩子不愿做家务该怨谁?,加国父母9招让孩子愉快做家务。
更多子女教育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