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MSN搬家 |
我一直以为,我是一个善于沟通的人,虽然,我是个ISTJ,但是经过好几年的媒体训练,加上上个阶段的研究生拿的是传媒相关的硕士学位,不要说仅仅是人与人的沟通,我甚至认为操弄媒体与阅听人沟通都不成问题,但是今天下午,我真的扪心自问:我真的懂得沟通了么?
第一,二组的团队虽然在二班中表现相对的好,我也与同学们对其它团队的沟通模式嗤之以鼻,但是我真地发现了录像中自以为是的低效沟通手段就是我在公司对员工的说话态度,而我引以自豪的聆听却也在我反思自我之下呈现了高傲自满的本因。我一向不喜欢愚笨的人物,对于那些不够聪明的人我总是毫不留情:对员工我会直接指责缺点并指派改善方案;对他人我会选择不动声色假装倾听但却发自内心瞧不起对方。追求效率一向是我的座右铭,而且我也总是知道该如何做到,为了达到目标我甚至可以跟我最厌恶的人沟通,负责最艰难的任务,处理最低级的工作。但是,我究竟真的在沟通么?
这两年我最常跟同事阐述的是“镜中自我”以及“媒体真实”,我的市场营销团队都十分理解他人对自我的态度反映了自我对他人的心态,而媒体真实则是可以操弄,令阅听人的自我真实如我所愿的跟社会真实相同或向悖。我不停的向别人展示我沟通工具的数量充沛,但却无法抹煞我的一场失败的婚姻,而沟通就是那场婚姻的最大败笔。上课的第一天我问了教授一个问题:一个完美的说谎者他的社会人格究竟能不能成为他的自我?其实这个问题应该被还原成:我能不能凭努力成为我想要成为的人?ISTJ是我的社会人格,在公司,学校,人前我表演成这样的个性,但是内心的罩门却在最亲近的人身上形成了缺口。这样,究竟是不是我在沟通?
记得第一天上课的课后小组讨论,我跟我的组员说:我来学习的目的就是拿到第一,而我也会全力协助第一组拿到全班第一。这个暗示确实产生了效果,我们在上一门课顺利地拿到了比较好的成绩,而这堂课到目前也还差强人意,客观地说我真的理解并实践了我所学到的沟通技巧。但是当行为与自我剥离的时候,似乎认知不协调理论都没有办法解释我为什么能有超过百分之百的精力做超越年纪的表现。我能不能在聆听的时候真地做到真心理解对方?我能不能在面对亲人的时候仍像对其他人一般祥和?我能不能真的喜欢挑战而不是担心被人讥讽能力不行?也许这些问题渐渐的会不那么重要,因为,当我渐渐的剥离我所熟知的世界之际,我是谁已经没人关心,只要我能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