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虚拟真实2

(2005-06-10 17:29:56)
标签:

杂谈

分类: MSN搬家

当然网络社会阶级价值的不易转换性,一部分也来自于网民身份认定的困难,一个电邮地址或是一个昵称,在网络社会中也许有相当的阶级价值,但对于其他社会化单元而言,想要认定其身份仍然有相当技术上的困难。最近在互联网产业中发展得沸沸扬扬的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或直译成社会网络服务,却轻易的将这个认定(Identify)问题抛诸脑后,而这就是成功的将阶级价值在传统社会与网络社会间转换,其原因就是基于经济人思考的系统设计。

所谓经济人的理论,是将人看成理性且自私自利的,唯一目标就是个人效益最大化,仅仅参与付出小于效益的活动。从经济人的理论来看许多互联网企业的会员机制设定,网站经营者唯一获得的有效身份认定仅是一个电邮地址或是手机号码,因为该企业的组织活动设计仅在这些讯息上与网民本身效益结合,当网民认知付出更多的成本(即身份认定资料,如真实姓名等)也不可能获得更大的效益,网民行为自然会倾向不告知或欺骗。但SNS的组织活动本身就基于真是社会中的人际网络关系,当网民意识到加入并尽可能的将个人讯息分享将因为网络外部性而增加这个服务平台的效益,进而获得更大的个人效益,这种网络服务所获得的认知讯息真实性就大幅提升,而这也正是SNS近期快速发展的原因。

值得提醒的是:近期有些SNS服务提出了某些会员激励机制,重新回到了仅与网络社群增加有关的指标上,如邀请朋友加入可以提高阶级价值等,极可能将个人效益与真实社会网络效益脱钩,最终获得数量庞大的虚假会员资料。SNS的组织活动应该尽可能的与核心价值结合,也就是社会网络的整体效应提升,除了网络外部性考量之外,Baker所提到的联带光谱也十分重要,提高SNS所服务网络直接节点(node)之间的强度将能有效的提高整体SNS效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