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认错

心肌梗死

优客李林

分类: 李骥精选
前台湾知名流行乐队组合李骥,于8月14日搭乘从上海前往北京的夜行动车途中,突发心绞痛,被送往北京和睦家医院急诊,确诊为前壁心肌梗死。因送医过迟,无法当场进行心导管手术,仅能以药物保守治疗。医院同时对家属开出病危通知...

    濒死的记忆,在三百六十四天后回顾,那种呼吸紧迫和狭心疼痛就不由自主地袭来,明明我恢复的有模有样。或许是我不该反复提醒自己该张罗下辈子的生命意义,因此多嘴说中了这次几乎要命的急症,庆幸的究竟是保密功夫做的不错,还是根本没人关心,差一点、我就成为徐志摩先生描绘的一片云,在转瞬之间消失踪影,不必讶异无须欢欣。
    这些都不重要,我还有命、来得及认错。数来这三百多天都是多赚的,我一定得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出版社的邀稿启发了我,何不把过去不敢承认不愿忏悔的过错写下来,让自己下次面对死主的时候少一些遗憾?于是,《认错》从一首歌、化成一本书。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死了一次,让我活过来的,必然是那些还没了结的生命任务。我不完全明白暇满人身究竟的意趣是什么,最少我可以先从已经想明白的开始,同时,把我写过的歌
标签:

一个李骥

汶川大地震

歌词

分类: 李骥精选

今日晨起,早课依旧,却困扰于顿促的心情,不能释怀。回沪工作生活的场域,局限于乐学斋学校教学空间、加上顶层咫尺蜗居,不清楚是否和上海今日阴沉的天色有关,还是其他不可言喻的感伤,总之带着莫名的微抑郁,迈开日常工作的步履。一直到阅读了新闻,才在反复报道的提醒下明白,汶川地震十年了。

不是通过这场灾难,或许还有人不相信善愿能众志成城;不是因为这次祸端,未必我能有机会明白生命的意义。因为地震的灾祸、我曾经写过歌,那是1995年一月日本阪神大地震,收录在销售成绩极差的《一

标签:

传统文化

优客李林

业果法则

情感

分类: 传统文化

「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报应不爽的因果法则在我身边一再现起,最浅显的就是听到旁人最常对我说起的两个字竟然不是姓名,而是认错,曾经被视为光环的身份在大部分的旅程中只是沉重的包袱,可我还得扛着喘息着继续寻找生路。我大概是拿了一个迷彩的外罩试图遮掩,不过着包袱依旧

(2017-01-28 10:27)
标签:

教养

情商

孝经

传统文化

儒释道

分类: 传统文化

  上个世纪的最后十年,当情商理论被提出的时候,这位博士也提出了一个预测孩子未来成就的公式:80%EQ+20%IQ=孩子未来成就。情商公式揭示了人类知识的学习为的是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大部分问题和挑战来自于社会互动和人际关系,所以智慧必须成就于人,掌握人与人的关系就能将知识更妥善的利用。

  情商的观念对于传统重视知识教育的中国父母而言是不可思议的,不是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吗?怎么会变成情绪比考试重要了?这种以人本为基础的教育理念真的说明中国的教养观念不合时宜了吗?两千五百年前的教育大师孔老夫子的中心思想可以总结在一个“仁”字

(2016-12-17 10:14)
标签:

情商

教养

原生家庭

换位思考

儒释道

分类: 心理咨询
父母也是孩子

父母也是孩子,会寂寞、怕孤独、甚至怕黑不敢一个人睡。

而父母为了孩子,愿意承担起生活的压力,为孩子准备遮风避雨的港湾。

只是父母也还是孩子,或许没有能力给孩子一个完美的家,偶尔自己的小情绪还管不住的砸在孩子面前。

教育专家说这是父母的错,让这个被称作父母的孩子委屈自责。

社会环境说

标签:

儒释道

基因

思想

复制

教育

分类: 传统文化
思想的自我複製

  我们究竟能否感知他人内心的思想?当然可以,看着城市高耸的建筑,我们看到了建筑师的思想;聆听一场深刻的演讲,我们听见了理论家的思想;品尝餐桌美味的佳肴,我们感觉到厨艺家的思想。而且,当我们收到了别人的思想,会将其刻画在记忆之中,在适当的时候提取出来影响他人。这么看来,思想也和基因一样能通过生物载体而自我复制了。

  这个观点并

(2016-12-05 12:19)
标签:

儒释道

传统文化

愿景

教育

分类: 传统文化
企业愿景、使命、价值、战略与孔子思想

  不论个人的修行或企业的经营,都应该“志于道”订定明确的目标,只是什么样的道才是仁人君子的志向所趣?孔老夫子的天命、人伦及修身之道,之间似乎存在差等关系,哪一个高度最适合作为目标设定?

  孔老夫子曾说:“吾道一以贯之”,可见得道的真实内涵是贯通天、地、人,整合

(2016-12-04 16:10)
标签:

儒释道

天命

孔子

修身

教育

分类: 传统文化

  中华文明的发展,可以说是在“知天命”的基础上展开的;而世界文明的演进,也是循着相同的轨迹而不断前进。从帝尧遵循天数,推算日月星辰运行的规律,制定历法将一年三百六十六天、春夏秋冬四季和天时节令告诉百姓,中华民族就开始掌握了“知天命”的法则,从游牧生活进入了农耕社会。而世界上其他的民族也在相似的阶段观察天文地理,描述自然运行的规律。通过观察天地运行的道理,人们开始掌握“预测”的能力,知道在适当的时间种,就能在一定的时间收,也可以说人类开始在时间的续流中获得了穿越的能力,似乎开始掌握自己的命运。从此之后,中华文明因为“知天命”而开始蓬勃发展,而其他民族的成就也开始有了新的动能,所以敬畏以天地为

标签:

教育

儒释道

孝经

传统文化

读经

分类: 传统文化

  从事信息产业及企业管理工作几十年的时间,然后投身心理咨询针对幼儿发展及儿童青少年情绪教育工作又十多年,西方科学及人格哲学对我的价值观影响不可谓不大,所以在三年多前参加了一个以经典教育为主、重视行为教育及品格发展的机构培训,听到还有一群人在幼儿阶段就让孩子读经背诵,我真的无法苟同:现代幼儿教育重视的是多元智能,怎么还有人纠结在读书写字上?直到我静下心来背诵《孝经》,并且有机会聆听智者的教诲,我才逐渐明白:读诵并不仅是智力学习,而是多方面能力发展的刺激;《孝经》也不是封建思想的禁锢,而是现代教育的方针。中国是个很独特的民族,我们现在通用的文字大部分

标签:

传统文化

儒释道

孝经

智慧

慈悲

分类: 传统文化

“爱是什么?”绝对是人生的大哉问,不论通过多少人、历经多少世代的研究,都无法给出圆满的答案。既然孔老夫子在《孝经》中提出“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是否从孝入手,能帮爱找到其归属?或许答案就在爱与敬这两项行为准则总被圣人同时提出,其中相互摄持的动力就是人类智慧的核心。

孔老夫子的中心思想是“仁”,而孝是行仁的外显行为之一,强调孝只是圣人明白“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的道理,待人着想势必先从“亲”入手,所以才会提出“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的观念,通过孝道的实践逐步泛化待人着想的能力,最终达成“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