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组公开课、评课:《呼风唤雨的世纪》

(2013-01-13 01:17:54)
分类: 练川小学语文组活动记录表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   练川小学 

项目名称

校级公开课

项目负责人

杨志丹

活动时间

2012.12.25

活动地点

四年(1)班

活动主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主讲人

林忠燕

参加对象

语文组成员

申请学时

主讲人2学时,成员1学时

  

活动内容  及进程

      一、全体语文教研组成员听林忠燕老师的展示课《呼风唤雨的世纪》。展示时间:2012.12.25。

      二、课后教研组成员对林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大家各抒己见。

例如:

      柳小娥老师评:目标明确,落实到位。本课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的特点用词准确,林老师在教学中,在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很自然地渗透说明文用词特点,突出教学重点。教学中,林老师带领学生深入感悟课文,如剥笋般层层深入,学生通过朗读激发了对二十一世纪的赞美和热爱,实现情感目标。

      杨玉莲老师评:把握精确,轻松驾驭。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熟悉教材才能把握对每个环节都把握精确,轻松驾驭课堂。如板书的形成,当学生学习了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后,林老师问“是什么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这么大的改变?”学生说是发明、发现。教师很自然的把科学、人类与“发明、发现”之间的关系板书展示给学生,简单明了。又进行“发现”与“发明”的区别教学。林老师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让学生说说两词的区别,然后用“发明”“发现”分别说一句话,这一环节从具体到抽象,从生动到概括,从理解到运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丰厚扎实。

      钟小丹老师评:设计巧妙,朴实无华。在品读课文时林老师抓住“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中心句以点带面,环环相扣。特别值得学习的是,随着学生的思路在学第四段的同时,以点带面方式推进教学,学习第三段内容。另外,林老师在注重课文知识学习的同时也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比如:进行了句式训练:那时没有(            ),只能(          )。使学生不仅积累了词汇也理解了课文。真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啊!

活动反思  与建议

      这节课林老师没有只抓几个尖子跑,而是把小组的合作学习落实到了实处,真正让每个小组成员都在合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从中受益。不搞花架子,不为合作而合作,教师充分考虑并关注到了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认知能力。 整堂课从总体设计和实际效果上看,由易到难,从直观到抽象,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如果课堂上老师的语速能放慢一点,就更完美了!

过程确认

                                         科研处负责人签字:宋俊英

 

 语文组公开课、评课:《呼风唤雨的世纪》



语文组公开课、评课:《呼风唤雨的世纪》
语文组公开课、评课:《呼风唤雨的世纪》
语文组公开课、评课:《呼风唤雨的世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