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2学年第一学期语文组第一次教研活动集体备课

(2022-10-12 18:49:56)
2022学年第一学期语文组第一次教研活动集体备课

2022学年第一学期语文组第一次教研活动集体备课

2022学年第一学期语文组第一次教研活动集体备课

2022学年第一学期语文组第一次教研活动集体备课
    执教者:黄爱修
一、 以“桥”导入,梳理课文
1.导入:一座桥连接两岸,一座桥跨越天堑,一座桥甚至能带来生存的希望。今天咱们就来读一篇以“桥”为题的小说。
2.学生交流:关于小说这种文体,你都知道些什么?(环境 人物 情节:起因 经过 高潮 结果)
3.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边读边思考:这篇小说写了怎样的环境,又有哪些人物发生了什么故事
4.学习词语。
(1) 学习词语。
拥戴 清瘦 沙哑 揪出
咆哮 呻吟 狞笑 放肆 势不可当
指名读词语。
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组词语描写老支书,第二组词语描写洪水。
在第二组词语前面加上“洪水”,学生再读词语,感受洪水的威力。洪水咆哮 洪水呻吟 洪水狞笑 洪水放肆 洪水势不可当
学生练写“咆哮”“呻吟”,作业本中练写生字。
5.梳理课文。
(1) 四人小组合作:用关键词填写这篇小说的信息卡。
(2) 反馈交流。
(3)根据信息卡讲讲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说《桥》信息卡
环境:暴雨 山洪
人物:老支书 村民 小伙子 老太太
情节:
起因( 山洪逼近 ) 经过(疏导过桥 )高潮( 桥塌人逝 )结局(祭奠亲人 )
二、聚焦环境,感受“桥”之险
1.学生浏览课文,画出描写雨、洪水和桥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2.出示句子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3. 朗读,体会“桥”之险。
(1)男生女生合作读,男生黑色字,女生蓝色字
(2)读着这些句子你发现了什么?(如:情况越来越危急;运用了大量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突出了环境的恶劣;语句都很简短,突出了紧张的氛围。)
(3)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环境的恶劣的?抓住“咆哮、一米高、跳舞、狞笑、舔”等词语读出洪水的肆虐。
(4)学生自由选择,带着体会读一读,读出紧张的气氛。
4.学生观看暴雨洪水的图片或视频,配音朗读。
三、聚焦人物,感受老支书的光辉形象
1.这么危险的情况,人们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描写人们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出示写村民的句子:
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2. 此时这座桥就是一座生命桥,大家纷纷逃难,但有一人却站着不动。他是谁?(老支书)
(1)出示句子: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学生齐读)
(2)与慌乱的人们相比,这是一位怎么样的老汉?他站着那想什么?
(3)学生朗读,读出老汉的临危不乱,心系村民的老汉。
3. 文中还有很多地方描写这位老支书的,请画出描写老支书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批注对老支书的印象。
4.反馈交流。
 
(1) 聚焦老汉的言行。
学生练读句子,借助提示语读好相应语气。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后边!”(三个感叹号,三个短句,读得坚定、干脆、有力。)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一个“吼”,读出愤怒与不容置疑。)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又是一个“吼”,读出情急与不容置疑。)
引导学生关注动作“揪”“推”,进一步体会老汉的形象。(老汉深爱孩子,舍己为人,不徇私情。)
5.真是令人感动的老汉啊。如果老汉有幸当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请你为他写一段颁奖词,你会怎么表达?
四、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
1.整合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发现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1)渔塘与麻小对读描写环境和人物的句子。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2)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的笔墨描写环境?
青山不老
执教者:王敏

教材简析《青山不老》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以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为总目标,正确把握语文的人文性、实践性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我将以新课程的此理念贯穿渗透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因此,我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小组讨论来学习课文,从而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髙他们语文学习素养。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肆虐”、“盘踞”等词的意思。

2.抓住文中的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3.通过对比,朗读等方式感受老人创造的奇迹,体会老人对土地和家园的热爱,以及改造山林的艰辛和决心。

难点】重点:抓住文中的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难点:体会老人对土地和家园的热爱,以及改造山林的艰辛和决心。

学准备】课件

学过程】

板块一、概括奇迹

1.同学们,今天我的来学习一篇关于“奇迹”的文章,出示:奇迹,齐读。质疑是谁?做了什么事?创造了奇迹【课件2】

学习活动: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20课《青山不老》,带着这个问题大声朗读这篇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板书:奇迹

   2.生字认知。【课件3

2.谁做了什么事创造了奇迹?【课件4生答(师评:你是多么勇敢,同学们要向他学习)

小结:老人植树造林创造了奇迹【课件4出示图片2张】

3.学法指导:同学们,抓住课文主要人物,再借助文中的关键词句,还有主要事件,可以帮助我们既快又好地概括内容【课件4

板块二、寻找奇迹

学习活动:那么这个山野老人他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呢?默读课文找出关句子【课件5

1、预设:生答句(师评:你能告诉大家这段话出现在哪个自然段并带上你的礼貌吗?

生答句(师评:你找到了最要的一句话)

答句(师评:你找到最难找的一句

提示:现在的的晋西北怎样的?生答句

2【课件5句子3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老人创造的奇迹,齐读。

a. 【课件6学习第一句:我们一起来看第一句老师把几个词变红了,为什么?(参天、全、全)生强调要重读(师评:重读关键词能让我们的声音有抑扬顿挫之美,能让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句子的意思)

谁愿意来重读第一句话?(评:你读的声音有了抑扬顿挫之美)

b. 【课件7学习第二、三句用重读字词的方法,自己读读二、三句,再指读。质疑:你们听出来他重读哪些字词吗?生:十五年、沟、七条、三千七百亩等,显红【课件8,从这些重读的字词当中你会到了什么?生:数量巨大,时间漫长

同学们,我们也像他这样再重读一下,感受老人创造的奇迹,三句【课件9

板块三、感受奇迹

1.【课件10出示图片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这样的青山是很容易见到的,而作者为什么偏偏称它为奇迹?【课件10出示奇迹他奇在哪呢?只有学了老人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创造了奇迹,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它的奇。

学习活动:请同学的默读课文找一找,这个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课件10出示问题

2.指答(师评:你把创造奇迹这方面补充得更完整了)

3. 【课件10句子3师生合作读,师引读,生跟读

4.我们一起体验一下中国晋西北的大环境【课件11图片3张

5.填词: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所以作者说【课件11句子2指名答,填词

肆虐:释义盘踞:释义【课件12意思2所以在我国晋西北,恶劣的天气来势汹汹板书:环境恶劣

6. 【课件13句子】我们再来读一读晋西北的环境,读出来势汹汹的灾害,师带读。

7、对比学习

这是晋西北过去的环境【课件14过去】,现在经过老人的造之后是这样的【课件14现在我们合作对比读读这几句话。

老师带读,男生读,女生读现在

体会过去和现在截然不同:从这翻天覆地的变化,你体会到了什么?【课件14三箭头生答。这就是为什么作者偏要说这片树林是【课件14出示奇迹】

板块四、走进老人

1.同学们,创造这样一个奇迹的老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15他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呢?我们接着学习创造奇迹的另一个背景环境。

学习活动:快速浏览课文,他是一个怎样的老人?15年里过着怎样的生活?【课件15问题

2.生答,师总结。【课件16句子7齐读

3.瘦小的老头,年过花甲开始植树,三间房就剩下他一人,老伴朋友相继离世,同学们请展开想象,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老人在15年里过着怎样的生活?生答:艰苦(师评:把句子说完整)生答:孤独(师引导:你从哪里体会到的?)师板书:艰苦、孤独

我们再把老人的形象读一读,男好女分组读。【课件16句子7】

4.就是这么一个忍受孤独,忍受艰苦的老人,在15年的执着里创造了怎样的一片奇迹【课件17句子3要求轻声、缓慢、深情齐读

5.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年过花甲的老人,在他的执着之下依然创造了奇迹,让你在奇迹前面加个形容词,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奇迹?生答:了不起【课件17全板书:了不起

板块五、领悟精神

1.学习活动:完成《课堂作业本》。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请同学们完成课堂作业本第一题。【课件18校对。

2.老人创造了了不起的奇迹,他已经 81岁高龄,唯一的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要接他去享清福,可他为什么不走

学习活动:在书上找一找,老人为什么执着于植树?【课件19出示问题】

2.生答,【课件20句子3分组读

3.老人把自己的生命转化成什么了?生:树,植树造林的精神。作者跟你们也有同感【课件20句子4齐读

4.谁与山川共存,日月同辉了?老人的什么?什么样的精神?(师:句子说完整老人保护环境,造福于人的精神.......)板书:保护环境、造福于人

5. 【课件21出示图片同学们,此时的青山【课件21青山,还仅仅代代表的是树吗?那代表了什么?生答:老人的精神【课件21出示老人老人的精神已经化做了这片生机盎然的树林,老人的生命就像树根深深地保住了土地。

6.作者说青山是不会老的【课件21出示不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老的?生:老人的精神不倒,青山不老。只要老人把这种精神一代代传下去,青山是不会老的。师:掌声,我们要把这种保护环境、造福于人的精神世代传扬下去

板块、读题小结

1.质疑:课文为什么要以“青山不老”为题?生:老人种的树会一直为沙漠带来绿色。生:老人保护环境、造福于人的精神会像青山一样永世长存师总结。

2.我们饱含着对老人无限的敬意,饱含着对青山深深的感叹齐读课题,课后我们要以实际行动保护我们的环境。

板块七、阅读推荐:《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大瀑布的葬礼》【课件22

板块、作业设计

1.体会老人创造的奇迹

2.做一件力所能及保护环境的小事

板块板书设计

20*.青山不老

了不起的奇迹

环境恶劣

孤独    保护环境

艰苦   造福于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