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厨房定将消失
(2020-09-08 04:14:59)
标签:
财经厨房成本孩子变化 |
分类: 人生感悟 |
家庭厨房定将消失
本老头还说鸡毛蒜皮。
能说点别的么?
可以!
风花雪月,这个可以有;才子佳人,这个可以有;蚂蚁上树,肥猪上天,这个也可以有。别的,最好绕过。
当然,鸡毛蒜皮也可以,完全可以。
从字面上看,这是饮食问题。食者,民之天也!
所以,说说鸡毛蒜皮,也是高大上的事情。
既然正名了,我就开说啦!
夏天过去了,但今年夏天的酷热还是令人心有余悸。
热到啥程度呢?我从书房的窗户望出去,对面人家的屋顶好像着火了,火焰一阵一阵的。小区行道边上的几棵兰花树,树叶仿佛被火焰燎到了,一片片卷曲起来,佝偻着身子,没有一点生气。
天热与我何干?一不要去种地,二不要去做工,坐在空调屋里看风景,叹什么酷热?
但是,可但是,我要做饭。
每每去厨房,就像进入一个窑洞。
不是延安那一带冬暖夏凉的窑洞啦,是我们南方烧砖头的窑洞。
有知道烧窑的么?没有?那就好办。
把砖坯码在洞中,然后用柴火加温。不断地添柴,燃烧一天一夜。从火眼可以看到里面红彤彤一团,就像地球的内核,这就可以了。然后把灶门封住,把烟囱也封住,再从封闭的烟囱口往里灌水。五天十天之后,好啦,开窑,里面的土坯就变成青砖啦!只是这个时候还不能进去,太烫。再过几天,人们把身体包得严严实实,冒着酷热进去搬运。在里面小待一会,就得出来降降温,不然受不了。
这样的天气进厨房,就有进窑洞的感觉。
许多有钱人家厨房也装空调,这就没问题啦。但我们舍不得,一直舍不得。掰着指头算账,装个空调3000元,使用十年,一年用60天,每天折旧5元,还不算电费,还不算这三千元十年中的机会成本,不合算不合算!
如何合算呢?
本老头提议暑期吃食堂。
不是单位的食堂。退休了,没有单位啦,吃啥食堂?嘿嘿,我们这里的大街上到处有食堂,还有名曰人民公社食堂。
这段日子,我们经常去食堂用餐,很好,很实惠。这里男女老少众人云集,真像当年吃饭不要钱。
所谓很好,是菜品丰富,味道也不错,反正比我做的好;所谓很实惠,就是不贵,真不贵。看起来自己买菜做饭便宜,但算总账,把油盐酱醋算进去,再把厨具折旧算进去,就不便宜了。还有空调,每天五元,也是硬性的成本支出。
因为这个体验,我就想呀,厨房不久可能会从家庭中退出。
这个有道理可预期呀!
第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了。吃的问题是最基本的社会需要。随着分工日益细化,一家一户小作坊解决吃饭问题,肯定要被社会化经营所替代。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人们从厨房解放出来,享受专业人员提供的美食,不是很好么?
第二,取食公共食堂的支出越来越低了。本老头在前面打了小算盘,这样说是有根据的。吃食堂价廉物美,当然是比较而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家厨房越来越讲究了,自办伙食的成本支出越来越大了。去餐馆用餐,尽管被商家赚去了一定的利润,相比而言也是合算的。
是不是家庭厨房会灭绝?也不会啦,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有些朋友擅长厨艺,你把厨房灭了,他到哪里去一展身手?有些朋友闲得无聊,厨房是他安身立命之地。你把厨房撤了,他身安何处,心安何处?当然更有许多朋友经济账算得更为精细。他不愿意食堂老板赚他的钱,宁愿把钱分散给其他许多商家,比如盐商油商酱油商,还有肉贩子菜贩子米贩子,然后累自己一身臭汗,名曰锻炼身体。
本老头由此及彼,又想远了。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也天天在变化。将来的某一天,不要说家庭厨房没了,家庭也可能没啦!
我们从历史看过来,五代同堂没啦,四代同堂没啦,三代同堂也快完了。眼下多半是两代同堂,所谓核心家庭。你爷爷辈想挤进来,难。还有一代同堂的,就是丁克,不要孩子。而且一代同堂的朋友结合得也并不紧密。今天说我爱你爱到骨头里,明天提个箱子就走人。你说这样的情形多了,家为何?何为家?
后代繁衍咋办?这是个问题。我估计,以后的生育,不会由女人独力承办。两口子商量要小孩,可以,向有关机构申请,然后经过一系列审核,获得通过,就提取双方的生殖细胞,经验证完全健康便让细胞结合。然后把受精卵放在一个特制的器皿里培养,贴上标签,注明父亲母亲。十月之后,宝宝哇地一声出瓶啦!
这是一个趋势。所谓科技进步,不就是用人工的力量代替自然的力量么?别的方面都可以,生育方面为啥不行?
要是夫妇们不愿意这么麻烦,更不愿意做父母,咋办?人类不是要断子绝孙了么?有办法,采取工厂化生产人口。招募志愿者贡献生殖细胞,然后批量繁殖。不过这样出来的孩子没有父亲也没有母亲,是一个纯社会人。
一旦生育工厂化社会化了,家庭就消亡了。
好像扯远了。
有厨房的朋友,好好做饭;有家庭的朋友,好好珍惜。因为,这都是濒临消失的事物。但凡要消失的,当然是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