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靠衣装我也装
(2020-09-03 03:40:24)
标签:
财经衣服高尚体面骨相 |
分类: 人生感悟 |
人靠衣装
说段外国小幽默先。
有个女孩成天缠着他有钱的老爸买衣服,时兴什么就要买什么,不能错过。父亲烦不胜烦,有一天很认真地说,孩子,你就不能追求一点高尚的东西?女儿想了想,也很认真地回答:好,爹地,我们来谈谈帽子。
本老头这一回也来说说衣帽问题。
博客中有个朋友叫兰景舒。看名字就知道是一有文化之人。你想呀,兰景舒,兰花美景,当然令人舒服呀。但有一天,该朋友在博客中叫穷,说“本人消费水平低,衣服在几十,几百,最贵的也不超过3000,鞋子在300——2000之间,最贵的一条巴宝莉围巾还是姐姐给的。”又透露说,有一回去超市买了一个日本碗,付账的时候收银员小姐姐友情提示,这个碗65元哈。我本能的反应:难道我就一穷酸相?
本老头边看边对照自己,暗暗地思忖:3000的衣服,我有吗?有过吗?没有!2000的鞋子,我有吗?有过吗?没有!65块钱一个碗,我家有吗,买过吗?更没有啦!但凡去超市买碗,超过十元我就觉得贵了,不能接受。
还没看完全文,本老头就有感而发,说兰老师,您是高消费了。然后就述说我的穷,那比兰老师寒酸多了。
小时候穷,大家都差不多。不过我经历的穷苦,还是有点特点。我们小时候的衣服裤子,其袖子和裤腿总是一节一节的,像树的年轮一般。个子一年一年长呀,但衣服不能一年一年做。母亲就找出几块旧布来,加长。一年加一次。一般加到两圈之后,衣服实在穿不得了,过年前才收起来,换新衣。
其实这不算什么。那年代,有衣遮体,免于丢人,很不错了。
问题在于穷惯了,后来尽管有点钱,也还是穷。当然不是真穷,是表现出来的穷。我在前面说到,一辈子没穿过一千元以上的衣服,没买过一千元以上的鞋子,这是真的。当然,单位发的工作服除外。人家总是把工作服视作粗布,下班了,要出席什么场面了,就脱去工作服,换上体面的行头。我哩,正式的场合,要体面了才会找出工作服来,一本正经穿上。因为,说实话,这工作服的确不赖,纯羊毛的,而且是我喜欢的藏青色。银行有钱,的确有钱。
我家领导也曾多次提议给我买几身好衣裳。我哩,觉得身上的衣服好好地,不穿可惜了,等破了再说。可也是奇怪,小时候的衣服穿几次就破了,现如今一件衣服穿几年十几年,还是好好地,真没理由抛弃它。
我的衣服,只买对的,不买贵的,其实是有些心结在里面。我不知道那些盛装的价值在哪里,觉得花几千几万买件衣服,不值。
记得在省城工作的时候,有一回在等电梯的时候看到一个部门老总穿一件灰色衣服,看似平常又不平常。哪里不平常呢?说不清,只觉得他穿上这件衣服,人精神了许多,也帅气了许多。我这个老土就盯着人家的衣服问:要一万么?他不说要,也不说不要,只是笑了一下,说差不多。进到办公室,我的一个部下刚才也在电梯里,这会儿就跟进来,说老师(这孩子有水平,对我不叫职务,叫老师,令人愉快),王总的衣服是一个法国的名牌,十万肯定拿不到。这一下把我惊得,真有一小会张着嘴巴。我就想,十万,一套一居室呢(那时节,省城的房子四千不到一平),背在身上,太夸张了吧?而他的情况好像与我差不多,双职工供养一个孩子上大学,应该不会富裕到哪里去。
我对有些朋友花大价钱装扮自己,心里不太认可。这是心结之一。
还有一个现象,有意思,也让我觉得衣饰这东西的价值,还是要看人,不完全看物。
我家领导很讲究衣着,她是文艺爱好者嘛。有一个规律,但凡喜欢唱歌跳舞的人,不论男女,都不会穿着邋遢。但我家领导不追究名牌,从来不。只是要有点特色,而且合适。衣饰合适,里面就奥妙无穷了,难以述说。奇妙的是,她从不透露衣服的价格,但无论穿什么,她的同事都说好,而且断定是名牌。早年她去澳洲走一趟,买了几件衣服,最贵的一百澳元。科里的同事就说至少一万。在同事的眼里,她不会穿几百元的衣服,不会。
每每说起这些,我家领导就很得意,几百元的衣服被人家看作几千上万元,好像捡到了很大的便宜。我就对她说,这是你内在的价值在支撑你廉价的衣饰。本老头最善于奉承,由此可见一斑,对么?
因为总觉得几千几万的衣服物无所值,而且还认定一个人穿什么不重要,你是什么才重要,所以本老头就一直穿旧衣服,而且多半是化纤布,穿都穿不烂。与此同时,努力在提升内涵上下功夫。
可惜的是,内涵这东西,不是想怎样就能怎样的。本老头毕其功于一生,还是一个乡巴佬。
上次在上海,我们走进一个高档奢侈品店,东张西望。我家领导心虚,怕被人驱赶,就说走吧。我说不怕,她们看不出我们是有品味之人么?于是,继续昂首阔步。孰料一会儿就来了一个经理模样的人,问我们要些啥,需要一些什么服务。问得很客气,但客气中有一丝冰冷。我们老两口半天没回答人家,窘迫之下,只好狼狈转身。
出得门来,我回头看它的字号,骂了一句:看不出我们是有钱人么?看不出我们有学问么?狗眼看人低!我家领导笑,说有钱人有你这样的么?的确,我穿的是一件二十年前的黑T恤,还是单位八一建军节发的。当时很好看,如今穿在一个老头身上,真是有点怪异。至于有没有学问,好像真的看不出。本老头从里到外,土味浓厚,没办法让人鞠躬敬礼。
有了这次教训,我家领导又旧话重提,认为还是要买一身好衣裳。她毫不留情地揭示一个事实:既没有青春,也没有学问,更没有钱财,再不捯饬捯饬自己,以后如何出门?
本老头无话可说啦,于是,被牵着去了男装店。告诉朋友们,现如今,这老头可不是那老头了,有模有样哩。
好啦,不写啦。本老头码字经常这样信马由缰,南辕北辙。
最后陈词:完全依靠衣装,过于浅薄了;完全不在乎衣装,过于马虎了。如果您肚里没有满腹的才华,家里又没有几座金山银山,最好还是置办几件像样的衣服,让人家以为你混得还可以,不至于过于轻贱你。《醒世恒言》有言:“佛是金装,人是衣装,世人眼孔浅的多,只有皮相,没有骨相。”有志朋友,不可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