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物价财政信贷就业 |
分类: 财经漫谈 |
这物价咋就只涨不跌呢?
我们老百姓过日子,物价是个揪心的话题。这些年,物价就像邻居家的孩子,天天看长,一天一个样。孩子茁壮成长令人高兴,可这物价天天涨就叫人受不了。你咬着牙拿出百元大钞,劈开来买米买菜,以为可以支撑一些日子,谁曾想到商场转一回,没了,就剩几个钢镚儿。
以前说,农产品价格上涨是因为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低,一稻一粟,都很辛苦。要提高农民伯伯的生活水平价格就应该上涨。这好像有道理,于是大家接受了农产品大幅涨价的现实。可如今什么都涨,老百姓生活必须的轻工业品,没有不涨的。而住房就更不用说啦,越说越胃痛。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其实很简单,钞票发多了。
打个简单的比方。有一万元人民币对应一百台电视机,每台电视机的价格就是一百元。要是人民币添加到两万元,电视机没有增加,还是这一百台,那每台电视机的价格就是两百元了。有朋友说,两百元?太贵了,俺不买就是。但你不买他会买,因为人们会担心不久会涨到三百元一台。这就是物价上涨的奥秘。
为什么要发那么多的钞票呢?
大家把矛头对着财政,说是当年的四万亿惹的祸。其实,政府的投资来源于老百姓缴纳的税收,都是真金白银,有物资基础的。即便是国债,也是向老百姓借来的钱,背后也是有相应的物资在那儿。如果政府向中央银行借钱,中央银行不生产电视机,也不生产稻米,只生产钞票,它印出来的钞票给政府,政府再通过预算支出投放到市场之中去,就等于往稀饭里兑水了。我们国家,不存在这种情况。
钞票发多了的根子在银行。我们总是说控制总需求有两个闸门,一是财政,二是信贷。这些年,我国的信贷投放太多了。今年上半年,信贷投放净增加7.37万亿,GDP增加13万亿,意味着每增加一元的GDP,需要0.6元的贷款来支撑。截至上半年,人民币贷款余额达到了68万亿,相当于三年的新增国民生产总值之和。
说到这里,朋友们可能会问:银行不是按照有多少存款放多少贷款吗,怎么能多放贷款呢?
这里面有一个小小的金融秘密。
朋友您把一万元存银行,相当于您有一万元的物资暂时不用,借给银行,银行再去借给别人。如果是实物,很简单,张三李四照合同拉走多少就是。问题是,这里借来借去的是钞票,于是学问就出来啦。银行拿着您的一万元,扣除缴纳人行的准备金和自己营业的备付金,可以借给张三八千元。张三现取二千元,留六千元存在折子上,慢慢用。这六千元就变成了存款,而且支取的二千元现今最终也会变成银行存款,只是不一定存在贷款银行。如今还有谁把钞票压在箱底呢?银行又可以拿这些存款去放贷。放出去的贷款又有一部分变成存款,存款又可以放贷,如此循环往复,您这一万元的存款,至少可以放出两万元的贷款来。这叫贷款的乘数效应。这两万元的贷款都是签了合同的,人家随时可以支用的。这就意味着您老人家最初存在银行的一万元的物资,有两万元的资金在对应。银行能够多放贷款的奥秘在此,物价被信贷推高的奥秘也在此。时下有个词叫杠杆效应,这就是杠杆效应,意即资金通过信贷这个杠杆,可以放大许多倍,撬动巨大的经济活动。
那么,银行为什么要努力多放贷款呢?这个简单,一为利益,二为政治。为利益好理解,因为银行就是做钞票生意的,吃存贷款的利差比吃鲍鱼还舒服。为政治就要做点说明。其实说白了,为政治就是与政府保持一致,也就是响应政府的号召努力放贷。
接着的问题是,政府为什么不顾物价的上涨要银行大量放贷呢?因为直接融资搞不成,我国的股市像男足,根本是个阿斗,扶不起,经济的发展对信贷的依赖太重了。经济要发展,就业要增加,就必须保持信贷的超速增长。物价上涨是不是问题?是问题,但,与经济的停滞相比,还不是主要问题。有人预估,我国的经济增速低于7%,就是灾难性的。去年外贸出口下降,多少工厂关门,多少工人失业,也于是有多少人上街哟。过去说军队不能不打仗,一停下来就会糟蹋百姓。如今千百万的工人也不能不做工,一停下来就国无宁日了。有些朋友看到环境污染那么重,经常疑问为什么要那么快?不能歇歇脚么?同志们呐,歇不得哟,慢都不能慢哟,一慢下来,这部沉重的车子就可能侧翻呵。
好在,公道地说,物价的上涨不是中国特色,是普世价值。
这里有个例子,足以说明这个判断。
1944年7月1日,44个国家的经济特使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确认1944年1月美国规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黄金官价,各国中央银行可按官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到了1973年,美国佬顶不住了,没有这么多的黄金来兑回它放出去的美元了,只好声明废除这个体系。将近70年过去,如今的黄金是什么价格?1400美元一盎司,是当年的将近40倍,也即意味着美元贬值4000%。美国佬尚且挡不住物价的上涨与货币的贬值,何况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
由此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物价上涨有它的必然性。这里面的道理,要专家来解说。我们看到的现象是,通货紧缩比通货膨胀更可怕。日本自九十年代以来通货紧缩,带来的是停滞的二十年。仔细想一想,物价下跌,最终的消费者是高兴的,但生产商经销商就不高兴了。他生产经营的东西天天跌价,亏老本了,还搞什么?生产商经销商不干了,最终消费者也笑不起来。而适度通胀,生产商经销商看到价格上升,有利可图,生产的积极性经销的积极性就高了。生产流通一兴旺,就业增加了,收入增加了,老百姓高兴;生产流通一兴旺,税收增加了,政府也高兴。可以肯定,从政府到银行,从生产商到经销商,没有哪个方面期望物价下降,倒是有一种推高物价的冲动。国际通行的观点,1-2%的通胀,是良性的,无害的。当然,恶性通胀,像国民党撤退大陆前那样一麻袋钞票买不到一麻袋大米,就要崩溃了。
说到这里,朋友您要是有点资金,最好的去处是做教育投资,把这点资金变成孩子的能力,然后嘛,就是实业投资了,再然后嘛,就是物业投资了。当然,有钱的朋友还可以救济穷人,这是救赎自己的心灵,是最好的投资。糟糕的去处是所谓的健康投资,什么贵的吃什么,那无异于自杀。最糟糕的去处是搞什么感情投资养小三,因为,大量的证据表明,这种投资没有回报,只有进一步的被索取,直到把阁下的骨髓吸干。
在下一不小心聊上了一个专业话题。要是有专家学者一不小心睥见俺的这篇小文,千万别太认真。说实话,对金融的了解,俺类似王林先生在医学上的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