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交规秩序特权社会 |
分类: 时事评论 |
不该如此蔑视民众蔑视社会
前几天无意中听到某个省台的新闻,说为了加强机场交通管理,交警规定自即日起社会车辆不得通过高架桥到候机大厅送别旅客。
这是啥意思呢?坐过飞机的朋友知道,机场的设置一般出港的候机厅在上,到港的迎客厅在下。快到候机大厅时,路分两道,一道进停车场,泊好车去迎候客人;一路上高架桥,将客人直接送达候机厅握手告别。由于候机厅外的场地不大,总有工作人员手持喇叭呼喊车辆不能停留,催促客人下车后开车就走。尽管这样,有些朋友知道行情,并不把这个喇叭当回事,与朋友握手再握手,叮咛再叮咛,说明年杜鹃花开的时候,再来。有些过分热情的朋友还要帮着拿行李,送入大厅后还要帮着跑前跑后。这么一折腾,外面就乱套了,各种各样的小车子就像我们小时候放牧的牛群,挤在一个狭小的通道里,你抵我,我抵你,甚是热闹。
有鉴于此,这个省的交警于是颁布一道命令,送客的车辆不准上高架桥,要和接客的车辆一道进入停车场,然后叫你的客人走几步,没事走几步。麻烦是麻烦,但机场的秩序好了。
这是好事么?应当是好事!社会秩序是建立在每个人的合理让步之上。每个人让一小步,就留出了很大的空间,于是大家都有相当的自由。俺是一个有身份证的人,不会因此而对交警说三道四。
俺感到别扭的是“社会车辆”这个特指,相信朋友们也看出来了。这叫什么事呀?社会车辆,尽管没有说明,但所指不言而喻,就是体制外的、既非政府也非国营、没有什么官位没有什么权力的平民百姓的车辆。社会车辆不准上去,别的车辆就可以?这不是公然搞特权,公然歧视民众么?
俺这么愤青,可能朋友们会笑:这有什么稀奇的,又不是天外来客?不都是这样?就一个迎送旅客的设施,哪个机场没有三五个等级的区分?
朋友们呐,悄悄搞特权是一回事,公开搞特权又是一回事;行动上搞特权是一回事,下红头文件从法理上确认特权又是一回事。上述交警的命令,把特权摆到桌面上来了,而且以书面的形式从法理上做了确认,这就不一样了。要是各个部门都这样无视民众肆无忌惮地搞特权,要是民众也都认为人分三六九等自古如此无可奈何,那我们这个民族就只能永远匍匐在特权之下,中华崛起就永远是一个彩色的梦!
想起最近从上到下广泛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这个活动好呀,要求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可谓切中时弊。只是这边如火如荼搞活动,那边明目张胆搞特权,天大的讽刺呵!是何道理呢?盖因主题是好,方法老套。这样的活动,还是关起门来,各自找个舒适的场所去照照镜子,正正衣冠,然后发现脏了就洗洗澡,发现病了就住住院,最多让上下级的朋友来切磋切磋,提提希望什么的,会有多大效果?充其量恐怕不会超过八十年代的整党、九十年代的三讲和胡总的先进性教育。
影响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因素有许多,特权是主要因素之一。这些年特权不断蔓延,不断强化,已经无孔不入,而且表面化了,在许多领域许多方面甚至已经法理化了,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这是造成整个社会积怨记恨离心离德的腐蚀剂,应当下决心抑制了。
治理特权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民主,就是公开。首先各个公权力部门自己清理,看看有那些规定歧视了民众,蔑视了民众,离间了党群关系,破坏了干群关系,真诚地公开,切实地纠正,然后动员老百姓一起来帮助各级官员洗洗澡治治病。至于如何让老百姓参与,参与到何种程度,实在太简单了。如今政府对民主自由的控制,就如控制一个水龙头,收放自如。
回到“社会车辆”一说。“社会”一词,本是我们坚持的主义,可这些年被污损了,被滥用了。上流阶层、主流媒体一说社会,人们就想到贫民窟,想到犯罪窝,想到娼妓,想到吸毒。提醒我们的主流媒体,提醒各级各类的大小官员,再也不要撇着嘴说什么社会组织、社会青年、社会车辆了。社会是一个大家庭,你的官再大,钱再多,也是其中的一员。你把自己放置在社会之外,或者凌驾于社会之上,从心里蔑视社会,蔑视芸芸众生,然后又在台上作报告说,我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是我的衣食父母,不是很好笑么?